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80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包括阀本体、用于驱动阀本体开闭的驱动件以及设置在驱动件上用于检测驱动件位移行程的传感器组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阀本体的受力端之间还设有用于延长驱动件活塞杆轴向长度的连接件,所述驱动件为油缸,所述阀本体的受力端设有阀柄连接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油缸有杆腔一端的开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油缸无杆腔一端的关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改造简单有效,解决了真空释放阀油缸活塞与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匹配的问题,克服了施工过程中外界因素对真空释放阀的状态产生的影响,保证真空释放阀的自动控制功能,使水下泥泵高效稳定运行,保证挖泥效率。保证挖泥效率。保证挖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泥泵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些年国内大力加快港口建设,疏浚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各大疏浚公司对挖泥船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各个公司相继制造出更大、更先进的挖泥船。而耙吸式挖泥船作为疏浚行业的主要船舶类型,对其技术要求、疏浚性能都要不断地升级改造。对耙吸挖泥特种船舶来讲,耙臂管是挖泥船能否将泥沙正常运输到泥舱的重要设备。在挖泥过程中耙管上的耙头经常会因为海底土质和环境的复杂情况而导致“闷耙”。耙臂管上安装真空释放阀将有效防止“闷耙”现象,提高挖泥效率,更好的降低水下泥泵的振动,保护水下泥泵驱动电机,增加水下泥泵的使用时间,减少备件消耗,提高施工效率。在正常施工挖泥时,在水下泥泵真空度没有达到真空释放阀启用条件时,该阀要始终保持关闭,同时要确保密封条件良好,这样才能保证水下泥泵的流速以及浓度处在一个高效的状态,保证挖泥效率。
[0003]现有的泥泵真空释放阀一般通过液压油缸驱动使安装在耙臂管上的蝶阀打开,释放真空。真空释放阀有专门的控制系统,通过专用的真空压力传感器检测耙臂管的真空度来控制真空释放阀的开关。油缸内装有专用的位置传感器用来检测蝶阀的开关状态。对于真空释放阀,由于油缸的尺寸是固定的,其安装在油缸上的位置传感器位置固定,即设置在油缸的两端,该传感器通过感应油缸活塞的位置来指示蝶阀开、关的状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耙臂管里的真空度处在设定值范围内时,真空释放阀不动作,处于全关的状态。然而在正常施工时,由于耙臂管里的泥沙水对阀板的冲击以及连接部件的间隙将会使真空释放阀油缸活塞因受外力的影响产生轻微的移动,而油缸生产商在设计关的传感器位置时考虑不周,传感器与驱动部件的感应范围太小,有时会出现不能检测到蝶阀关闭的信号的现象,这时真空释放阀自动控制系统将会显示蝶阀处于“假关”状态,同时由于改变了控制逻辑,真空释放阀由自动状态转至手动,自动控制失效。操耙人员必须要重新点击自动按钮,手动复位,才能恢复自动控制。这种反复出现自动控制失效将会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同时操耙人员一旦没有及时复位,就可能会出现耙管真空度超过设定值,而真空释放阀并没有及时打开释放真空,出现短暂“闷耙”的情况,对施工效率和挖泥设备都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多次试验,发现真空释放阀油缸活塞与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匹配。当蝶阀处于全关位置时,油缸活塞处于完全收回状态,此时活塞头并没有到达位置传感器监测的最佳位置,只是刚好接近,一旦外界条件变化就会出现感应不到的情况。因此需要设计这一种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造简单有效,解决真空释放阀油缸活塞与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匹配,克服施工过程中外界因素对真空释放阀的状态
产生影响,保证真空释放阀的自动控制功能,使水下泥泵高效稳定运行,保证挖泥效率的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包括阀本体、用于驱动阀本体开闭的驱动件以及设置在驱动件上用于检测驱动件位移行程的传感器组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阀本体的受力端之间还设有用于延长驱动件活塞杆轴向长度的连接件。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油缸,所述阀本体的受力端设有阀柄连接件。
[0007]优选的,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油缸有杆腔一端的开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油缸无杆腔一端的关传感器。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的一端与阀本体受力端固连,另一端与驱动件输出端的活塞杆螺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中心筒、自中心筒两侧内腔轴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柱以及能够分别沿两侧固定柱转动的旋转筒,其中,靠近所述阀本体一侧的旋转筒上固设有螺纹柱,靠近所述驱动件输出端的旋转筒设有内螺纹。
[0010]优选的,所述旋转筒包括设置在中心筒外部并套设在固定柱外壁的旋转部以及置于中心筒内部并套设在固定柱外壁的固定部。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靠近中心筒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中心筒的两端部设有与限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台阶。
[0012]优选的,所述中心筒靠近限位凸起侧的内壁伸缩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凸起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伸缩设置在中心筒上的伸缩柱、固设在伸缩柱置于中心筒内部一端的定位块以及设置在定位块与中心筒内壁之间的复位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伸缩柱置于中心筒外部的一端还设有驱动柱。
[001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驱动件的输出端与阀本体的受力端之间设有用于延长驱动件活塞杆轴向长度的连接件,相当于加长了螺纹连接范围,使得真空释放阀在关闭状态时活塞杆能够达到关传感器感应的最佳位置,这样即使存在各种不可避免的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活塞始终能够在关传感器的可检测范围内,保证真空释放阀的自动控制功能。这个最佳位置首先是通过测量得出一个精准的位置,然后经过多次试验微调后确定得出,可以有效解决之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改进后的活塞杆与真空释放阀之间的连接状态也要保证一定的强度,防止因为外力的影响产生形变,进而影响真空释放阀的开关状态。这样就能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外界变化带来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就能够始终保证真空释放阀的自动控制功能以及正常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连接件与阀本体和驱动件连接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连接件与阀本体和驱动件连接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5的剖切视图;
[0022]图8为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9为图7中连接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4]图中:10、阀本体;110、阀柄连接件;20、驱动件;310、开传感器;320、关传感器;410、中心筒;411、定位台阶;420、固定柱;430、旋转筒;431、旋转部;432、固定部;4321、限位凸起;440、螺纹柱;451、伸缩柱;452、定位块;453、复位弹簧;454、驱动柱;410

、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0026]实施例1:
[0027]为了解决真空释放阀油缸的活塞与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匹配的问题。我们首先将真空释放阀打到关闭状态,然后在活塞杆上做标记,记录此时活塞杆与缸体的相对位置。然后将真空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本体(10)、用于驱动阀本体(10)开闭的驱动件(20)以及设置在驱动件(20)上用于检测驱动件(20)位移行程的传感器组件,所述驱动件(20)的输出端与阀本体(10)的受力端之间还设有用于延长驱动件(20)活塞杆轴向长度的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0)为油缸,所述阀本体(10)的受力端设有阀柄连接件(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油缸有杆腔一端的开传感器(310)以及设置在油缸无杆腔一端的关传感器(320)。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母(410

),所述连接螺母(410

)的一端与阀本体(10)受力端固连,另一端与驱动件(20)输出端的活塞杆螺接。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泥泵真空释放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中心筒(410)、自中心筒(410)两侧内腔轴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柱(420)以及能够分别沿两侧固定柱(420)转动的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超张礼进郭玉玲梁汝健王涛刘滨陈容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