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488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以及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第七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7s满足:0.3<(f4/R8+f8/R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对成像系统的清晰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成像系统的组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如何提供成像质量,提升镜头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0003]镜头在组装过程有组装机台精度差,镜片和镜筒生产的尺寸差异会影响产品光学产品的稳定性,使镜头在生产过程中偏离光学设计,导致产品无法满足质量需求,所以,当前条件下,如何降低镜头敏感性,提高镜头在生产中的组装稳定性,是使镜头在行业中拥有更好的竞争力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以及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以及置于第七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七间隔元件;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大于其余三片透镜的折射率;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以及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第七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7s满足:0.3<(f4/R8+f8/R15)
×
(D7s/D4s)<2.5;以及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2.0<(f1/R1+f4/R8)
×
(D4s/d4s)<10.0。
[0005]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以及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大于其余三片透镜的折射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与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12满足:

15.0<(R1+R2)/(CT1+T12+EP12)<

3.0。
[0006]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以及多
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以及第三间隔元件,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大于其余三片透镜的折射率;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与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满足:40.0<(R2+R3)/(D2s

D1s)+(R4+R5)/(D3s

D2s)<50.0。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1m、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m、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与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满足:3.0<(V2

V1)/(f1/d1m+f2/d2m)<20.0。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与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12满足:

15.0<(R1+R2)/(CT1+T12+EP12)<

3.0。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以及第三间隔元件,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与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满足:40.0<(R2+R3)/(D2s

D1s)+(R4+R5)/(D3s

D2s)<50.0。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01、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与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满足:|(EP01

CT1)
×
f1|/[(d0s

d1s)
×
f]<10.0。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五间隔元件,置于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满足: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以及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所述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以及所述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以及置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七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大于其余三片透镜的折射率;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以及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所述第七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7s满足:0.3<(f4/R8+f8/R15)
×
(D7s/D4s)<2.5;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2.0<(f1/R1+f4/R8)
×
(D4s/d4s)<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1m、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m、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满足:3.0<(V2

V1)/(f1/d1m+f2/d2m)<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12满足:

15.0<(R1+R2)/(CT1+T12+EP12)<

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二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以及第三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与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
的外径D3s满足:40.0<(R2+R3)/(D2s

D1s)+(R4+R5)/(D3s

D2s)<5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至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01、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满足:|(EP01

CT1)
×
f1|/[(d0s

d1s)
×
f]<1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五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满足:

10.0<(R9/D5s

R8/D4s)
×
T45/(CT4+CT5)<1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二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三间隔元件,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与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满足:8.0<(f2+f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国富高鹏张芳戴付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