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技术介绍
[0002]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
、
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
。
目前,使用了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需要用到机械式折叠机构进行折叠柔性显示屏,以保证在柔性显示屏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故障,不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正常弯折
。
而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对折后,可以方便携带,而柔性显示屏展开后具有更大显示面积,进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0003]在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相关技术中,通常利用折叠机构来实现柔性显示屏进行展开或对折
。
但传统的折叠机构结构比较笨重,不利于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一种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该折叠机构能够减少或避免柔性显示屏的在弯折的波谷或波峰与支撑组件的部分叠加,使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组件;支撑组件;以及连杆部件,所述连杆部件以及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为两组,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架组件的两侧;其中,所述连杆部件包括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基架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以及两组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基架组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沿所述基架组件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基架组件间隔设置,以使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以及两组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基架组件形成容纳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基架组件的两侧;和
/
或,两组所述连杆部件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基架组件的两侧;和
/
或,在所述基架组件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上,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从所述基架组件至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至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方向逐渐减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铰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和
/
或,所述第二铰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铰接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架组件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上,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从所述基架组件至所述第一转轴逐渐增大,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从所述第一转轴至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方向逐渐减小;和
/
或,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转动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转动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转动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二缺口,所述第二转动体设有第三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动体插入所述第一缺口,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动体插入所述第二缺口,使得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件还包括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基架组件以及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铰接部以及所述第二铰接部转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设置
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部之间,且所述第一通孔
、
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
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以及所述连杆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呈夹角设置,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沿所述基架组件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间隔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件还包括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基架组件以及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基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移动件以及支撑件,所述移动件与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滑动连接;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呈夹角设置,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至少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三支撑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三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止抵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止抵面与所述支撑件抵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基架组件的转动轴线,第二连杆组件与基架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同轴;和
/
或,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包括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三转动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转动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缺口,所述第三转动体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移动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体,相邻两个所述安装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四缺口,所述安装体设有转动槽,其中一个所述安装体插入所述第三缺口,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动体插入所述第四缺口,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转动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转动槽中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折叠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