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18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所述复合内芯结构包括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所述聚氨酯内芯和所述TPU内芯均呈圆环柱形,上、下表面均为圆环形平面;所述聚氨酯内芯内壁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TPU内芯外壁中间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通过将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相互配合,改善聚氨酯内芯顶支撑对径向的支撑力,拓宽了聚氨酯内芯顶支撑的运用。并且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相互为独立生产,方便组装,有效提升生产合格率。合格率。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减震系统的顶支撑内通常装配有聚氨酯内芯。聚氨酯内芯是顶支撑内的主要功能件,主要提供减振器轴向、径向以及偏摆摆动的刚度,具有隔绝减震器和车身之间的振动、隔绝异响、避免顶支撑产生敲击声的作用。
[0003]目前,聚氨酯内芯一般上下表面为波浪结构,如图1、2所示。其生产通常采用直接浇注成型的方式。这种生产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发泡模具件气泡较多,由发泡产生的自结皮还会与其他配合件摩擦产生异响;另外,每次浇注的内芯重量不稳定,存在波动,从而会影响顶支撑的刚度。
[0004]随着汽车行业车辆的要求和重量越来越高,对顶支撑的刚度、隔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汽车行业的调试越来越频繁,需要顶支撑在高频路面起到明显的隔振、降噪作用。用上述浇注的方法生产的聚氨酯内芯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顶支撑产品的性能要求了。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于2019年申请了专利号为:201721502655.4,名称为“一种车用顶支撑聚氨酯内芯”的专利技术专利,已经基本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前减震器由于有转向系统及弹簧影响,侧向力值较大,传统聚氨酯顶支撑无法提供侧向力支撑,容易造成聚氨酯内芯磨损的不良性能。
[0006]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聚氨酯顶支撑的同时,还要提高其侧向力支撑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由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组成,通过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的相互配合,改善了聚氨酯内芯顶支撑对径向的支撑力,拓宽了聚氨酯内芯顶支撑的运用。
[0008]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提供一种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所述复合内芯结构包括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所述聚氨酯内芯和所述TPU内芯均呈圆环柱形,上、下表面均为圆环形平面;所述聚氨酯内芯内壁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TPU内芯外壁中间开设有侧面凹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内芯的外径为40

70mm,内径为20

50mm,高15

30mm;所述凹槽的内径为35

55mm,高4

10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内芯的材质为微孔发泡聚氨酯。
[0012]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内芯通过用聚氨酯棒材机切割成型的圆环柱形聚氨酯棒材而得到。聚氨酯内芯的上、下表面和凹槽内壁表面均为机加工面。聚氨酯棒材的长度可以自由调整,至少可以做一切二以上(即一根聚氨酯棒材要求能切出2个以上的聚氨酯内芯,聚
氨酯棒材的长度大于等于其所要切出的所有聚氨酯内芯的高度和)。聚氨酯棒材的内壁视要切的聚氨酯内芯个数而等间距开设凹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TPU内芯为注塑成型,并且至少为一出一模,其结构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结构,硬度范围为60A

64D。
[0014]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0015]本技术提供的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包括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首先通过先浇注成棒材,再切削成单个的聚氨酯内芯,避免了采用传统的单个浇注方式生产时存在的发泡模具件气泡较多的问题,从而改善了聚氨酯内芯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减少了聚氨酯内芯重量波动对刚度的影响,提升了隔振效果。此外,还避免了传统单个浇注生产时由发泡产生的自结皮与其他配合件的摩擦异响,使聚氨酯内芯能更好地满足顶支撑产品的性能要求。
[0016]其次,增加的TPU内芯为注塑成型,其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自动化,改善聚氨酯内芯支撑侧向刚度,顶支撑受侧向外力后,聚氨酯内芯易被磨损的不良性能,同时还保留了聚氨酯内芯的性能,使聚氨酯内芯顶支撑更广泛应用于侧向受力较大的前减震器上。
[0017]本技术的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通过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相互配合,且聚氨酯内芯负责上下轴向运动,TPU内芯则增强径向限位功能,改善聚氨酯内芯顶支撑对径向的支撑力,拓宽了聚氨酯内芯顶支撑的运用。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为相互独立生产,方便组装,有效提升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聚氨酯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聚氨酯内芯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聚氨酯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聚氨酯内芯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聚氨酯棒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的聚氨酯棒材的剖视图;其中,虚线表示切割面;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TPU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图7的TPU内芯的剖视图;
[0026]图9是本技术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在顶支撑内的装配示意图;
[0027]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0028]凹槽1;端盖2;聚氨酯内芯3;旋铆面4;壳体5;TPU内芯6;螺栓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的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包括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所述聚氨酯内芯采用微孔发泡结构的材料,聚氨酯内芯的结构如图3、4所示,整体呈圆环柱形,上下对称,内壁中间开设有凹槽,上、下表面均为圆环形平面,尺寸为:外径56.5mm,内径36mm,高20mm;
内壁的凹槽深14.5mm(凹槽内径50.5mm),高6mm。该车用顶支撑聚氨酯内芯采用聚氨酯棒材机加工制造,具体生产方法如下:
[0032]首先,浇注成型微孔聚氨酯棒材。如图5、6所示,该棒材呈圆环柱形,外径为56.5mm,内径为36mm,长度为65.6mm。
[0033]然后,将上述成型好的微孔聚氨酯棒材固定在车床上,快速转动棒材,使用切刀对微孔聚氨酯棒材进行车削加工,在棒材内壁等间距开出3个凹槽(凹槽内径50.5mm,高6mm),如图5、6所示,然后按照所需要的聚氨酯内芯的尺寸,将微孔聚氨酯棒材切割成单个的聚氨酯内芯(如图3、4所示)。
[0034]本实施例中,一根微孔聚氨酯棒材切3个聚氨酯内芯。最终形成的聚氨酯内芯的尺寸为:外径56.5mm,内径36mm,自由高度20mm;内壁凹槽高6mm,内径50.5mm。
[0035]按照上述方法,聚氨酯内芯的生产合格率可以达到90%以上,重量波动约
±
1g。而按照常规的单个聚氨酯内芯浇注的生产方式,聚氨酯内芯的生产合格率只有约50%,重量波动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芯结构包括聚氨酯内芯和TPU内芯;所述聚氨酯内芯和所述TPU内芯均呈圆环柱形,上、下表面均为圆环形平面;所述聚氨酯内芯内壁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TPU内芯外壁中间开设有侧面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内芯的外径为40

70mm,内径为20

50mm,高15

30mm;所述凹槽的内径为35

55mm,高4

1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顶支撑复合内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内芯的外径为56.5mm,内径为36mm,高20mm;所述凹槽的内径为5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东风谭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