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292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最小系统,所述微处理器最小系统与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与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线圈电连接;电流过零检测电路和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触点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复合开关式无功补偿装置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的可靠检测,延长了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无功补偿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功率传动设备的使用,导致电网无功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引发电网电压波动较大,发电机出力变低。为了解决感性无功引起的电能质量低下问题,无功补偿装置被大量的应用于配电系统!目前无功补偿主要有接触器式(交流接触器)、电子开关式(晶闸管开关)、复合开关式(微处理器+磁保持继电器)补偿系统。从稳定性、经济性方面考虑,复合开关式无功补偿系统为最优方案。而复合开关式无功补偿系统,由于没有可靠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方法,其使用寿命受到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复合开关式无功补偿装置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的可靠检测,延长了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最小系统,所述微处理器最小系统与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与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线圈电连接;电流过零检测电路和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触点电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最小系统,包括:单片机U1,所述单片机U1的RELAY_S引脚、RELAY_R引脚分别连接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U1的QT_PULSE引脚连接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U1的B_CUT引脚连接电流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FM33LC046。
[0007]进一步地,所述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单片机U1的RELAY_S引脚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压VCC1;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压VCC1;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9连接单片机U1的RELAY_R引脚;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单片机U1的RELAY_S引脚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压VCC1;
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电压VCC1;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6连接电压VCC1、通过电阻R17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9接地、通过电阻R20连接单片机U1的RELAY_R引脚;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流过零检测电路,包括:整流器D6,所述整流器D6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UL端口、UN端口连接;二极管D7与电阻R21并联后接在所述整流器D6的两个输出端口之间;二极管D7的负极与电阻R21的公共点通过电阻R22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二极管D7的负极与电阻R21的公共点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3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4的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与电阻R21的公共点与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三极管Q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光耦N2的输入端;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27的一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三极管Q10的基极分别与光耦N2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26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CC;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单片机U1的B_CUTR引脚。
[0009]进一步地,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UL端口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开关K1的一个触点连接,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UN端口通过电容C2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开关K1的另一个触点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包括:整流器D9,所述整流器D9的其中一个输入端口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IN端口连接;所述整流器D9的另一个输入端口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OUT端口连接,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IN端口、OUT端口分别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开关K1的两个触点连接;所述整流器D9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口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D9的其中另一个输出端口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N1的其中一个输入端口;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光耦N1的其中另一个输入端口;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光耦N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CC;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单片机U1的QT_PULSE引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微处理器最小系统与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电连接;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与磁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线圈电连接;电流过零检测电路和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触点电连接,实现了对复合开关式无功补偿装置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的可靠检测,延长了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原理框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流过零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的原理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磁保持继电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最小系统(100),所述微处理器最小系统(100)与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200)电连接;所述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200)与磁保持继电器(300)的驱动线圈电连接;电流过零检测电路(400)和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500)分别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300)的触点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最小系统(100),包括:单片机U1,所述单片机U1的RELAY_S引脚、RELAY_R引脚分别连接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200)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U1的QT_PULSE引脚连接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脉冲检测电路(500)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U1的B_CUT引脚连接电流过零检测电路(400)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FM33LC04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200),包括: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单片机U1的RELAY_S引脚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压VCC1;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压VCC1;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9连接单片机U1的RELAY_R引脚;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单片机U1的RELAY_S引脚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压VCC1;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电压VCC1;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6连接电压VCC1、通过电阻R17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9接地、通过电阻R20连接单片机U1的RELAY_R引脚;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磁保持继电器(300)的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磁保持继电器断开延时检测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峥嵘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卡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