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45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包括泡茶棒机构,泡茶棒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泡茶棒组件,泡茶棒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放泡茶棒组件的吊杆,吊杆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泡茶棒机构的夹持组件,泡茶棒组件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储茶罐,且储茶罐的顶部与吊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茶叶泄露现象,并且不用担心清理残渣的问题,改变了喝茶的固有模式,可以随时随地有茶喝,而且在放置泡茶棒机构时,只需要将泡茶棒组件置于杯体内,然后将凹型卡块挂放在杯体的杯口处,并在夹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夹紧板仅仅抵接在杯体的杯口处,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泡茶棒掉落至杯体内部,因此方便了人们的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


[0001]本技术涉及泡茶用茶具
,特别涉及一种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速,人们已经越来越难喝上自己亲手泡制的功夫茶了。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含有茶叶或茶粉的茶包置入杯中冲泡,使用茶包泡茶时,茶包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不仅会降低茶水口感,更会因为水的高温导致茶包破损而出现茶叶或茶粉露出现象,大大增加了泡功夫茶的不便。
[0004]如申请号:CN201921522015.9,公开了一种泡茶棒及泡茶杯,所述泡茶棒包括用于盛放茶叶的茶漏(1)以及穿设于所述茶漏(1)的直棒(2),所述茶漏(1)固定设置在所述直棒(2)上。所述泡茶杯包括杯体(4)以及所述泡茶棒,所述泡茶棒放置于所述杯体(4)中。本技术的一种泡茶棒及泡茶杯,能有效解决茶叶泄露现象,给泡功夫茶带来便利。
[0005]尽管上述对比案例解决了对应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的对比案例还存在如下缺陷:
[0006]对比案例中的泡茶棒在放置于杯子上时不具有固定的功能,尤其针对杯身较高的杯子,容易导致泡茶棒掉落至杯子内部,从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茶叶泄露现象,并且不用担心清理残渣的问题,改变了喝茶的固有模式,可以随时随地有茶喝,而且在放置泡茶棒机构时,只需要将泡茶棒组件置于杯体内,然后将凹型卡块挂放在杯体的杯口处,并在夹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夹紧板仅仅抵接在杯体的杯口处,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泡茶棒掉落至杯体内部,因此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一种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包括:
[0010]泡茶棒机构,所述泡茶棒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泡茶棒组件,所述泡茶棒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放所述泡茶棒组件的吊杆,所述吊杆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泡茶棒机构的夹持组件。
[0011]上述泡茶棒,其中,所述泡茶棒组件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储茶罐,且所述储茶罐的顶部与所述吊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茶罐上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若干个浸出孔,所述储茶罐的顶部还开设有加茶口。
[0012]上述泡茶棒,其中,所述储茶罐的顶部且对应所述加茶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加茶口相匹配的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与所述加茶口密封连接。
[0013]上述泡茶棒,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凹型卡块,且所述凹型卡块的底部与所述吊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型卡块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夹紧弹簧,两个
所述夹紧弹簧的端部通过夹紧板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板靠近所述夹紧弹簧一端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夹紧板的一端活动贯穿所述凹型卡块,并延伸至所述凹型卡块的外部。
[0014]上述泡茶棒,其中,所述夹紧板远离所述夹紧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紧垫。
[0015]上述泡茶棒,其中,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夹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0016]一种陶瓷泡茶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泡茶棒,所述陶瓷泡茶杯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泡茶棒的杯体。
[0017]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中,实现了一种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茶叶泄露现象,并且不用担心清理残渣的问题,改变了喝茶的固有模式,可以随时随地有茶喝,而且在放置泡茶棒机构时,只需要将泡茶棒组件置于杯体内,然后将凹型卡块挂放在杯体的杯口处,并在夹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夹紧板仅仅抵接在杯体的杯口处,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泡茶棒掉落至杯体内部,因此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中泡茶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中泡茶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泡茶棒及陶瓷泡茶杯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1、泡茶棒机构;2、杯体;
[0026]101、泡茶棒组件;102、吊杆;103、夹持组件;
[0027]1011、储茶罐;1012、浸出孔;1013、加茶口;1014、密封盖;
[0028]1031、凹型卡块;1032、夹紧弹簧;1033、夹紧板;1034、拉杆;
[0029]10331、夹紧垫;10341、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31]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泡茶棒,包括:泡茶棒机构1,泡茶棒机构1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泡茶棒组件101,泡茶棒组件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放泡茶棒组件101的吊杆102,吊杆102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泡茶棒机构1的夹持组件103;
[0032]其中,泡茶棒组件101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储茶罐1011,且储茶罐1011的顶部与吊杆102的底部固定连接,储茶罐1011上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若干个浸出孔1012,储茶罐1011的顶部还开设有加茶口1013;
[0033]其中,储茶罐1011的顶部且对应加茶口1013的位置设置有与加茶口1013相匹配的
密封盖1014,且密封盖1014的底部与加茶口1013密封连接;
[0034]其中,夹持组件103包括凹型卡块1031,且凹型卡块1031的底部与吊杆102的顶部固定连接,凹型卡块1031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夹紧弹簧1032,两个夹紧弹簧1032的端部通过夹紧板1033固定连接,夹紧板1033靠近夹紧弹簧1032一端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1034,拉杆1034远离夹紧板1033的一端活动贯穿凹型卡块1031,并延伸至凹型卡块1031的外部;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茶叶泄露现象,并且不用担心清理残渣的问题,改变了喝茶的固有模式,可以随时随地有茶喝,而且在放置泡茶棒机构1时,只需要将泡茶棒组件101置于杯体2内,然后将凹型卡块1031挂放在杯体2的杯口处,并在夹紧弹簧1032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夹紧板1033仅仅抵接在杯体2的杯口处,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泡茶棒掉落至杯体2内部,因此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0036]其中,夹紧板1033远离夹紧弹簧10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紧垫10331;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夹紧板1033固定于杯体2上的稳定性。
[0038]其中,拉杆1034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泡茶棒机构(1),所述泡茶棒机构(1)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泡茶棒组件(101),所述泡茶棒组件(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放所述泡茶棒组件(101)的吊杆(102),所述吊杆(102)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泡茶棒机构(1)的夹持组件(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棒组件(101)包括用于放置茶叶的储茶罐(1011),且所述储茶罐(1011)的顶部与所述吊杆(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茶罐(1011)上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若干个浸出孔(1012),所述储茶罐(1011)的顶部还开设有加茶口(10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泡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茶罐(1011)的顶部且对应所述加茶口(1013)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加茶口(1013)相匹配的密封盖(1014),且所述密封盖(1014)的底部与所述加茶口(1013)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泡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娜卢华禹卢华碗卢巧兰林婉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上古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