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29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通过在过滤净化反应区内设置有贴设于所述反应池两侧相对内壁的第一反应墙,并在第一反应墙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反应墙,利用第二反应墙将过滤净化反应区分隔为多个过滤单元,实现多级分区净化,可以解决原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黑臭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排口溢流污染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城市雨污水管网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其整治往往是长期性的,而且工程投资规模也较大,加上气候变化导致的多雨季节频发与城市环卫管理水平的不足,排口溢流污染也成为了水环境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

目前,有较多排口依然有大量的污水直排进水环境中,这已经成为现阶段治理水域返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水污染问题

[0003]目前,现阶段市场上排口溢流的污染治理主要是根据水量大小分为快速处理设备
(
适用于中等水量
)
和原位处理技术
(
适用于中小水量
)。
由于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即错漏混接,跑冒滴漏等,加上城市流域排水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如对于城市面源的初雨污染控制,难免有一些过量污水进入管网系统后通过排口排入水环境中,一般不能完全根除,因此针对中小水量的排口溢流污染应用较多的措施是原位处理技术,并且以低成本的绿色生态处理装置或设施为主

[0004]这种绿色生态的处理技术一般是在排口附近的河湖水体中实施的强化净化措施,并使用围隔进行污水的围挡分区,包括曝气增氧设备
+
人工水草生物膜法
+
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和装备,仿人工湿地净化技术与装置,固定化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装备,絮凝剂和氧化剂为主的化学药剂应急法等,但技术还不成熟
——
很少有相关的技术标准指南和研究报道

曝气增氧设备
+
人工水草生物膜法
+
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和装备的技术组合方案应用案例较多,但存在对排口污水的净化污染负荷不高,净化不彻底,导致沿岸围隔面积过大,以及水体长期还是黑臭现象
——
严重影响城市水景观瞻
(
特别是曝气过程中有强烈的异味散发
)
和生物栖息地;水体中长期曝气能耗高,成本较大,曝气过程中大量的气泡会溢出,造成效率低,而且污水中沉积物较多,在围隔沉积后需要定期清淤,增加了运维难度和成本;此外,为强化处理能力,需要频繁播撒微生物菌剂产品,其净化效率由于在排口水环境下的适应性不高而得不到发挥,消耗的菌剂量和成本也很高,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仿人工湿地净化技术与装置是将潜流湿地填料净化原理与围隔结合的产品,即在围隔两面使用强化的硬质围挡形成墙体,然后在墙内填充一些石料等矿物填料,并在围隔墙上种植挺水植物

人工湿地技术本身对该污水的净化效率很高,但在天然水体中的应用受到水淹和防洪安全的限制,导致其使用的面积不可能很大,而且填料净化效率有限,在没有预处理的情况下发生堵塞的几率很高,即需要频繁更换填料,所以运维管理也不方便,净化效率也不会很高,故实际应用的案例也不多

[0005]固定化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装备是比较成熟的曝气与微生物长效净化的悬浮装备组合技术,在污水厂站使用很频繁,但在排口污水的围隔中,由于单台设备的处理能力有限,为增加污染处理负荷需要在围隔污水中添加额外的悬浮填料,后者在天然河湖的风浪
作用下容易流失到水环境中成为人为的垃圾,而且增加了补充填料的成本,所以一般该技术的应用场景会硬质化围隔结构,相当于再造了驳岸设施,导致工程化痕迹明显,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感官,其应用案例也不多

化学药剂法的运维管理方便程度和成本都不是最优,而且行业内也不鼓励在自然水环境中使用药剂,以免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故一般很少得到应用

[0006]针对上述的问题,在中国专利
CN114230012A
中提供了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及处理方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有技术装置的清淤和菌剂投加等运营成本,方便施工安装和维护,但是,其仍然存在
C、N、P
等污染负荷处理能力不高,出水浑浊,水力负荷要求高导致的占水域面积大的问题

[0007]综上,现阶段缺少一种中小水量通用的的排口溢流污染的处理技术产品
/
方法,即要求净化效果长效稳定,方便运维管理,成本可控,生态景观效果良好的特色解决方案,而且考虑到占地因素,最好是原位治理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中小水量通用的排口溢流污染净化效果不佳且
C、N、P
等污染负荷处理能力不高导致出水浑浊的问题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包括反应池和与所述反应池连通的供气设备,所述反应池两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在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反应床,且所述反应池沿其水流方向设置有曝气增氧反应区和过滤净化反应区,所述曝气增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水体氧气浓度的曝气组件和用于激活和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和浓度的悬浮设置的缓释促生模块;所述过滤净化反应区内设置有贴设于所述反应池两侧相对内壁的第一反应墙,所述第一反应墙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反应墙,所述第二反应墙将所述过滤净化反应区分隔为多个过滤单元

[0010]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缓释促生模块包括缓释促生块和漂浮件,所述漂浮件与所述缓释促生块连接,所述缓释促生块由石油饱和烃类层

不饱和烃类层

动物脂类层和矿物石层构成

[0011]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曝气组件包括供气管路和曝气件,所述供气设备通过所述供气管路与所述曝气件连通,所述曝气件设于曝气增氧反应区底部

[0012]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一反应墙和所述第二反应墙通过不锈钢钢架和内置卡槽连接,以形成一体化框架结构

[0013]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一反应墙为单层的立体网状高分子纤维网,所述第一反应墙的材质为聚丙烯

尼龙或聚酯纤维网中的任意一种

[0014]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二反应墙为双层的立体网状的高分子纤维网,所述第二反应墙的材质为聚丙烯

尼龙或聚酯纤维与植物纤维的复合物网;其中,所述第二反应墙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的材质为聚丙烯

尼龙或聚酯纤维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下半部分的材质为植物纤维层;所述第一反应墙和所述第二反应墙的比表面积介于
1:1500

1:10000
,其孔隙率在
85

99
%之间

[001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过滤净化反应区中,各个所述第二反应墙倾斜朝向所述出水口的反方向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和与所述反应池连通的供气设备,所述反应池两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在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反应床,且所述反应池沿其水流方向设置有曝气增氧反应区和过滤净化反应区,所述曝气增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用于增加水体氧气浓度的曝气组件和用于激活和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和浓度的悬浮设置的缓释促生模块;所述过滤净化反应区内设置有贴设于所述反应池两侧相对内壁的第一反应墙,所述第一反应墙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反应墙,所述第二反应墙将所述过滤净化反应区分隔为多个过滤单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促生模块包括缓释促生块和漂浮件,所述漂浮件与所述缓释促生块连接,所述缓释促生块由石油饱和烃类层

不饱和烃类层

动物脂类层和矿物石层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包括供气管路和曝气件,所述供气设备通过所述供气管路与所述曝气件连通,所述曝气件设于曝气增氧反应区底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墙和所述第二反应墙通过不锈钢钢架和内置卡槽连接,以形成一体化框架结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墙为单层的立体网状高分子纤维网,所述第一反应墙的材质为聚丙烯

尼龙或聚酯纤维网中的任意一种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墙为双层的立体网状的高分子纤维网,所述第二反应墙的材质为聚丙烯

尼龙或聚酯纤维与植物纤维的复合物网;其中,所述第二反应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闪闪梁祥瑞王士权王有春张圆严圣伟高凤娇王鹏展周婷汤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