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煎制用煎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45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煎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煎制用煎煮装置。所述的中药煎制罐的内部设置有二煎内罐,且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之间组成一煎腔体;一煎腔体的上端连接有泄压排气阀,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上端口进行密封连接;所述的中药煎制罐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一,二煎内罐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二;所述二煎内罐的底部预留槽内卡接有中药装药斗A,通过手动翻转使网状罩斗与二煎内罐、一煎腔体连通仅限一煎、二煎切换。它内外腔体的煎药结构配合可调节装药斗,能够实现中药进行多次煎制;使一煎与二煎药液分开;避免传统单腔单次煎药药效不均匀的问题。煎药药效不均匀的问题。煎药药效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煎制用煎煮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药煎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煎制用煎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药的煎制过程和方法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头煎和二煎是有一些区别的,头煎一般加水的量稍微要多一些,煎熬的时间会稍微长一些;而第二次煎熬加入的水要少一些,同时煎熬的时间要短一些,一般水开后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中药煎完后,要将头煎和二煎熬取的汤液混合后再口服,这样能够使药效均匀。目前现有的中药煎制装置都是高压蒸煮一次,并不存在头煎和二煎使的药效发挥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中药煎制滤渣装置,它内外腔体的煎药结构配合可调节装药斗,能够实现中药进行多次煎制;使一煎与二煎药液分开;避免传统单腔单次煎药药效不均匀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一煎腔体、电加热器一、电加热器二、泄压排气阀、密封固定板、封闭罩斗、网状罩斗;所述的中药煎制罐的内部设置有二煎内罐,且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之间组成一煎腔体;一煎腔体的上端连接有泄压排气阀,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上端口进行密封连接;所述的中药煎制罐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一,二煎内罐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二;所述二煎内罐的底部预留槽内卡接有中药装药斗,所述的密封固定板、封闭罩斗、网状罩斗组成中药装药斗;密封固定板密封吸附有二煎内罐的底部预留槽上端,密封固定板的上端密封旋接有封闭罩斗;封固定板的下端密封旋接有网状罩斗;通过手动翻转中药装药斗使网状罩斗与二煎内罐、一煎腔体连通仅限一煎、二煎切换。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固定板的外耳边内部镶嵌有强磁铁,且密封固定板的外耳边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垫板;所述的密封固定板通过强磁铁与密封垫板的配合密封吸附在二煎内罐底部预留槽内。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固定板可变换为封闭固定板,将封闭罩斗、网状罩斗分隔在两侧,且将封闭罩斗替换为细网状罩斗。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封闭固定板两侧的网状罩斗与细网状罩斗分别与一煎腔体、二煎内罐连通进行内外同步煎药作业。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侧边均连接有独立的输送接口。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0]一、它内外腔体的煎药结构配合可调节装药斗,能够实现中药进行多次煎制;使一
煎与二煎药液分开;避免传统单腔单次煎药影响药效的问题;
[0011]二、通过装药斗的变换可进行不同内外腔独立煎药。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中药装药斗A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中药装药斗A结构二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二煎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中药煎制罐1、二煎内罐2、一煎腔体3、电加热器一4、电加热器二5、泄压排气阀6、密封固定板7、封闭罩斗8、网状罩斗9、中药装药斗A、封闭固定板70、强磁铁71、密封垫板72、细网状罩斗8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0]参看如图1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中药煎制罐1、二煎内罐2、一煎腔体3、电加热器一4、电加热器二5、泄压排气阀6、密封固定板7、封闭罩斗8、网状罩斗9;所述的中药煎制罐1的内部设置有二煎内罐2,且中药煎制罐1、二煎内罐2之间组成一煎腔体3;一煎腔体3的上端连接有泄压排气阀6,中药煎制罐1、二煎内罐2上端口进行密封连接;所述的中药煎制罐1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一4,二煎内罐2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二5;所述二煎内罐2的底部预留槽内卡接有中药装药斗A,所述的密封固定板7、封闭罩斗8、网状罩斗9组成中药装药斗A;密封固定板7密封吸附有二煎内罐2的底部预留槽上端,密封固定板7的上端密封旋接有封闭罩斗8;封固定板7的下端密封旋接有网状罩斗9;通过手动翻转中药装药斗A使网状罩斗9与二煎内罐2、一煎腔体3连通仅限一煎、二煎切换。
[0021]其中,所述的密封固定板7的外耳边内部镶嵌有强磁铁71,且密封固定板7的外耳边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垫板72;所述的密封固定板7通过强磁铁71与密封垫板72的配合密封吸附在二煎内罐2底部预留槽内。所述的中药煎制罐1、二煎内罐2侧边均连接有独立的输送接口。
[0022]另外,所述的密封固定板7可变换为封闭固定板70,将封闭罩斗8、网状罩斗9分隔在两侧,且将封闭罩斗8替换为细网状罩斗81;所述的封闭固定板70两侧的网状罩斗9与细网状罩斗81分别与一煎腔体3、二煎内罐2连通进行内外同步煎药作业。
[002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中药材剪切后装填到中药装药斗A的内部,
并中药装药斗A卡接在二煎内罐2底部预留槽内,使网状罩斗9保持向下与一煎腔体3连通,同时,中药装药斗A通过强磁铁71进行吸附固定,通过密封垫板72进行接触密封;通过输水管对一煎腔体3内部进行加水,使水淹没二煎内罐2的底部并高出3

5cm进行浸泡;然后启动电加热器一4进行大火煮沸、文火慢煮;在此过程中定量多次补水完成头煎;待冷却后通过二煎内罐2顶部窗口将中药装药斗A进行翻转,然后加水浸泡进行二煎;最后移除中药装药斗A将头煎与二煎混合即可;
[0024]应用于独立煎制再混合时,将不同的中药材放置到封闭固定板70两侧的网状罩斗9与细网状罩斗81内部,分别与二煎内罐2、一煎腔体3进行加水浸泡、加热独立蒸煮;最后混合。在此过程中,二煎内罐2、一煎腔体3互不干扰火力可调。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内外腔体的煎药结构配合可调节装药斗,能够实现中药进行多次煎制;使一煎与二煎药液分开;避免传统单腔单次煎药影响药效的问题;另外,通过装药斗的变换可进行不同内外腔独立煎药后再混合。
[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煎制用煎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一煎腔体、电加热器一、电加热器二、泄压排气阀、密封固定板、封闭罩斗、网状罩斗;所述的中药煎制罐的内部设置有二煎内罐,且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之间组成一煎腔体;一煎腔体的上端连接有泄压排气阀,中药煎制罐、二煎内罐上端口进行密封连接;所述的中药煎制罐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一,二煎内罐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二;所述二煎内罐的底部预留槽内卡接有中药装药斗,所述的密封固定板、封闭罩斗、网状罩斗组成中药装药斗;密封固定板密封吸附有二煎内罐的底部预留槽上端,密封固定板的上端密封旋接有封闭罩斗;封固定板的下端密封旋接有网状罩斗;通过手动翻转中药装药斗使网状罩斗与二煎内罐、一煎腔体连通仅限一煎、二煎切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胜张胜付光鹏胡烈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人缘堂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