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49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坐灸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包括:坐灸仪壳体,所述坐灸仪壳体内置有用于产生烟雾的烟雾部;靠椅部,所述靠椅部设置在坐灸仪壳体顶部以供人体躯干坐靠;负压部,负压部内置于坐灸仪壳体的底部,负压部包括负压泵、抽出管以及抽入管,负压泵固定在坐灸仪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坐灸仪在吸盘外部表面产生有较大的压力将吸盘紧紧压在地面上,从而能将坐灸仪壳体更为牢固的固定在地面上,另外抽取外界的空气经过抽出管把气流鼓入烟雾部中,因此烟雾部内气压增大,以使烟雾部透过穿透孔吹向人体臀部的烟雾,具有较大的流速,可以很好的将烟雾渗透至人体臀部。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


[0001]本技术涉及坐灸仪
,具体为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

技术介绍

[0002]坐灸仪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的工具,通过燃烧艾草或其它草药,让其散发的药性渗透人体,起到舒筋活血、祛湿祛痛等功效。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现代科技将坐灸工具与电子技术结合,推出了一种名为“坐灸仪”的电子仪器,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灸疗。
[0003]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许多用户反馈坐灸仪在摆放时地面不稳定,造成仪器晃动,甚至倾斜,严重影响了灸疗效果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来解决坐灸仪摆放地面不够稳定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包括:
[0006]坐灸仪壳体,所述坐灸仪壳体内置有用于产生烟雾的烟雾部;
[0007]靠椅部,所述靠椅部设置在坐灸仪壳体顶部以供人体躯干坐靠;
[0008]负压部,所述负压部内置于坐灸仪壳体的底部,所述负压部包括负压泵、抽出管以及抽入管,所述负压泵固定在坐灸仪壳体内部,所述抽出管一端设置在负压泵的输出端并另一端延伸至烟雾部内,所述抽入管设置在输入端,所述抽入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且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非门连接;
[0009]外接管,所述外接管固定在第一电磁阀的一端,并与坐灸仪壳体之外的空气连通;
[0010]吸附部,所述吸附部设置在坐灸仪壳体底部并与第二电磁阀相连,所述吸附部包括连接组件、四个外接孔以及与外接孔对应的四个吸盘,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二电磁阀与吸盘之间,用于将吸盘与第二电磁阀导通以鼓入负压气流,四个所述外接孔开设于坐灸仪壳体靠近地面的一侧,四个所述吸盘嵌入外接孔中,用于接触并吸附地面以将坐灸仪壳体固定在地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坐灸仪通过负压泵向抽入管内鼓入负压气流,将第二电磁阀开启时,由于第二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非门连接,因此第一电磁阀关闭,此时抽入管将负压泵产生负压气流鼓入主管道以及分管道,并经过分管道流入吸盘中,而负压气流将吸盘内的空气抽取并通过抽出管排出,此刻吸盘内部的气压远远小于外界气压,而在吸盘外部表面产生有较大的压力将吸盘紧紧压在地面上,从而能将坐灸仪壳体更为牢固的固定在地面上,避免人体坐在坐灸仪壳体进行熏灸时,坐灸仪壳体与地面接触不牢固,进而产生滑动,不仅影响正常的熏灸,甚至导致人体与坐灸仪壳体一起翻倒,存在一定安全的隐患,另外将第二电磁阀关闭,即第一电磁阀开启时,抽入管将负压泵的负压气流鼓入外接管中,抽取外界的空气经过抽出管把气流鼓入烟雾部中,因此烟雾部内气压增大,以使烟雾部透过穿透孔吹向人体臀
部的烟雾,具有较大的流速,可以很好的将烟雾渗透至人体臀部,坐灸效果更佳。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4]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主管道、气流只能单向流入第二电磁阀的单向阀以及四个分管道。
[0015]进一步,所述主管道一端固定在第二电磁阀的底部,四个所述分管道一端均固定在主管道的一端,而另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内置于主管道的内壁。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主管道内设置有气流只能单向流入第二电磁阀的单向阀,防止气流反向灌入吸管中,以至于吸盘吸附地面的吸附力不佳。
[0017]进一步,所述吸盘一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设有用于阻隔外部气流进入的气塞。
