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管网供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供水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管网供水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过去城市水厂产能不足
、
管网供水能力差
、
城市水压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设置楼顶水箱在夜间利用管网余压补充蓄水,在用水高峰管网压力下降时出水,缓解了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供需矛盾,使供水压力平稳
。
而随着楼层的数量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使用楼顶水箱进行补充蓄水的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高层建筑供水的需求
。
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在变频水泵后增加并联的气压罐,通过气压罐来对对供水管网进行补充蓄水,以此来替代楼顶水箱的方案
。
[0003]但是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其累计的无用能耗已达到惊人的数量,而且随着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对供水管网的补水压力也进一步加剧,因此只设置一个气压罐来对整个管网系统进行补水已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
[0004]因此,亟需一种建筑管网供水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建筑管网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管网供水系统包括:高区供水管网
(1)
,所述高区供水管网
(1)
包括高区供水管路
(11)
和高区调流装置
(12)
,所述高区调流装置
(12)
与所述高区供水管路
(11)
并联,所述高区供水管路
(11)
用于向多个高区用水端
(13)
供水;非高区供水管网
(2)
,所述非高区供水管网
(2)
与所述高区供水管网
(1)
并联,所述非高区供水管网
(2)
包括非高区供水管路
(21)
和非高区调流装置
(22)
,所述非高区调流装置
(22)
与所述非高区供水管路
(21)
并联,所述非高区供水管路
(21)
用于向多个低区用水端
(23)
供水;供水泵
(3)
,所述供水泵
(3)
用于向所述高区供水管路
(11)
和所述非高区供水管路
(21)
供水;辅助调流装置
(4)
,所述辅助调流装置
(4)
包括调流箱
(41)
和调流管
(42)
,所述高区供水管路
(11)
串联有所述调流箱
(41)
和
/
或所述调流管
(42)
,所述非高区供水管路
(21)
串联有所述调流箱
(41)
和
/
或所述调流管
(4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管网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高区供水管网
(2)
包括多个低区供水管网,每个所述低区供水管网分别用于向各自的多个所述低区用水端
(23)
供水,所述非高区供水管路
(21)
包括非高区供水主管路
(211)
和多个彼此并联的非高区供水次管路
(212)
,多个所述非高区供水次管路
(212)
中均串联有所述调流箱
(41)
和
/
或所述调流管
(42)
,所述非高区供水次管路
(212)
用于向对应的所述低区用水端
(23)
供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管网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流管
(42)
包括进水管
(421)、
出水管
(422)
和补水管
(423)
,所述补水管
(423)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
(421)
和所述出水管
(422)
连接,所述补水管
(423)
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水管
(421)
的内径和所述出水管
(422)
的内径,所述补水管
(423)
上还开设有用于平衡所述补水管
(423)
内部气压的调压气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管网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流管
(42)
还包括调压管阀
(424)
,所述调压管阀
(424)
包括排气管
(4241)
和吸气管
(4242)
,所述吸气管
(4242)
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
(4241)
连通,所述吸气管
(4242)
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管
(4241)
一端与所述调压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
(4241)
另一端与所述外界连通,所述排气管
(4241)
内设有排气阀
(4243)
,所述排气阀
(4243)
用于控制排气管
(4241)
与外界的通断,所述吸气管
(4242)
内设有吸气阀
(4244)
,所述吸气阀
(4244)
用于控制吸气管
(4242)
与外界的通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管网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
(4241)
内还设有止水阀
(4245)
,所述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治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十懿建筑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