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768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及施工方法,涉及岸滩区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跨缆吊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岸滩区施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跨江

跨河桥梁开始投入建设,然而,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常遇到在大型桥梁梁体受地形

地貌或水域高度无法直接安装的问题,因此在此种工况下完成构件安装施工就变得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0003]在现有技术中,工程遇到该工况时,通常采用搭设支架或者栈桥的方式来安装构件;但是,此种工艺存在水上作业时间长,安全风险高,临时材料使用量大的问题,且部分航道涉及封航施工手续流程长,及支架的拆除作业的情况,在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0004]目前存在的施工方式均通过多孔式连接耳板或者圆盘式连接耳板实现构件的连续式移动

但此种方式无法实现在多种桥梁使用或不同的桥梁上使用,因此其通用性差,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设备,又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及施工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针对多种桥梁或不同桥梁使用,而造成的通用性较差,进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包括跨缆吊机

加长索

连接结构和钢梁吊具,所述跨缆吊机的跨缆吊机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且所述跨缆吊机的吊机与外接的主缆连接;
[0008]所述加长索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另一端用于通过相应的吊索与所述主缆连接;
[0009]所述钢梁吊具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外接的钢梁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

第一连接索

第二连接索

锚头连接件和耳板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耳板连接件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
[0011]所述第一连接索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跨缆吊机连接;
[0012]所述第二连接索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加长索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一个所述连接件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索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索连接;
[0014]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耳板连接件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夹设于相邻的所述连接组件之间,且所述垫板通过销轴与所述耳板连接件连接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7]S1.
将所述跨缆吊机设置在所述主缆的第一工位处,且所述跨缆吊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索和所述钢梁吊具与所述钢梁连接,并将其垂直起吊至设定高度;
[0018]S2.
将所述第二连接索远离所述钢梁吊具的一端通过所述加长索与相应的所述吊索连接;
[0019]S3.
将所述跨缆吊机在所述主缆上移动至第二工位,所述钢梁随所述跨缆吊机移动直至所述第二连接索及相应的所述吊索处于竖直状态;
[0020]S4.
将所述跨缆吊机在所述主缆上移动至第三工位,所述钢梁随所述跨缆吊机移动直至停留在安装部的竖直位置处;
[0021]S5.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索抬升或放下所述钢梁,以使所述钢梁停留在安装部后进行安装

[0022]进一步地,在步骤
S1
中,将所述钢梁吊具与所述钢梁连接,并将所述钢梁吊具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索和所述第二连接索连接

[0023]进一步地,在步骤
S1
中,所述跨缆吊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索将所述钢梁从货船上吊起,并吊升至设定高度

[0024]进一步地,在步骤
S3
中,所述第二连接索及相应的所述吊索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索与所述吊索用于承载所述钢梁的重量

[0025]进一步地,在步骤
S4
中,所述跨缆吊机移动至第三工位时,与所述跨缆吊机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索处于竖直状态,且所述第一连接索用于承载所述钢梁的重量

[0026]进一步地,在步骤
S5
中,将所述钢梁调整至设定高度后,将相应的吊索与所述钢梁连接,并将所述钢梁已安装的桥梁结构连接

[0027]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2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包括跨缆吊机

加长索

连接结构和钢梁吊具,跨缆吊机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与钢梁吊具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接的跨缆吊机连接;加长索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与钢梁吊具连接,另一端用于通过相应的吊索与外接的主缆连接;钢梁吊具远离连接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外接的钢梁连接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放置有钢梁的船舶停靠在接近岸边的水域,将设置在主缆上的跨缆吊机移动至第一工位处,而后将钢梁吊具与钢梁固定并将钢梁吊起,而后通过跨缆吊机依次移动至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后,将钢梁移动至设定位置并固定安装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通过跨缆吊机在主缆上移动,带动钢梁移动至相应的位置上,并在此移动过程中,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索和第二连接索交替对钢梁吊起,直至将钢梁移动至设定位置上并固定安装

[0031]综上,本专利技术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针对多种桥梁或不同桥梁使用,而造成的通用性较差,进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第一种形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跨缆吊机
(1)、
加长索
(2)、
连接结构
(3)
和钢梁吊具
(4)
,所述跨缆吊机
(1)
的跨缆吊机通过所述连接结构
(3)
与所述钢梁吊具
(4)
连接,且所述跨缆吊机
(1)
的吊机与外接的主缆
(61)
连接;所述加长索
(2)
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
(3)
与所述钢梁吊具
(4)
连接,另一端用于通过相应的吊索
(62)
与所述主缆
(61)
连接;所述钢梁吊具
(4)
远离所述连接结构
(3)
的一端用于与外接的钢梁
(5)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
(3)
包括连接组件
(31)、
第一连接索
(32)、
第二连接索
(33)、
锚头连接件
(34)
和耳板连接件
(35)
,所述连接组件
(31)
通过所述耳板连接件
(35)
与所述钢梁吊具
(4)
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索
(32)
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
(31)
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
(34)
与所述跨缆吊机
(1)
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索
(33)
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
(31)
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
(34)
与所述加长索
(2)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
(31)
包括连接板
(312)
和两个连接件
(311)
,两个所述连接件
(311)
与所述连接板
(312)
连接,一个所述连接件
(311)
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
(34)
与所述第一连接索
(32)
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
(311)
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
(34)
与所述第二连接索
(33)
连接;所述连接板
(312)
远离所述连接件
(311)
的一端通过所述耳板连接件
(35)
与所述钢梁吊具
(4)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
(3)
还包括垫板
(36)
,所述垫板
(36)
夹设于相邻的所述连接组件
(31)
之间,且所述垫板
(36)
通过销轴与所述耳板连接件
(35)
连接
。5.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
将所述跨缆吊机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新胡风明任威艾振喜李鸿盛荣伟王志强王东伟邵剑锋余财文郭永兵宾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