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64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包括:新建基坑周围设置的灌注桩,以及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两侧交汇处设置的注浆加固体,在注浆加固体靠近新建基坑一侧设置有钢管桩,钢管桩顶部设置有第一冠梁,钢管桩底部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根第一钢筋,钢管桩上沿第二方向还设置有多道槽钢,分别靠近灌注桩的两侧槽钢端部连接有多根第二钢筋,多根第二钢筋插入灌注桩内部,钢管桩通过槽钢与灌注桩形成支护整体,通过在新建基坑与既有箱涵交汇侧后缘采用注浆加固,设置竖向钢管桩和多道横向槽钢连接,将槽钢通过钢筋锚固在非交汇侧的灌注桩中,锁住钢管桩下部,对既有箱涵上部土体起到垂直支挡作用,增加支护体系的稳定性。护体系的稳定性。护体系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市政管网工程的升级改造,新建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的交汇情况越来越常见,新建基坑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大。新建基坑采用基坑支护时,由于交汇侧既有箱涵的存在,灌注桩桩底只能悬于既有箱涵顶部之上,无法嵌固到持力层中,随着基坑不断开挖,桩底受坑外土压力逐渐增大,易发生桩底踢脚变形,导致整个支护体系的崩溃,因此需要增加支护桩截面积、减小桩间距等方式进行控制,使得工程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表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通过在新建基坑与既有箱涵交汇侧后缘采用注浆加固,交汇侧设置竖向钢管桩结合多道槽钢进行横向连接,将槽钢通过钢筋锚固在非交汇侧的灌注桩中,锁住管桩腰部和脚部,对既有箱涵上部土体起到垂直支挡作用,增加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建基坑周围设置的灌注桩,以及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两侧交汇处设置的注浆加固体,在所述注浆加固体靠近所述新建基坑一侧设置有钢管桩,所述钢管桩顶部设置有第一冠梁,所述钢管桩底部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根第一钢筋,所述钢管桩上沿第二方向还设置有多道槽钢,分别靠近所述灌注桩的两侧所述槽钢端部连接有多根第二钢筋,多根所述第二钢筋插入所述灌注桩内部,所述钢管桩通过所述槽钢与所述灌注桩形成支护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深度大于所述注浆加固体,且所述灌注桩深度大于所述箱涵底部,所述灌注桩顶部设置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二冠梁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冠梁横截面,所述注浆加固体顶端与所述第二冠梁顶部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外部设置有池壁,所述灌注桩设置在所述池壁外围,且所述基坑外围预留有所述灌注桩的桩孔,所述桩孔内预埋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与所述桩孔预留有浇筑混凝土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曦阎波胡科徐伟李三明太俊蔡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