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549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及装置,充电电源通过充电管理芯片进行充电管理,并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启闭,控制充电回路的启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板
(Solarpanel)
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
现有技术中,在户外的时候,可以通过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
(
可移动的太阳能电池板
)
产生电能给用电设备供电,为了保存电量,则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电池连接

但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只能在白天或有阳光的情况下工作,这是有能量输出,正向充电;当太阳能电池板无能量输出时,这可能会导致充电电池反向放电

另外,有时会因操作失误将充电电池反接,导致电路损毁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电池反接现象,通常采用在太阳能板与电池间加装保险丝来防止充电电池反接,以及采用处理器控制开关管来防止反向充电

[0003]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主电路,专利申请号
CN201320086943.1
,其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主电路,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电池自放电导致的反充和充电电池反接的问题,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

双重充电保护单元和防反充电单元;在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之间串联蓄电池防反接单元

所述的蓄电池防反接单元由保险丝组成

在双重充电保护单元与电流检测单元之间串联防反充电单元,所述的防反充电单元包括开关管
Q1、
电阻
R1
和电阻
R2
,开关管
Q1

D
极经双重充电保护单元与太阳能电池负极连接,开关管
Q1

G
极通过电阻
R1
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引脚
DO
串联,单片机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管
Q1
的通断,开关管
Q1

G
极通过电阻
R2
连接到开关管
Q1

S
极,开关管
Q1

S
极经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与蓄电池负极连接

[0004]该技术虽然解决了充电电池反接和反向充电的问题;但是防反接单元由保险丝组成,若保险丝烧毁,不方便更换或忘记更换,后续再次充电电池反接可能直接烧毁充电电池;而防反充单元利用单片机检测是否反充,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来开启和关断充电回路,实现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保险丝防止充电电池反接,当保险丝烧毁后,没有及时更换保险丝,后续充电电池再次反接可能烧毁充电电池的问题和使用单片机检测是否反充,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来开启和关断充电回路,实现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电源

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电池充电启闭电路

电池防自放电与反接保护电路和电池;
[0007]所述充电电源为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
U1、
第五开关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电池充电启闭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电
池防自放电与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

第四开关管和光耦
U2

[0008]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电源输入引脚,所述充电电源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接地引脚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充电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驱动引脚,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光耦
U2
的控制输入脚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光耦的接地脚接地,所述光耦的集电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端,所述光耦的发射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第一电阻后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连接第二电阻后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管

第三开关管

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均为场效应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电流采样电阻
RS1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采样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电流检测引脚,所述采样电阻
RS1
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充电输出引脚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电压反馈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
D1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
D1
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
D1
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一充电状态指示灯和第六开关管;所述第一充电状态指示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充电状态指示灯负极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充电状态指示引脚,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二充电状态指示灯;所述第二充电状态指示灯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充电状态指示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充电状态指示引脚

[0015]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一充电电容;所述第一充电电容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充电电容的负极端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地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源

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电池充电启闭电路

电池防自放电与反接保护电路和电池;所述充电电源为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
U1、
第五开关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电池充电启闭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电池防自放电与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

第四开关管和光耦
U2
;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电源输入引脚,所述充电电源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接地引脚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充电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
的驱动引脚,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接地端接地,所述光耦
U2
的控制输入脚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光耦的接地脚接地,所述光耦的集电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端,所述光耦的发射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第一电阻后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连接第二电阻后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

第三开关管

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均为场效应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电流采样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东张长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成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