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流冲洗模块及压力监测模块及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39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气流冲洗模块及压力监测模块及呼吸机,包括:阀体;外壳,外壳内形成有后端左边腔室、后端右边腔室以及前端腔室;接头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上端接头、后端左边接头、后端右边接头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第一出气接头、第二出气接头,上端接头与前端腔室连通;可调气阻组件,包括设置在阀体上的第一可调气阻、第二可调气阻;其中,前端腔室还适于与阀体内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连通,第一可调气阻可调节第一流道的流量大小,第二可调气阻可调节第二流道的流量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气流冲洗模块及监测模块及呼吸机,其微小气流的流量大小可调,从而无需加工两个一样的极精密的细孔气阻,降低了加工难度及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气流冲洗模块及压力监测模块及呼吸机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机
,尤其涉及一种微气流冲洗模块及压力监测模块及呼吸机。

技术介绍

[0002]呼吸机,由供气装置、气路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流量传感器是气路系统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吸入和(或)呼出的气体流量转换成电信号,送给信号处理电路,完成对吸入和(或)呼出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流速的检测和显示。按安装位置分类,流量传感器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内置式又分为两种,一是接在吸气流量阀(又可分为空气流量阀和氧气流量阀)输出端,二是接在呼气阀输出端。外置式又分为远端式和近端式两种,远端式接在呼气阀的输出端,近端式接在患者Y型三叉口。按工作原理分类,流量传感器主要分为热丝式、晶体热膜式、超声式、压力感应式和压差式等。
[0003]压差式流量传感器是通过测量膜片、筛网、两个测压孔、流量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流体压差的一种装置,是意大利物理学家G.B.文丘里专利技术的)等装置产生与流量有关的压降,压力传感器检测压降,依据贝努利定律(流体所受的静压力与流速的关系)和质量守恒原理换算出流量,可得出流量的大小与两个测压孔之间测得的压力差成正比。
[0004]在使用时,为避免两个测压孔对应的压力采样通道被冷凝水堵塞,往往需要在两个压力采样通道上分别加一个持续冲洗的微小气流。为了保证该测压数据的稳定,需要让两个用于冲洗的微小气流的流量相同且不能过大,而为得到相同流量大小的微小气流,现有的做法是通过开设两个直径相等的极精密的细孔气阻实现。但加工两个直径相等的极精密的细孔气阻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微气流冲洗模块的集成度较低,有许多需要用硅胶软管连接的地方,而硅胶软管的弯折或挤压容易对冲洗的流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潮气量等数据的监测计算,导致医生对病人状态的错误判断,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微气流冲洗模块及压力监测模块及呼吸机,其微小气流的流量大小可调,从而无需加工两个一样的极精密的细孔气阻,降低了加工难度及生产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微气流冲洗模块,包括:
[0008]阀体;
[0009]外壳,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后端左边腔室、后端右边腔室以及前端腔室;
[0010]接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上端接头、后端左边接头、后端右边接头以及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第一出气接头、第二出气接头,所述上端接头与所述前端腔室连通,所述后端左边接头与所述后端左边腔室连接,所述后端右边接头与所述后端右边腔室连接;
[0011]可调气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第一可调气阻、第二可调气阻;
[0012]其中,所述前端腔室还适于与所述阀体内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可调气阻适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分为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后端右边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出气接头连通,所述第一可调气阻可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大小;所述第二可调气阻适于将所述第二流道分为第三支路以及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后端左边腔室连通,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二出气接头连通,所述第二可调气阻可调节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量大小。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还形成有后端中间腔室,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后端中间接头;所述上端接头以及所述后端中间接头均与所述后端中间腔室连接,所述后端中间腔室通过所述阀体内的第三流道与所述前端腔室连通从而使所述上端接头与所述前端腔室连通。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开关阀,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流道的通断。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端接头、后端中间接头、后端左边接头、后端右边接头与所述外壳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出气接头、第二出气接头与所述阀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6]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后端中间腔室、后端左边腔室、后端右边腔室以及前端腔室硅胶垫。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18]一种压力监测模块,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微气流冲洗模块;所述上端接头连接有用于供气的涡轮,所述后端中间接头依次与涡轮压力校零阀以及涡轮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涡轮压力校零阀以及所述涡轮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后端右边接头连接有呼气流量校零阀以及微差压流量传感器,所述呼气流量校零阀以及所述微差压流量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后端左边接头依次连接有呼气压力校零阀以及呼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呼气压力校零阀以及所述呼气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其中所述呼气压力传感器还与所述微差压流量传感器并联。
[001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备用传感器,所述备用传感器与所述涡轮压力传感器并联。
[002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校零阀PCB板以及传感器PCB板,所述涡轮压力校零阀、呼气流量校零阀以及呼气压力校零阀均设置在所述校零阀PCB板上,所述涡轮压力传感器、所述微差压流量传感、所述呼气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备用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传感器PCB板上、
[00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22]一种呼吸机,包括上述的压力监测模块。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可调气阻可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大小,所述第二可调气阻可调节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量大小,那么通过第一可调气阻以及第二可调气阻即可实现对第一出气接头以及第二出气接头的流量大小的分别调节,从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将第一出气接头以及第二出气接头出来的气体流量调节至相同,进而无需加工两个一样的极精密的细孔气阻,也能将两个流量相同微小气流通到近端流量传感器防止冷凝水堵塞气道,降低了加工难度及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微气流冲洗模块的爆炸图;
[0026]图2是图1中外壳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中外壳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压力监测模块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4又一视角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压力监测模块的爆炸图。
[00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3]1、阀体;11、开关阀;2、外壳;21、后端左边腔室;22、后端右边腔室;23、前端腔室;24、后端中间腔室;31、上端接头;32、后端左边接头;33、后端右边接头;34、第一出气接头;35、第二出气接头;36、后端中间接头;41、第一可调气阻;42、第二可调气阻;51、硅胶垫;61、涡轮压力校零阀;62、涡轮压力传感器;63、备用传感器;71、呼气流量校零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流冲洗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外壳(2),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外壳(2)内形成有后端左边腔室(21)、后端右边腔室(22)以及前端腔室(23);接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2)上的上端接头(31)、后端左边接头(32)、后端右边接头(33)以及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的第一出气接头(34)、第二出气接头(35),所述上端接头(31)与所述前端腔室(23)连通,所述后端左边接头(32)与所述后端左边腔室(21)连接,所述后端右边接头(33)与所述后端右边腔室(22)连接;可调气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的第一可调气阻(41)、第二可调气阻(42);其中,所述前端腔室(23)还适于与所述阀体(1)内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可调气阻(41)适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分为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后端右边腔室(22)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出气接头(34)连通,所述第一可调气阻(41)可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大小;所述第二可调气阻(42)适于将所述第二流道分为第三支路以及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后端左边腔室(21)连通,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二出气接头(35)连通,所述第二可调气阻(42)可调节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量大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流冲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还形成有后端中间腔室(24),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2)上的后端中间接头(36);所述上端接头(31)以及所述后端中间接头(36)均与所述后端中间腔室(24)连接,所述后端中间腔室(24)通过所述阀体(1)内的第三流道与所述前端腔室(23)连通从而使所述上端接头(31)与所述前端腔室(23)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流冲洗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阀(11),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流道的通断。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气流冲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接头(31)、后端中间接头(36)、后端左边接头(32)、后端右边接头(33)与所述外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恺肖瑞柳邹栋张飞宇尹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