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琳琳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66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窑炉主体,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窑炉主体的左侧安装有预热回收罐,窑炉主体的左侧设有窑炉门体,窑炉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窑炉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柱的外侧设有两组加热盘,窑炉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三组第一限位槽,窑炉主体的内部且位于三组第一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安装有放置板,窑炉主体与预热回收罐之间连接有回收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放置板和窑炉主体的设计,将若干个需要烧制的陶瓷分别放置在每组安装架内,可以一次性对多个陶瓷进行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通气孔便于热量进行传播,使得窑炉主体内部的每组陶瓷均能受到均匀受热。炉主体内部的每组陶瓷均能受到均匀受热。炉主体内部的每组陶瓷均能受到均匀受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


[0001]本技术属于陶瓷窑炉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工艺陶瓷烧成过程中对烧成品质有较大影响的过程便是窑炉升温过程中的温度与窑炉气氛的相互匹配关系。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人们对于陶瓷烧成升温过程中如何控制窑内温度和气氛也掌握了丰富经验,但是对于降温过程的研究并没有升温过程那么深入;传统观念中,降温过程中温度和气氛并不影响瓷器品质,但实际上随着现代工艺水平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降温中气氛和温场的均匀性也是直接影响釉面发色的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即便现代化窑炉在进行敏感釉面烧成的时候,成品率不足50%,而良品率更是小于20%;
[0003]经检索,公告号:CN217179252U公开了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包括窑炉本体、窑炉门体和支架,所述的窑炉本体置于支架的上方,并和窑炉门体相互铰接,所述窑炉本体和窑炉门体的内壁分别设有发热管,且窑炉本体的底部设有进气结构,顶部设有排气结构,所述窑炉本体的外侧还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发热管、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现有的陶瓷窑炉相比,操作者不仅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窑炉内部发热管的发热温度,还可以同步控制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的相关动作,从而起到一个空气循环的作用,能够尽可能的避免陶瓷烧制过程中出现的上下温差过大的情况,烧制好的成品整体质量更高;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其不便对需要烧制的陶瓷进行放置固定,在对陶瓷进行烧制时,陶瓷容易滑落导致损坏,同时不能有效的利用窑炉主体的内部空间,使得一次性烧制的陶瓷减少,减少了产量,且在排气时直接将热气排出装置,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因此对于现有陶瓷窑炉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陶瓷窑炉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陶瓷窑炉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解决现有技术下不便对需要烧制的陶瓷进行放置固定,在对陶瓷进行烧制时,陶瓷容易滑落导致损坏,同时不能有效的利用窑炉主体的内部空间,使得一次性烧制的陶瓷减少,减少了产量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窑炉主体,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窑炉主体的左侧安装有预热回收罐,所述窑炉主体的左侧设有窑炉门体,所述窑炉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窑炉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柱的外侧设有两组加热盘,所述窑炉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三组第一限位槽,所述窑炉主体的内部且位于三组第一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安装有放置板,所述窑炉主体与预热回收罐之间连接有回收管道;
[0007]三组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三组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均开
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0008]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若干个所述安装架均呈圆环形结构设计,每组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陶瓷嘴。
[0009]进一步地,三组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滑动槽,三组所述滑动槽的内部结构大小与安装柱的外部结构大小均呈相对应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窑炉门体的内部且位于三组放置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三组所述第二限位槽与三组第一限位槽均呈相同大小的半圆形结构设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三组所述第一限位槽与三组第二限位槽的内部结构大小与三组放置板的外部结构大小分别呈相对应设置,三组所述放置板与三组第一限位槽分别呈插拔式结构设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窑炉门体的内部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为耐高温密封垫,所述窑炉主体通过两组合页与窑炉门体进行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通过放置板和窑炉主体的设计,将若干个需要烧制的陶瓷分别放置在每组安装架内,安装架可以将若干个陶瓷分开存放,防止陶瓷在烧制时发生碰撞导致破损,同时可以将窑炉主体内的空间划分为多个部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可以一次性对多个陶瓷进行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通气孔便于热量进行传播,使得窑炉主体内部的每组陶瓷均能受到均匀受热;
[0015]2、本技术中,通过回收管道和预热回收罐的设计,可以对窑炉主体烧制陶瓷时散发的多余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减少了能源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整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整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窑炉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放置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窑炉主体;3、预热回收罐;4、窑炉门体;401、第二限位槽;402、密封垫;5、安装柱;6、加热盘;7、第一限位槽;8、放置板;801、支撑柱;802、通气孔;803、安装架;804、滑动槽;9、回收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窑炉主体2,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窑炉主体2的左侧安装有预热回收罐3,窑炉主体2的左侧设有窑炉门体4,窑炉主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5,窑炉主体2的
内部且位于安装柱5的外侧设有两组加热盘6,窑炉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三组第一限位槽7,窑炉主体2的内部且位于三组第一限位槽7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安装有放置板8,窑炉主体2与预热回收罐3之间连接有回收管道9;
[0023]进一步地,首先将底座1放置在指定位置处,在将窑炉主体2和预热回收罐3分别安装在底座1上,打开窑炉门体4,将放置板8从窑炉主体2内的第一限位槽7中拔出,在将需要烧制的陶瓷分别放置在放置板8上,放置完后将放置板8插入窑炉主体2中的第一限位槽7内,通过第一限位槽7对放置板8进行限位固定,在依次将若干个需要烧制的陶瓷分别放置在三组放置板8上,在将三组放置板8均放入窑炉主体2内,关上窑炉门体4,窑炉门体4的内部且位于三组放置板8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01,三组第二限位槽401与三组第一限位槽7均呈相同大小的半圆形结构设计,三组第一限位槽7与三组第二限位槽401的内部结构大小与三组放置板8的外部结构大小分别呈相对应设置,三组放置板8与三组第一限位槽7分别呈插拔式结构设计,窑炉门体4内的三组第二限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窑炉主体(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窑炉主体(2)的左侧安装有预热回收罐(3),所述窑炉主体(2)的左侧设有窑炉门体(4),所述窑炉主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5),所述窑炉主体(2)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柱(5)的外侧设有两组加热盘(6),所述窑炉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三组第一限位槽(7),所述窑炉主体(2)的内部且位于三组第一限位槽(7)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安装有放置板(8),所述窑炉主体(2)与预热回收罐(3)之间连接有回收管道(9);三组所述放置板(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801),三组所述放置板(8)的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8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循环温控陶瓷窑炉,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支撑柱(80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803),若干个所述安装架(803)均呈圆环形结构设计,每组所述安装架(80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陶瓷嘴。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朱琳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