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滴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6254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灌溉干管、灌溉支管和滴灌带,蓄水池与灌溉干管连通,灌溉干管与灌溉支管连通,灌溉支管与滴灌带连通,蓄水池设置水平高度大于灌溉地面,蓄水池与集水管连接,集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弃流井连通,弃流井与外部水渠连通,灌溉干管上连通有水肥罐、滴灌调节阀、止回阀和双联过滤器,水肥罐设置水平高度小于或等于蓄水池,并大于灌溉地面,水肥罐连通在灌溉干管上,双联过滤器设置在灌溉干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收集雨水进行滴灌,雨水进入蓄水池前经过弃流井弃流初期雨水再进入沉淀池处理,确保雨水干净,滴灌时经双联过滤器过滤,有效避免滴灌带堵塞,而且运行时无需耗电、耗油,经济实用。济实用。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滴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灌溉
,具体是涉及一种重力滴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种植砂糖橘等果树时,除了做好病虫管理以及日常锄草管理之外,另一个重要环节便是灌溉施肥,过去的灌溉主要采用沟灌或树冠上部喷灌的方式,随着时代发展,目前滴灌技术也已逐渐普及,滴灌技术是通过滴灌带或滴灌管向土壤缓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应水分、肥料或其他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但是,现有的滴灌系统大多依靠电力或化石燃料驱动水泵进行运行,运行能耗大,维护、保养成本也高,而且也无法充分利用雨水进行灌溉,运行成本大。
[0003]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重力滴灌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重力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灌溉干管、灌溉支管和滴灌带,所述蓄水池与所述灌溉干管连通,所述灌溉干管与所述灌溉支管连通,所述灌溉支管与所述滴灌带连通,所述蓄水池设置水平高度大于灌溉地面,所述蓄水池的进水口与集水管相连接,所述集水管远离所述蓄水池一端与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进水端与弃流井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弃流井的进水口与外部水渠连通,所述灌溉干管上依次连通有水肥罐、滴灌调节阀、止回阀和双联过滤器,所述水肥罐设置水平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蓄水池,并大于灌溉地面,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灌溉干管靠近所述蓄水池的一端上,所述水肥罐连通在所述滴灌调节阀和所述止回阀之间的所述灌溉干管上,并且在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水肥调节阀,所述双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灌溉干管远离所述蓄水池的一端上。当遇到雨天时,雨水沿着外部水渠排入弃流井,初期的雨水通过弃流井排回至外部水渠,中后期雨水经过弃流井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并经由集水管进入蓄水池内部进行收集存储;滴灌时,打开滴灌调节阀和水肥阀,蓄水池内回收的雨水和水肥罐内的水肥在重力作用产生的自身压力下,沿着灌溉干管、双联过滤器、灌溉支管和滴灌带输送到待滴灌的植物根部进行灌溉,整个灌溉过程无需耗电、耗油进行动力驱动,维护、保养简单便捷,经济实用。
[0006]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处连通有筛网过滤器,所述筛网过滤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灌溉干管连通。筛网过滤器能够对从蓄水池内出来的灌溉水进行初级过滤,初级过滤后的水与水肥混合进入双联过滤器进行再过滤,进一步避免灌溉水含有杂质堵塞滴灌带。
[0007]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内部设有若干PP模块,并整体埋在地下,所述蓄水池顶部连通有设有通气管,所述蓄水池中部设有排污井,所述蓄水池上部连通有溢流管。通过蓄水池埋在地下,后续可以在蓄水池上种植作物,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灌溉干管上还连通有备用罐,所述备用罐与所述水肥罐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备用罐与所述灌溉干管连通的管道上设有备用水调节阀。当遇到干旱天气时,蓄水池内的水用完可以打开备用水阀进行应急使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备用罐上连通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远离所述备用罐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通过补水管向备用罐内部补水,避免干旱天气时重力滴灌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灌溉干管上分别设有压力表和流量计,所述灌溉干管靠近所述灌溉支管一端上设有减压阀。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压力表和流量计调整灌溉系统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部竖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沉淀池内部分隔为絮凝区、沉淀区和溢流区,所述絮凝区内交错设置有若干导流板,使进入所述絮凝区内的水呈波形流态,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溢流区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当雨水进入沉淀池内后,首先在絮凝区与外部投入的絮凝剂上下交替流动,充分混合后进入沉淀区,使得污泥杂质沉入底部的污泥斗,然后通过排污管排出,避免雨水含有大量杂质进入蓄水池,造成后续滴灌带堵塞。
[00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管上设有砂石过滤器。从沉淀池出来的雨水经过砂石过滤器的处理,进一步去除雨水的杂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弃流井内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浮球、支杆、连接杆和堵球,所述弃流井底部连通有弃流管,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堵球连接,所述支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弃流井底部,并且顶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铰接,所述堵球外径与所述弃流管的口径相对应。初期的雨水进入弃流井后,经过开关装置排出污染大的初期雨水,然后再对中后期雨水进行收集。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弃流井进水口处设有机械格栅。通过机械格栅过滤一些树枝、石头等大的杂物,避免弃流井堵塞。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蓄水池收集雨水进行滴灌,减少运行成本,雨水进入蓄水池前经过弃流井弃流初期的雨水,然后再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确保收集到的雨水干净,避免后期滴灌时滴灌带堵塞;蓄水池内回收的雨水和水肥罐内的水肥在重力作用产生的自身压力下沿着灌溉干管、双联过滤器、灌溉支管和滴灌带输送到待滴灌的植物根部进行灌溉,整个灌溉过程无需耗电、耗油进行动力驱动,维护、保养简单便捷,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重力滴灌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沉淀池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弃流井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蓄水池;101PP模块;102通气管;103排污井;104溢流管;2灌溉干管;3灌溉支管;4滴灌带;5集水管;6沉淀池;601分隔板;602絮凝区;603沉淀区;604溢流区;605导流板;606污泥斗;607排污管;7弃流井;701开关装置;7011浮球;7012支杆;7013连接杆;
7014堵球;702弃流管;8水肥罐;9滴灌调节阀;10止回阀;11双联过滤器;12水肥阀;13筛网过滤器;14备用罐;15备用水阀;16补水管;17压力表;18流量计;19减压阀;20砂石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电路连通作用。
[002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灌溉干管、灌溉支管和滴灌带,所述蓄水池与所述灌溉干管连通,所述灌溉干管与所述灌溉支管连通,所述灌溉支管与所述滴灌带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设置水平高度大于灌溉地面,所述蓄水池的进水口与集水管相连接,所述集水管远离所述蓄水池一端与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进水端与弃流井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弃流井的进水口与外部水渠连通,所述灌溉干管上依次连通有水肥罐、滴灌调节阀、止回阀和双联过滤器,所述水肥罐设置水平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蓄水池,并大于灌溉地面,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灌溉干管靠近所述蓄水池的一端上,所述水肥罐连通在所述滴灌调节阀和所述止回阀之间的所述灌溉干管上,并且在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水肥调节阀,所述双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灌溉干管远离所述蓄水池的一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处连通有筛网过滤器,所述筛网过滤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灌溉干管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内部设有若干PP模块,并整体埋在地下,所述蓄水池顶部连通有设有通气管,所述蓄水池中部设有排污井,所述蓄水池上部连通有溢流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干管上还连通有备用罐,所述备用罐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肖沛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西林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