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5011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包括电表箱、卡扣式电流传感器、剩余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核心板内包括微处理器、指示灯模块、开出模块、计量芯片、电压传感器、采样模块、存储单元和GPS、北斗双模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板包括HPLC模块和4G模块。该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通过GPS、北斗双模模块可对装置的地理位置定位,通过出口继电器控制用户空开断开,切除用户危险用电行为,提高安全性,通过剩余电流传感器可检测主电路的剩余电流,即触电、漏电等接地故障电流,并传回,判断绝缘引起的火灾隐患,有效的预防火灾。有效的预防火灾。有效的预防火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配用电
,具体为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非侵入负荷辨识装置为不进入用户环境内部,通过对电力用户负荷入口处电压、电流等数据计算、分析,辨识用户环境内部主要用电设备、用电类别及工作状态信息的一种装置,现阶段非侵入负荷辨识装置通过安装于用户电表箱处,从用户入口处采集电压、电流等基本信息,基本完成了非侵入负荷辨识功能,并能将辨识到的用电器基本信息(用电器种类、用电器启停时间等)进行远传,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非侵入负荷辨识装置仅仅停留在辨识用电器信息的初步阶段,暂未有更深入、更有用的功能,对于现阶段亟需的用户危险用电行为以及周围火灾隐患等信息的提前预判并没有有效监控手段,且设备辨识信息远传后并没有进一步控制措施,而且在用户拓扑关系复杂的情况无法准确定位用户位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包括电表箱、卡扣式电流传感器、剩余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卡扣式电流传感器、剩余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表箱内部,所述电表箱内通过导轨连接有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卡扣式电流传感器、剩余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接线端子与装置本体连接,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核心板和远程通讯板,所述远程通讯板包括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板通过双排插针座与核心板连接,其中:
[0005]所述核心板内包括微处理器、指示灯模块、开出模块、计量芯片、电压传感器、采样模块、存储单元和GPS、北斗双模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指示灯模块、开出模块、计量芯片、采样模块、存储单元和GPS、北斗双模模块均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压传感器和所述卡扣式电流传感器与计量芯片连接,所述剩余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
[0006]所述远程通讯板包括HPLC模块和4G模块;
[0007]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天线接口,所述核心板上的GPS、北斗双模模块与天线接口连接并引出且外接吸盘天线。
[0008]优选的,所述核心板上的开出模块包括光耦及出口继电器。
[0009]优选的,所述核心板上的采样模块包括惠斯通电桥及运放电路。
[0010]优选的,所述核心板上的存储单元为flash芯片。
[0011]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PT100热电偶。
[0012]优选的,所述核心板上的指示灯模块为发光二极管。
[0013]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壳为ABS塑料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
[0015](1)通过核心板上的GPS、北斗双模模块可对装置的地理位置定位,当发生危险用电行为时,可利用该装置进行报警并定位,便于及时维护和控制设备,掌握设备信息;
[0016](2)通过核心板上开出模块上的出口继电器控制用户空开断开,切除用户危险用电行为,提高安全性;
[0017](3)通过剩余电流传感器可检测主电路的剩余电流,即触电、漏电等接地故障电流,并传回,通过电流判断用户是否出现短路及负荷,判断用户的火灾隐患,利用温度传感器可对电表箱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判断导线或者表象内电器过热的火灾隐患,判断绝缘引起的火灾隐患,有效的预防火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电表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模块示意图。
[0021]图中:电表箱1、装置本体2、核心板21、远程通讯板22、天线接口3、接线端子4、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包括电表箱1、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电表箱1内部,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及温度传感器7形成传感器模块;
[0024]电表箱1内通过导轨连接有装置本体2,装置本体2的外壳为ABS塑料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和韧性,可通过3D打印或者模具注塑进行加工;
[0025]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用于采集电流信号,为可开合结构电流传感器,可将大电流信号转换为可接收的小电压信号,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一次侧采集用户电流,二次侧转为小电压模拟信号后通过装置端子传给装置本体2;
[0026]剩余电流传感器6可检测主电路的剩余电流(触电、漏电等接地故障电流),并将一次回路的剩余电流变换成二次回路的输出电压的传感器,剩余电流传感器6一次侧检测用户的剩余电流,二次侧转换为电压模拟信号后通过装置接线端子传给装置本体2;
[0027]装置本体2内设置有核心板21和远程通讯板22,所述远程通讯板22包括远程通讯模块,在装置本体2的外壳上可配有安装远程通讯板22的凹槽,凹槽以透明视窗盖覆盖;
[0028]装置本体2上设置有接线端子4,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通过接线端子4与装置本体2连接;
[0029]远程通讯板22通过双排插针座与核心板21连接,核心板21和远程通讯板22可采用SPI串口通讯方式,并接收来自传感器模块,即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及温度传感器7的数据,控制其他模块的运行,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与远端主站进行数据交互;
[0030]远程通讯板22包括HPLC模块和4G模块,用于装置与远端通讯,两种模块通过SPI插槽互相替换,所述HPLC模块(宽带载波模块)和4G模块通过SPI串口与微处理器交换数据,所述4G模块可直接与主站连接,所述HPLC模块(宽带载波模块)通过网关设备与主站连接;
[0031]核心板21内包括微处理器、指示灯模块、开出模块、计量芯片、电压传感器、采样模块、存储单元和GPS、北斗双模模块,如图3所示为具体的模块示意图;
[0032]指示灯模块为发光二极管,负责指示本装置电源、运行、告警等信息,通过微处理器的IO口输出的电压信号控制;
[0033]开出模块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联合防控非侵入式负荷辨识装置,包括电表箱(1)、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电表箱(1)内部,所述电表箱(1)内通过导轨连接有装置本体(2),所述装置本体(2)上设置有接线端子(4),所述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剩余电流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通过接线端子(4)与装置本体(2)连接,所述装置本体(2)内设置有核心板(21)和远程通讯板(22),所述远程通讯板(22)包括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板(22)通过双排插针座与核心板(21)连接,其中:所述核心板(21)内包括微处理器、指示灯模块、开出模块、计量芯片、电压传感器、采样模块、存储单元和GPS、北斗双模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指示灯模块、开出模块、计量芯片、采样模块、存储单元和GPS、北斗双模模块均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压传感器和所述卡扣式电流传感器(5)与计量芯片连接,所述剩余电流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所述远程通讯板(22)包括HPLC模块和4G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暾李秋涛谢亚龙傅亮黄宝琨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三睿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