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83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隔板和上隔板,且主体框架的内部由下隔板和上隔板至下而上分隔为下风道、中风道和上风道,所述下风道的两端分别贯通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下风道的内部装配有下发热单元。通过设置下隔板和上隔板将主体框架的内部分割为下风道、中风道和上风道三条风道,每条风道分别针对对应的下发热单元、中发热单元和上发热单元进行散热,独立运行,使得可以根据需要旋转开启其中一个或是多个,从而在温度较低时,选择开启一个来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舒适性,并且在下隔板和上隔板的两面粘贴耐高温阻燃隔热棉,进一步提升装置的隔热与消音效果。的隔热与消音效果。的隔热与消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箱散热
,具体为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流的散热方式大体分为自然辐射散热、强制风冷散热与液冷散热三种方式。自然散热适用于小功率产品,通过金属导热后热辐射即可满足系统散热需求,液冷散热对系统要求较高,需要系统配备冷却液回流系统,而且液冷散热在多处热源需要散热的情况下存在管路复杂、成本较高、重量较大等缺点,为此提出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隔板和上隔板,且主体框架的内部由下隔板和上隔板至下而上分隔为下风道、中风道和上风道,所述下风道的两端分别贯通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下风道的内部装配有下发热单元,所述中风道的两端分别贯通有中进风口和中出风口,且中风道的内部安装有中发热单元,所述上风道的两端贯通连接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所述上风道的内部设置有上发热单元。
[0006]优选的,所述下隔板和上隔板的两面粘贴有耐高温阻燃隔热棉。
[0007]优选的,所述下进风口开设在主体框架的底端,所述下出风口开设在主体框架背面的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中进风口开设在主体框架正面的底部,所述中出风口开设在主体框架背面的中部。
[0009]优选的,所述上进风口开设在主体框架正面的顶部,所述上出风口开设在主体框架背面的顶部。
[0010]优选的,所述下风道、中风道和上风道内部均设置有继电器和温度传感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下隔板和上隔板将主体框架的内部分割为下风道、中风道和上风道三条风道,每条风道分别针对对应的下发热单元、中发热单元和上发热单元进行散热,独立运行,使得可以根据需要旋转开启其中一个或是多个,从而在温度较低时,选择开启一个来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舒适性,并且在下隔板和上隔板的两面粘贴耐高温阻燃隔热棉,进一步提升装置的隔热与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110、主体框架;120、下隔板;130、上隔板;
[0017]210、下风道;220、下进风口;230、下出风口;240、下发热单元;
[0018]310、中风道;320、中进风口;330、中出风口;340、中发热单元;
[0019]410、上风道;420、上进风口;430、上出风口;440、上发热单元。
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
实施例一
[0022]结合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包括主体框架110,主体框架1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隔板120和上隔板130,下隔板120和上隔板130的两面粘贴有耐高温阻燃隔热棉,利用下隔板120和上隔板130将各个风道之间的热量进行隔离,避免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可靠性,且主体框架110的内部由下隔板120和上隔板130至下而上分隔为下风道210、中风道310和上风道410,下风道210的两端分别贯通有下进风口220和下出风口230,下风道210的内部装配有下发热单元240,下进风口220开设在主体框架110的底端,下出风口230开设在主体框架110背面的底部,中风道310的两端分别贯通有中进风口320和中出风口330,且中风道310的内部安装有中发热单元340,中进风口320开设在主体框架110正面的底部,中出风口330开设在主体框架110背面的中部,上风道410的两端贯通连接有上进风口420和上出风口430,上风道410的内部设置有上发热单元440,上进风口420开设在主体框架110正面的顶部,上出风口430开设在主体框架110背面的顶部。
[0023]具体的,利用下隔板120和上隔板130分隔出三条风道,从而独立散热,有效的提升了散热的效率,并且将下进风口220、中进风口320和上进风口420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110的底端、正面的底部和顶部,从而全方位的吸取空气,使得散热效率大幅提升,避免出现吸入其他风道排出的热量问题,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保证散热的可靠。
实施例二
[0024]结合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下风道210、中风道310和上风道410内部均设置有继电器和温度传感器,因此每条风道都可以独立运行,使得在低温情况下,可以选择开启其中一个,节能降噪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轮流运行,使得每个风道轮流工作,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装置连接电源,之后启动装置,利用下风道210、中风道310和上风道410进行空气循环,实现散热的目的,其中下风道210内部的气流从底部的下进风口220进入,自下而上流动,从后侧的下出风口230排出,而中风道310的气流路程最长,为主要散热风道,最顶部的上风道410为专用风道,其散热效率高,噪音
小,使用完毕后保持整洁即可。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包括主体框架(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隔板(120)和上隔板(130),且主体框架(110)的内部由下隔板(120)和上隔板(130)至下而上分隔为下风道(210)、中风道(310)和上风道(410),所述下风道(210)的两端分别贯通有下进风口(220)和下出风口(230),所述下风道(210)的内部装配有下发热单元(240),所述中风道(310)的两端分别贯通有中进风口(320)和中出风口(330),且中风道(310)的内部安装有中发热单元(340),所述上风道(410)的两端贯通连接有上进风口(420)和上出风口(430),所述上风道(410)的内部设置有上发热单元(4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风道的机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板(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训金靳伟伟张恒新刘朝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思为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