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85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包括吸附装置主体、微动力风扇、进风室和吸附室,所述吸附装置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室,且所述进风室内部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微动力风扇,所述微动力风扇下方的吸附装置主体上均开设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纽扣电池组件,所述吸附装置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吸附室,且所述吸附室的内部放置有吸附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吸附装置主体、微动力风扇、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室、隔板、吸附室以及吸附包,能够将主动吸附气流循环充分的优点,以及吸附包小巧灵活的优点二合一,配合纽扣电池组和微动力风扇,在微环境局部形成气流循环,大大提高了柜体内部的空气净化效率和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环境污染物吸附
,具体为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越来越重视,装修污染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遇到的问题,在目前的建筑材料中,涂料、油漆、胶合板材等,会散发出500余种有毒有害化合物,由建筑材料生产加工成的柜体等家具,由于长期处于密闭环境,内部污染物不易消散,因此需要吸附装置对微环境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
[0003]净化机组设备一般采用电力主动吸附,虽然气流循环充分,但是体积较大,只适用于大空间,不适合放在柜体内使用,采用吸附包进行微环境污染物的吸附净化时,气流循环又会比较慢,空气净化的效率较低,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包括吸附装置主体、微动力风扇、进风室和吸附室,所述吸附装置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室,且所述进风室内部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微动力风扇,所述微动力风扇下方的吸附装置主体上均开设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纽扣电池组件,所述吸附装置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吸附室,且所述吸附室的内部放置有吸附包,所述吸附装置主体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出风口。
[0006]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主体的后侧设置有面板,且所述面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通过固定螺丝与吸附装置主体的四个拐角处连接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微动力风扇的外侧均匀分布有主叶片,微动力风扇靠近进风口一侧的中央位置处均匀分布有副叶片。
[0008]优选的,所述吸附室与进风室之间通过隔板分隔,且所述隔板上均匀分布有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吸附包等间距分布于吸附室中,且所述吸附包的内部均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0010]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防尘网,且所述防尘网采用活性炭材质。
[0011]优选的,所述主叶片上均设置有3组肋条,且所述肋条之间均为弧面过渡。
[0012]优选的,所述副叶片与主叶片的旋向一致,且所述副叶片之间均形成风道。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两侧的面板上均设置有插块,所述吸附装置主体靠近面板一侧的边缘处均开设有与插块对应的插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通过安装有吸附装置主体、微动力风扇、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室、隔板、吸附室以及吸附包,微动力风扇运行时将微环境污染物通过进风口吸入吸附装置主体中,含尘气体通过隔板上的通孔向上运动,由吸附包吸附净化后通过吸附装置主体顶部的出风口排出,能够将主动吸附气流循环充分的优点,以及吸附包小巧灵活的优点二合一,配合纽扣电池组和微动力风扇,在微环境局部形成气流循环,大大提高了柜体内部的空气净化效率和效果。
[0016](2)该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通过安装有主叶片、副叶片、肋条以及风道,主叶片与副叶片的旋向一致,因此产生的气流方向相同,副叶片产生的气流直接沿风道流向主叶片,与主叶片产生的气流一起运动,进而增加微动力风扇的风压和风量,对吸入含尘气体的吸附效率更高,主叶片上的肋条均为弧面过渡,可在微动力风扇旋转时产生环绕气流,进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0017](3)该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通过安装有面板、安装孔、插块以及固定螺丝,吸附装置主体靠近面板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螺孔,螺孔通过固定螺丝与安装孔对应连接,面板与吸附装置主体连接时插块与吸附装置主体上开设的插槽连接,提高面板与吸附装置主体连接时的紧密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微动力风扇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吸附装置主体;2、纽扣电池组件;3、微动力风扇;4、进风室;5、隔板;6、吸附室;7、吸附包;8、出风口;9、进风口;10、防尘网;11、主叶片;12、副叶片;13、风道;14、肋条;15、面板;16、固定螺丝;17、插块;1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包括吸附装置主体1、微动力风扇3、进风室4和吸附室6,吸附装置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室4,且进风室4内部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微动力风扇3,微动力风扇3下方的吸附装置主体1上均开设有进风口9,且进风室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纽扣电池组件2;
[0027]将该吸附装置主体1设置于柜体中,纽扣电池组件2给微动力风扇3供电,微动力风扇3运行时将微环境污染物通过进风口9吸入吸附装置主体1的进风室4中;
[0028]进风口9的内部均设置有防尘网10,且防尘网10采用活性炭材质,防止外部大颗粒杂质进入吸附装置主体1内;
[0029]吸附装置主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吸附室6,吸附室6与进风室4之间通过隔板5分隔,且隔板5上均匀分布有通孔;
[0030]吸附室6的内部放置有吸附包7,吸附包7等间距分布于吸附室6中,且吸附包7的内部均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吸附装置主体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出风口8;
[0031]含尘气体通过隔板5上的通孔向上运动,由吸附包7吸附净化后通过吸附装置主体1顶部的出风口8排出;
[0032]能够将主动吸附气流循环充分的优点,以及吸附包7小巧灵活的优点二合一,配合纽扣电池组件2和微动力风扇3,在微环境局部形成气流循环,大大提高了柜体内部的空气净化效率和效果;
[0033]微动力风扇3的外侧均匀分布有主叶片11,微动力风扇3靠近进风口9一侧的中央位置处均匀分布有副叶片12,副叶片12与主叶片11的旋向一致,且副叶片12之间均形成风道13;
[0034]副叶片12产生的气流直接沿风道13流向主叶片11,与主叶片11产生的气流一起运动,进而增加微动力风扇3的风压和风量,对吸入含尘气体的吸附效率更高;
[0035]主叶片11上均设置有3组肋条14,且肋条14之间均为弧面过渡,可在微动力风扇3旋转时产生环绕气流,进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0036]吸附装置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面板15,且面板15的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装置主体(1)、微动力风扇(3)、进风室(4)和吸附室(6),所述吸附装置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室(4),且所述进风室(4)内部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微动力风扇(3),所述微动力风扇(3)下方的吸附装置主体(1)上均开设有进风口(9),且所述进风室(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纽扣电池组件(2),所述吸附装置主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吸附室(6),且所述吸附室(6)的内部放置有吸附包(7),所述吸附装置主体(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出风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面板(15),且所述面板(15)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安装孔(18),所述安装孔(18)的内部均通过固定螺丝(16)与吸附装置主体(1)的四个拐角处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环境污染物主动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力风扇(3)的外侧均匀分布有主叶片(11),微动力风扇(3)靠近进风口(9)一侧的中央位置处均匀分布有副叶片(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江宋大山
申请(专利权)人:普拉飞净化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