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纠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06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纠偏机构,其包括纠偏轴、主轴和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转筒、蜗杆齿轮和多组行星皮带纠偏组件;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包括皮带、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和蜗轮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由旋转电机驱动主轴旋转实现带动布料绕缝纫机台做圆周运动,当布料出现偏移需要纠偏时,纠偏电机通过纠偏轴带动纠偏装置运转,由皮带与布料相接触带动布料向偏移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实现纠偏的目的,而且由于皮带与布料接触面积相对多,摩擦力大,不易实现打滑现象,工作稳定性高,纠偏效果好。另外整体外形小巧,特别适用更小尺寸的童装缝边。小尺寸的童装缝边。小尺寸的童装缝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纫机纠偏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缝纫机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缝纫机上的缝纫机纠偏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产品自动化生产变得不可或缺,缝纫机自动化慢慢取代传统半自动生产,人们开发出了让衣服下摆、袖口或圆领围绕缝纫机台做圆周运动,进而实现自动缝边。
[0003]如公开号“CN206346005U”,名称为“一种新型多点式纠偏机构”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点式纠偏机构,包括旋转头、旋转体、第一驱动机构、齿轮、齿条、第二驱动机构、感应器以及控制器;该旋转头与旋转体固定相连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该旋转头位于旋转体的外侧以供服装从旋转头套设入至旋转体上;该旋转体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开槽,每个开槽内均供一个齿轮由内往外伸出以对拨动服装,每个齿轮均与齿条啮合传动连接,该齿条设置在旋转体的内部并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以实现前后平移;该感应器设置在旋转体的侧面以感应服装的纠偏位置并将位置数据传输给控制器,该控制器与第二驱动机构电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该旋转头和旋转体会一起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服装转动进而实现对服装的自动缝纫,该感应器感应服装在旋转体上的位置,再将位置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以进行纠偏操作。其是通过齿轮转动时拖动布料纠正布边位置实现纠偏的,但其齿轮与待加工布料的接触面积过小,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影响到纠偏调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纠偏调节效果好的缝纫机纠偏机构。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缝纫机纠偏机构,其包括纠偏轴、主轴和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转筒、蜗杆齿轮和多组行星皮带纠偏组件,所述蜗杆齿轮设置所述纠偏轴上,多组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呈圆心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筒上,且受所述蜗杆齿轮的驱动作同步运转动作;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包括皮带、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和蜗轮齿轮,所述转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轴向开槽,所述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设置在所述轴向开槽的两端,所述第三导轮对应所述第二导轮的下方位置设置在所述转筒内,所述蜗轮齿轮和第三导轮同圆心设置,且与所述蜗杆齿轮相啮合,所述皮带绕经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所述皮带绕经所述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之间的部位露出所述转筒的筒壁,而所述皮带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转筒之内。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导轮和蜗轮齿轮为一体连接结构,连接牢固,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且易于安装。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轴上轴向设有与所述纠偏轴相适配的中心轴孔,所述纠偏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孔内,所述主轴和纠偏轴在工作时,互不干扰。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筒的末端设有呈球冠状的堵头,堵头呈球冠状,方便套上布料,同时也避免损坏布料或伤到人。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筒上设有让所述纠偏轴通过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末端径向外扩形成一个轴承腔,所述轴承腔内设有一个与所述纠偏轴相适配的轴承。仅采用一个轴承,有效降低成本,同时也减小体积,可以适用更小尺寸的童装。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还包括安装座、纠偏电机、旋转电机、纠偏传动组件和旋转传动组件,所述主轴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通过所述旋转传动组件驱动所述主轴旋转,所述纠偏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通过所述纠偏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纠偏轴旋转。所述旋转电机位于所述纠偏电机的上方位置,结构设计合理,减少占用空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由旋转电机驱动主轴旋转实现带动布料绕缝纫机台做圆周运动,当布料出现偏移需要纠偏时,纠偏电机通过纠偏轴带动纠偏装置运转,由皮带与布料相接触带动布料向偏移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实现纠偏的目的,而且由于皮带与布料接触面积相对多,摩擦力大,不易实现打滑现象,工作稳定性高,纠偏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行星皮带纠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纠偏机构,其包括安装座1、旋转电机2、纠偏电机8、纠偏传动组件3、旋转传动组件4、纠偏轴5、主轴6和设置在所述主轴6上的纠偏装置7。所述主轴6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旋转电机2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通过所述旋转传动组件4驱动所述主轴6旋转。所述主轴6上轴向设有与所述纠偏轴5相适配的中心轴孔,所述纠偏轴5转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孔内,所述主轴6和纠偏轴5在工作时,互不干扰。所述纠偏电机8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通过所述纠偏传动组件3驱动所述纠偏轴5旋转。所述旋转电机2优选位于所述纠偏电机8的上方位置,结构设计合理,减少占用空间。
[0019]参见图3和图4,所述纠偏装置7包括转筒71、蜗杆齿轮72和行星皮带纠偏组件73,本实施例中,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73的数量为七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73的数量也可以为六组或八组或更多组。
[0020]所述蜗杆齿轮72设置所述纠偏轴5上,七组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73呈圆心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筒71上,且受所述蜗杆齿轮72的驱动作同步运转动作;即每个所述行星皮带
纠偏组件73上的蜗轮齿轮均与所述蜗杆齿轮72相啮合。具体的,参见图5,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73包括皮带731、第一导轮732、第二导轮733、第三导轮734和蜗轮齿轮735,所述转筒71的筒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73的数量相对应的轴向开槽711,所述第一导轮732和第二导轮733设置在所述轴向开槽711的两端,所述第三导轮734对应所述第二导轮733的下方位置设置在所述转筒71内,所述蜗轮齿轮735和第三导轮734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三导轮734和蜗轮齿轮735优选为一体连接结构,连接牢固,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且易于安装。
[0021]每个行星皮带纠偏组件73上的蜗轮齿轮735均与所述蜗杆齿轮72相啮合,所述皮带731绕经所述第一导轮732、第二导轮733和第三导轮734,所述皮带731绕经所述第一导轮732和第二导轮733之间的部位为直线型,这个直线型的部位露出所述转筒71的筒壁,以方便与布料相接触。而所述皮带731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转筒71之内,避免受到干扰,影响到正常运转。
[0022]较佳的,在所述转筒71的末端设有呈球冠状的堵头74,堵头74呈球冠状,方便套上布料,同时也避免损坏布料或伤到人。在所述转筒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纠偏机构,其包括纠偏轴、主轴和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包括转筒、蜗杆齿轮和多组行星皮带纠偏组件,所述蜗杆齿轮设置所述纠偏轴上,多组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呈圆心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筒上,且受所述蜗杆齿轮的驱动作同步运转动作;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包括皮带、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和蜗轮齿轮,所述转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行星皮带纠偏组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轴向开槽,所述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设置在所述轴向开槽的两端,所述第三导轮对应所述第二导轮的下方位置设置在所述转筒内,所述蜗轮齿轮和第三导轮同圆心设置,且与所述蜗杆齿轮相啮合,所述皮带绕经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所述皮带绕经所述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之间的部位露出所述转筒的筒壁,而所述皮带的其它部位位于所述转筒之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轮和蜗轮齿轮为一体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轴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学友卢武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友航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