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21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和发光器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盖板。壳体和盖板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盖板包括遮光区域,以及由遮光区域包围形成的第一透光区域。发光器件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透光区域与发光器件相对。第一透光区域中心到遮光区域边缘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发光器件到第一透光区域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43。值小于或者等于1.43。值小于或者等于1.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为便于人们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如手表、手环、手机等)开始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包括发光器件和光学传感器,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射向人体,人体再反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反射回的光线被光学传感器接收,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经过人体反射回的光线的光信息的不同来测量人体的生理参数,进而实现对人体的健康检测。
[0003]然而,目前的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和发光器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盖板。壳体和盖板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盖板包括遮光区域,以及由遮光区域包围形成的第一透光区域。发光器件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透光区域与发光器件相对。第一透光区域中心到遮光区域边缘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发光器件到第一透光区域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43。也就是说,发光器件具有最大出光角度,最大出光角度小于或者等于110
°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盖板包括第一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使发光器件可以发出透光第一透光区域的第一光束,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透光区域限制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的照射范围,有利于提高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的穿透能力,并且遮光区域可以吸收射向盖板上的除第一透光区的以外的光线,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发生全反射或镜面反射现象,从而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电子设备的窜光,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信噪比。同时通过限制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比值的大小,可以减少发光器件发出直接被人体皮肤反射的光线数量,从而可以在不改变发光器件最大光强的情况下,减少直接被人体皮肤反射的光线对电子设备检测精度的干扰,使发光器件透过第一透光区域发出的第一光束中穿透人体皮肤的光线的数量的占比可以得到提升,进而有利于提高交流AC信号的占比,使电子设备的灌注率和信号质量可以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光区域的最短尺径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2.86。
[0009]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交流AC信号的占比,使电子设备的灌注率可以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器件发出透过第一透光区域边缘的第一子光线,
其中,第一子光线的发光强度等于发光器件发光强度峰值的一半。
[0011]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对发光器件的最大出光角度进行限制,使位于最大出光角度内的光线均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保证位于最大出光角度内的光线均可以穿透人体皮肤,从而有利于提高交流AC信号的占比,使电子设备的灌注率可以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位于容纳空间内。盖板还包括第二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与第一透光区域之间被遮光区域间隔开。光学传感器用于感应从第二透光区域射入容纳空间的第二光束。发光器件中心到光学传感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发光器件到皮肤血管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的比值包括1.2。可以理解地是,第二光束包括第二子光线。第二子光线与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具有收光角度。收光角度大于或者等于50
°

[0013]由此,通过设置第二透光区域限制发光器件中心到光学传感器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发光器件到皮肤血管层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可以提高光学传感器感应范围,使得光学传感器可以感应更多人体反射回的光线,从而可以减少发光器件的功耗,使得发光器件在保证灌注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功耗,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光区域的外轮廓在发光器件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发光器件位于第一投影内。第一投影的外轮廓与发光器件的外轮廓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第一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2mm且小于或者等于0.6mm。
[0015]由此,第一透光区域可以限制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的照射范围,有利于提高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的穿透力,使发光器件发出的第一光束可以更好地穿透人体皮肤,从而使光学传感器感应的信号质量可以更高。同时通过限定第一间距的尺寸,可以避免第一透光区域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便于发光器件射出的光线高效地从第一透光区域射出容纳空间并且可以限制发光器件的光线的射出角度,从而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发生全反射或镜面反射现象,进而可以减少发光器件与光学传感器之间的窜光,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
[001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透光区域的外轮廓在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光学传感器位于第二投影内。第二透光区域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位于第二透光区域靠近第一透光区域的一侧。第二边缘位于第二透光区域远离第一透光区域的一侧。光学传感器具有第四边缘和第五边缘。第四边缘位于光学传感器靠近发光器件的一侧。第五边缘位于光学传感器远离发光器件的一侧。第一边缘在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四边缘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二边缘在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五边缘之间具有第三间距。第二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三间距。
[0017]由此,有利于第二透光区域的透光范围的合理设置,使光学传感器可以感应到更多从第二透光区域射入容纳空间的第二光束,使光学传感器感应的能量可以更大,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得到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信号质量,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
[001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mm且小于或者等于0.4mm。
[0019]由此,可以改变光线从第一边缘射入容纳空间的角度,使从第一边缘射入容纳空间的光线可以更好地被光学传感器感应到,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得到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
信号质量,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
[002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三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mm。
[0021]由此,可以改变光线从第二边缘射入容纳空间的角度,可以增加从第三边缘射入容纳空间的光线数量,使射入容纳空间的光学能量可以得到增加,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得到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信号质量,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检测精度。
[002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mm且小于或者等于0.4mm,第三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mm。
[0023]由此,使第二透光区域的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可以更合理的设置,使光学传感器可以感应到更多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包括遮光区域,以及由所述遮光区域包围形成的第一透光区域;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与所述发光器件相对;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中心到所述遮光区域边缘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发光器件到所述第一透光区域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最短尺径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2.8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盖板还包括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二透光区域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被所述遮光区域间隔开;所述发光器件中心到所述光学传感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发光器件到皮肤血管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与所述第四距离的比值包括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的外轮廓在所述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内;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靠近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远离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一侧;所述光学传感器具有第四边缘和第五边缘,所述第四边缘位于所述光学传感器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所述第五边缘位于所述光学传感器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五边缘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mm且小于或者等于0.4mm;和/或,所述第三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mm。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还具有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缘连接,所述第三边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缘连接;所述光学传感器还具有第六边缘,所述第六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边缘连接,所述第六边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边缘连接;所述第三边缘在所述光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靠近该正投影的所述第六边缘之间具有第四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大于或者等于0mm且小于或者等于0.3mm。7.根据权利要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光学传感器,多个所述光学传感器环绕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外周,相邻两个所述光学传感器的边缘之间的最短间距为第七间距;所述盖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多个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感应从多个所述第二
透光区域射入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光束,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透光区域的外轮廓之间的最短间距为第八间距,所述第七间距小于或者等于第八间距。8.根据权利要求3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第三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睿颖苏丹谭银炯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