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搅拌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17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5
本申请涉及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搅拌桩及施工方法,包括支立管体,支立管体外侧连接有水泥搅拌体;外凸块与水泥搅拌体连接;弧形封闭条与支立管体同轴设置,支立管体上开设有容纳腔,弧形封闭条与支立管体转动连接,并能够封堵容纳腔,且弧形封闭条穿过水泥搅拌体与外凸块连接;控制单元安装于支立管体上,用于控制弧形封闭条的转动角度;本申请具有通过控制单元便于控制弧形封闭条的转动角度,进而实现弧形封闭条在支立管体下放时保持支立管体的封闭性,并且减少下放时的阻力,并在混凝土浇筑时实现弧形封闭条的伸出,降低受载荷时外凸块从水泥搅拌体上脱离的可能性,提高水泥搅拌桩的使用可靠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搅拌桩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软弱土地基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搅拌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保障路面使用年限,需要减少地基沉降发生,在我国,部分平原区地基以粉质黏土为主,沿线特殊路基主要为软弱土,为了解决软弱土导致的地基强度不足问题,出现了一种通过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技术,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拌合,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

[0003]常规的水泥搅拌桩,由于桩体外立面光滑,在承受竖直方向的载荷时,容易与软弱土发生相对滑动,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扩径水泥搅拌桩

预制桩基础,其包括预制混凝土桩和包覆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桩外层的水泥搅拌桩,且所述水泥搅拌桩在位于软弱土层段中部和桩端分别进行扩径并形成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扩径部和一个第二扩径部;其中,所述水泥搅拌桩的外径为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的外径的
1.05

1.1
倍;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外径为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的外径的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泥搅拌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立管体
(1)
,所述支立管体
(1)
外侧连接有水泥搅拌体
(2)
;多个外凸块
(3)
,所述外凸块
(3)
与所述水泥搅拌体
(2)
连接,且多个所述外凸块
(3)
沿所述支立管体
(1)
的轴向分布;多个弧形封闭条
(4)
,所述弧形封闭条
(4)
与所述支立管体
(1)
同轴设置,所述支立管体
(1)
上开设有多个容纳腔
(11)
,所述弧形封闭条
(4)
与所述支立管体
(1)
转动连接,并能够封堵所述容纳腔
(11)
,且所述弧形封闭条
(4)
穿过所述水泥搅拌体
(2)
与所述外凸块
(3)
连接;多个控制单元
(5)
,所述控制单元
(5)
安装于所述支立管体
(1)
上,且所述控制单元
(5)
与所述弧形封闭条
(4)
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弧形封闭条
(4)
的转动角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搅拌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
(5)
包括安装条
(51)
,所述安装条
(51)
两端与所述支立管体
(1)
内周侧连接,且所述安装条
(51)
上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
(52)
,所述驱动齿轮
(52)
与所述支立管体
(1)
同轴设置;至少一个控制齿条
(53)
,所述控制齿条
(53)
一端与所述弧形封闭条
(4)
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控制齿条
(53)
与所述驱动齿轮
(52)
啮合;抵接弹簧
(54)
,所述抵接弹簧
(54)
一端与所述支立管体
(1)
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齿条
(53)
远离所述驱动齿轮
(52)
一侧抵接;驱动件
(55)
,所述驱动件
(55)
安装于所述安装条
(51)
上,且所述驱动件
(55)
与所述驱动齿轮
(52)
连接,用于使所述驱动齿轮
(52)
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搅拌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弹簧
(54)
外侧套设有导向套
(6)
,所述导向套
(6)
一端与所述支立管体
(1)
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齿轮
(52)
之间留有用于供所述控制齿条
(53)
穿过的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钢荣李明超雷超刘忠奎杨超姜兴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