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733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以及人们对能源成本的关注,新能源汽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新能源汽车通过储能电池进行能源存储,并通过将电能输出至驱动电机以驱动汽车行驶,在驱动的过程中,电池会发热,若不对电池的温度进行管理,将导致安全威胁;同时,驱动电机也会发热,若温度过高,依然会损坏驱动电机,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温度管理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在寒冷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也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以确保其最佳使用效果

同时驾驶舱也具有制冷或加热的需求

[0003]CN108490999B
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温度控制方法,所述电动汽车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还安装有排气阀,所述温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区(
100
),包括第一主动进气装置(
101


第一鼓风装置(
102


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
103
);第一热交换管路(
200
),其起始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区(
100
)的第一输出端(
210
)连接,依次通过多个电控装置(
201
)后,末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区(
100
)的第一输入端(
220
)连接,其中多个电控装置(
201
)按照工作温度由低到高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
200
)上依次串接;第二热交换管路(
300
),其起始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区(
100
)的第一输出端(
210
)连接,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
301


第二三通阀(
302
)和驾驶舱送风装置(
303
)后,末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区(
100
)的第一输入端(
220
)连接,所述驾驶舱送风装置(
303
)位于第二热交换区(
600
),所述第一三通阀(
301
)与第一支路(
310
)连接,所述第一支路(
310
)通过动力电池包(
311
),所述第二三通阀(
302
)与第二支路(
320
)连接,所述第二支路(
320
)通过预设加热装置(
321
);第一热交换介质(
400
),填充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
200
)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
300
),且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
200
)的流向与多个电控装置(
201
)的排列顺序一致;第三热交换管路(
500
),其起始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区(
100
)的第二输出端(
510
)连接,依次通过储液干燥装置(
501


驾驶舱蒸发装置(
502
)和压缩装置(
503
)后,末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区(
100
)的第二输入端(
520
)连接,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
500
)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干燥装置(
501
)之后的第三支路(
530
),所述第三支路(
530
)通过所述动力电池包(
311
),所述驾驶舱蒸发装置(
502
)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区(
600
);所述第二热交换区(
600
),还包括第二鼓风装置(
601
);第二热交换介质(
700
),填充于所述第三热交换管路(
500
),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
700
)的热交换能力大于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
4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
103
)包括电控热交换装置(
1031


电池热交换装置(
1032
)和冷凝装置(
1033
),所述第一热交换管路(
200
)的起始端与所述电控热交换装置(
1031
)的输出端连接,末端与所述电控热交换装置(
1031
)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管路(
300
)的起始端与所述电池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辉朱郑乔若毕少平郑礼民方晓汾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京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