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363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包括高速制浆机和自动记录仪,高速制浆机一端与原料站连接上料;高速制浆机出料口设置有第一供浆泵,第一供浆泵通过第一送浆管与第一储浆桶连接;第一储浆桶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灌浆泵;第一灌浆泵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进浆支管,第一进浆支管通过三通阀与进浆主管以及第二进浆支管连接;进浆主管与袖阀管连接;第二进浆支管与第二灌浆泵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灌浆泵入口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储浆桶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储浆桶入口端通过第二送浆管与第二供浆泵连接,第二供浆泵入口端连接至水玻璃。该通过两套注浆系统实现在线混料,从而达到快速凝结,提升注浆效果的特点。提升注浆效果的特点。提升注浆效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政道路路基因地下水侵蚀,地下管网长期运行年久失修出现渗漏掏刷地基,或路基下部存在溶蚀空腔等因素,致使道路沉降塌陷问题日益增多,常规做法为明挖置换,或通过注浆方式填充掏空部位等。但明挖置换的方案占地时间长、占地面积大,造价较高,不利于交通流量大的主干道修复;而灌浆填充因浆液凝固时间长致使浆液扩散范围增大进入周边管沟造成堵塞,在地下水位高的部位注浆效果不佳,难以达到补充修复的精准效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该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灌浆填充因浆液凝固时间长致使浆液扩散范围增大进入周边管沟造成堵塞,在地下水位高的部位注浆效果不佳,难以达到补充修复的精准效果的问题,具有可通过两套注浆系统实现在线混料,从而达到快速凝结,提升注浆效果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设计,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包括高速制浆机和自动记录仪,高速制浆机一端与原料站连接上料;高速制浆机出料口设置有第一供浆泵,第一供浆泵通过第一送浆管与第一储浆桶连接;第一储浆桶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灌浆泵;第一灌浆泵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进浆支管,第一进浆支管通过三通阀与进浆主管以及第二进浆支管连接;进浆主管与袖阀管连接;第二进浆支管与第二灌浆泵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灌浆泵入口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储浆桶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储浆桶入口端通过第二送浆管与第二供浆泵连接,第二供浆泵入口端连接至水玻璃。
[0005]优选地,第一储浆桶和第一灌浆泵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一进浆流量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一进浆流量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第一进浆支管与三通阀之间连接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07]优选地,第二进浆支管前端设置有控制阀。
[0008]优选地,第二进浆支管与第二灌浆泵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09]优选地,第二灌浆泵与第二储浆桶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密度传感器和第二进浆流量传感器,第二密度传感器和第二进浆流量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第一灌浆泵和第二灌浆泵均设置有变速控制器。
[0011]上述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系统通过设置两套注浆系统实现在线混料,从而达到快速凝结,具有提升注浆
效果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灌浆填充因浆液凝固时间长致使浆液扩散范围增大进入周边管沟造成堵塞,在地下水位高的部位注浆效果不佳,难以达到补充修复的精准效果的问题,具有便于维护,便于施工,施工快速,应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附图标记为:高速制浆机1,原料站11,袖阀管12,第二送浆管13,第二供浆泵14,水玻璃15,控制阀16,第一供浆泵21,第一送浆管22,第一储浆桶23,第一灌浆泵24,第一进浆支管25,三通阀26,进浆主管27,以及第二进浆支管28,第二灌浆泵29,第二储浆桶30,第一密度传感器31,第一进浆流量传感器32,第一压力表33,第一压力传感器34,第二压力表35,第二压力传感器36,第二密度传感器37,第二进浆流量传感器38,自动记录仪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中,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包括高速制浆机和自动记录仪,高速制浆机一端与原料站连接上料;高速制浆机出料口设置有第一供浆泵,第一供浆泵通过第一送浆管与第一储浆桶连接;第一储浆桶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灌浆泵;第一灌浆泵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进浆支管,第一进浆支管通过三通阀与进浆主管以及第二进浆支管连接;进浆主管与袖阀管连接;第二进浆支管与第二灌浆泵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灌浆泵入口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储浆桶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储浆桶入口端通过第二送浆管与第二供浆泵连接,第二供浆泵入口端连接至水玻璃。
[0016]优选地,第一储浆桶和第一灌浆泵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一进浆流量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一进浆流量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17]优选地,第一进浆支管与三通阀之间连接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18]优选地,第二进浆支管前端设置有控制阀。
[0019]优选地,第二进浆支管与第二灌浆泵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20]优选地,第二灌浆泵与第二储浆桶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密度传感器和第二进浆流量传感器,第二密度传感器和第二进浆流量传感器与自动记录仪电性连接。
[0021]优选地,第一灌浆泵和第二灌浆泵均设置有变速控制器。
[0022]实施例2:
[0023]上述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的制备灌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制备原材料,分别制备1#试剂和2#试剂:
[0025]1#试剂选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按水灰比1:1制备成水泥净浆,浆液比重1.50;1#试剂通过第一储浆桶进行储存;
[0026]2#试剂选用水玻璃模数为3.1~3.4、波美度400Be的水玻璃,浆液比重1.38;按1#试剂与2#试剂重量比1:1进行适配,形成初凝时间仅为45秒的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2#试剂通过第二储浆桶进行储存;
[0027]S2,混合制备:
[0028]通过质量比1:1换算体积比,根据1#试剂与2#试剂的浆液比重1.50:1.38换算出体积比1.38:1.50;通过第一灌浆泵和第二灌浆泵形成两套制备系统分别进行供料,根据流量自动记录仪参数在注浆泵通过变速控制器调整1#试剂和2#试剂的流量,将流量比控制在1.38:1.50;
[0029]S3,通过灌浆孔的孔口处设置的单液阻塞器,将1#试剂与2#试剂在孔口处混合,混合液通过袖阀管压入加固地基内;
[0030]S4,通过袖阀管进行孔内注浆。
[0031]进一步地,袖阀管由两部分组成,注浆段内为带射浆孔的花管,注浆段以上为实管;花管等间距开设一组射浆孔,射浆孔呈梅花形布设,外表面设置长5~8cm的橡皮袖阀包裹。
[0032]实施例3:具体实施中,施工工艺如下:
[0033]步骤一:在地面沉陷位置按间排距1.5m
×
1.5m进行布孔,孔深6m,成孔孔径90mm,孔内浇筑套孔料。然后插入直径50mm的袖阀管,孔口处灌注止浆液封闭。
[0034]步骤二:在制浆站选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按水灰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掺速凝剂水泥净浆制备系统,包括高速制浆机(1)和自动记录仪(4),高速制浆机(1)一端与原料站(11)连接上料;其特征在于:高速制浆机(1)出料口设置有第一供浆泵(21),第一供浆泵(21)通过第一送浆管(22)与第一储浆桶(23)连接;第一储浆桶(23)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灌浆泵(24);第一灌浆泵(24)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进浆支管(25),第一进浆支管(25)通过三通阀(26)与进浆主管(27)以及第二进浆支管(28)连接;进浆主管(27)与袖阀管(12)连接;第二进浆支管(28)与第二灌浆泵(29)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灌浆泵(29)入口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储浆桶(30)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储浆桶(30)入口端通过第二送浆管(13)与第二供浆泵(14)连接,第二供浆泵(14)入口端连接至水玻璃(15);第一储浆桶(23)和第一灌浆泵(24)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一密度传感器(31)和第一进浆流量传感器(32),第一密度传感器(31)和第一进浆流量传感器(32)与自动记录仪(4)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峻材秦跃梅郭先强王译彬王云杰赵冠松陈开俊罗雪锋简琼丽周宏虎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绿色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