[0018]进一步,所述气塞包括塞杆与塞柄,所述塞杆滑动于通孔内,所述塞柄固定在塞杆的一端。
[0019]进一步,所述塞杆截面呈等腰梯形,并由橡胶材料所制。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坐灸使用完后,通过将塞杆从通孔拔出,能使外界气流灌入吸盘中,让吸盘吸附力消失,便于对坐灸仪进行挪动收纳,此外设置塞杆截面呈等腰梯形,并由橡胶材料所制,密封性更好,以避免抽取吸盘内的空气时,外部的空气透过通孔进入吸盘内。
[0021]进一步,所述靠椅部设为具有弧线的坐靠板。
[0022]进一步,所述坐靠板内部开设有多个穿透孔。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烟雾部产生的烟雾透过穿透孔接触到人体的臀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局部正视图;
[0026]图3为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00、坐灸仪壳体;110、烟雾部;120、靠椅部;121、穿透孔;200、负压部;210、抽出管;220、负压泵;230、抽入管;231、第一电磁阀;232、第二电磁阀;300、外接管;400、吸附部;410、吸盘;411、气塞;411a、塞杆;411b、塞柄;420、外接孔;430、连接组件;431、分管道;432、单向阀;433、主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坐灸仪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的工具,通过燃烧艾草或其它草药,让其散发的药性渗透人体,起到舒筋活血、祛湿祛痛等功效。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现代科技将坐灸工具与电子技术结合,推出了一种名为“坐灸仪”的电子仪器,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灸疗。
[0031]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许多用户反馈坐灸仪在摆放时地面不稳定,造成仪器晃动,甚至倾斜,严重影响了灸疗效果和安全性,目前,已有一些技术进行了尝试,例如在坐灸仪底部安装凹槽或凸起等结构,以增加地面摩擦力,但这种方法存在制造成本高、安装困难、寿命短、而且使用效果也不佳,地面有液体时容易打滑等问题,还有一些技术试图从底部增加重量等方式来增加稳定性,但这些方法也存在成本高、使用难度大、易损坏等问题对此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0032]本技术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003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包括:
[0034]坐灸仪壳体,所述坐灸仪壳体内置有用于产生烟雾的烟雾部坐灸仪壳体;110(烟雾部坐灸仪壳体;110产生的烟雾通常有干湿两种,第一种将艾叶燃烧产生烟雾,另外一种即将药液进行加热产生蒸汽,此为普通坐灸仪自带功能,在此不在再做赘述);
[0035]靠椅部120,所述靠椅部120设置在坐灸仪壳体顶部以供人体躯干坐靠;
[0036]负压部200,所述负压部200内置于坐灸仪壳体的底部,所述负压部200包括负压泵220、抽出管210以及抽入管230,所述负压泵220固定在坐灸仪壳体内部,所述抽出管210一端设置在负压泵220的输出端并另一端延伸至烟雾部坐灸仪壳体;110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雾化功能的坐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坐灸仪壳体,所述坐灸仪壳体内置有用于产生烟雾的烟雾部;靠椅部,所述靠椅部设置在坐灸仪壳体顶部以供人体躯干坐靠;负压部,所述负压部内置于坐灸仪壳体的底部,所述负压部包括负压泵、抽出管以及抽入管,所述负压泵固定在坐灸仪壳体内部,所述抽出管一端设置在负压泵的输出端并另一端延伸至烟雾部内,所述抽入管设置在输入端,所述抽入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且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非门连接;外接管,所述外接管固定在第一电磁阀的一端,并与坐灸仪壳体之外的空气连通;吸附部,所述吸附部设置在坐灸仪壳体底部并与第二电磁阀相连,所述吸附部包括连接组件、四个外接孔以及与外接孔对应的四个吸盘,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二电磁阀与吸盘之间,用于将吸盘与第二电磁阀导通以鼓入负压气流,四个所述外接孔开设于坐灸仪壳体靠近地面的一侧,四个所述吸盘嵌入外接孔中,用于接触并吸附地面以将坐灸仪壳体固定在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时茂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康普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