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00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端设有支撑管,支撑管均匀设于底板的上端周侧,支撑管的下端贯穿底板,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有顶板,顶板的中部开设有进料口,支撑管贯穿顶板,顶板于相邻两支撑管之间均开设有通槽,通槽贯穿顶板,通槽内竖直插设有隔板,隔板的上端设有提手,底板的上端开设有卡槽,隔板的下端插设于卡槽内,隔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林种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从竹简

竹纸

乐器到如今的竹地板

竹纤维制品,竹子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为保证竹林的产出,需要保证竹林土壤的营养,但是竹林经过长期生长,土壤板结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后果,导致土壤的透气排水性能变差,影响竹子的健康生长

现有的方法是用挖掘机深翻
50
厘米打破犁底层

但因更新改造成本较高,收益周期延长,很多竹林暂难实施

[0003]为降低改良成本,通过在竹林打孔填充基质的方式,对土壤进行疏松改良,以专用机械在竹林每隔
40—60
厘米行距,钻孔
40—50
厘米深,孔中填入珍珠岩

蛭石

肥料

石灰石等混合基质,以增加土壤的疏松透气排水性能,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变土壤
PH
值,促进竹子健康生长,但需要将混合基质填入孔中,放置过多需要铲走,放置过少需要添加,而且需要清理孔旁边的其他土壤,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通过将混合基质预设在腔体内,然后直接插入打好的孔中,解决将混合基质填入孔中十分不便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包括呈倒圆锥状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竖直设有至少两根支撑管,至少两根支撑管均匀设于所述底板的上端周侧,所述支撑管的下端贯穿所述底板,至少两根支撑管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支撑管竖直贯穿所述顶板,所述顶板于相邻两支撑管之间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竖直贯穿所述顶板,所述通槽内竖直插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提手,所述底板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通槽位置相对应的卡槽,所述隔板的下端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隔板

支撑管

底板和顶板构成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混合基质层和炭层,所述炭层设于所述混合基质层的上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直接将混合基质层和炭层通过预装于腔体内,然后直接将底座

支撑管和隔板等插入打好的孔内,将有空隙的地方用土回填,再抽出隔板,将支撑管留在孔内,不用清理孔旁边的土壤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隔板与底板同轴心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的周侧连接有把手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开设有若干通孔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和底板均为竹子制品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接水组件,所述顶板的上端开设有连通若干支撑管的环形槽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组件包括连接环

按压环

接水罩

支撑环和防堵网,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顶板的周侧,所述连接环与顶板螺纹配合,所述按压环设于所述连接环的内侧,所述按压环可按压封口所述通槽,所述接水罩呈上大下小的罩体,所述接水罩的下端连通于所述连接环的上端,所述防堵网设于所述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卡设于所述接水罩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雨水收集到接水罩上,按压环将通槽封口,让雨水流入支撑管内,让水能深入土壤,起到保水的作用

而防堵网可将竹叶隔绝,不影响支撑管接水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组件还包括按压板和连接杆,所述按压板设于所述按压环内,所述按压板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按压环,所述按压板可按压封口所述进料口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炭层为竹炭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其一

本专利技术中的隔板

支撑管

底板和顶板所构成腔体可预装好混合基质层和炭层,然后直接插入打好的孔中,再将隔板抽出,让混合基质层和炭层快速装填入孔内,留下支撑管,方便透气

[0019]其二

本专利技术中的接水组件可通过接水罩将雨水收集,汇集于环形槽内,再流入支撑管内,让水渗入土壤深处,减少水分的流失

按压环和按压板分别将通槽和进料口封口,可存储一定的水量

当然,这样也方便人为补水

[0020]其三

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管和底板留在孔内,由于二者是竹子制成,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可自然分解,而顶板可重复利用,还能起到标识作用,方便进行下次土壤改良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剖面图
(
有隔板
)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
无隔板
)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接水组件连接顶板时的剖面图;
[0025]图中:
1、
底板;
11、
卡槽;
2、
支撑管;
21、
通孔;
3、
顶板;
31、
进料口;
32、
通槽;
33、
把手;
34、
环形槽;
4、
隔板;
41、
提手;
5、
腔体;
51、
混合基质层;
52、
炭层;
6、
接水组件;
61、
连接环;
62、
按压环;
63、
接水罩;
64、
支撑环;
65、
防堵网;
66、
按压板;
67、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倒圆锥状的底板
(1)
,所述底板
(1)
的上端竖直设有至少两根支撑管
(2)
,至少两根支撑管
(2)
均匀设于所述底板
(1)
的上端周侧,所述支撑管
(2)
的下端贯穿所述底板
(1)
,至少两根支撑管
(2)
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顶板
(3)
,所述顶板
(3)
的中部开设有进料口
(31)
,所述支撑管
(2)
竖直贯穿所述顶板
(3)
,所述顶板
(3)
于相邻两支撑管
(2)
之间均开设有通槽
(32)
,所述通槽
(32)
竖直贯穿所述顶板
(3)
,所述通槽
(32)
内竖直插设有隔板
(4)
,所述隔板
(4)
的上端设有提手
(41)
,所述底板
(1)
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通槽
(32)
位置相对应的卡槽
(11)
,所述隔板
(4)
的下端插设于所述卡槽
(11)
内,所述隔板
(4)、
支撑管
(2)、
底板
(1)
和顶板
(3)
构成上端开口的腔体
(5)
,所述腔体
(5)
内设有混合基质层
(51)
和炭层
(52)
,所述炭层
(52)
设于所述混合基质层
(51)
的上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
(4)
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隔板
(4)
与底板
(1)
同轴心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
(3)
的周侧连接有把手
(33)。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林生长中的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
(2)
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卉徐睿于丽霞陈哲王昌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