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奇卿专利>正文

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167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其齿列矫正牙套用以矫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齿列或病患下齿列,该齿列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齿套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牙科的齿列矫正牙套,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咬合诱导

肌肉功能矫治

鼻呼吸训练

辅助睡眠

降低打鼾状况,并且可以帮助牙齿排列

整修齿槽骨形态,使歪斜

错位的牙齿可以进行矫正的齿列矫正牙套


技术介绍

[0002]许多人有打鼾

口呼吸或睡眠中断的问题;许多人有口呼吸或舌位过低的问题,由于口呼吸容易造成呼吸道过敏

低舌位

舌体肥大

腺样体与扁桃体肿大,进而造成的舌头功能异常

吞咽障碍

牙周病牙齿排列异常

骨头生长畸形与鼻中膈弯曲等问题,该问题亦会影响睡眠质量及身体健康

[0003]造成打鼾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睡眠时原先固定及撑开咽喉部的肌肉松弛,使口腔内的肌肉向后退,舌位过低,进而造成呼吸道变得狭窄;呼吸道变窄,使吸入的空气风速变强,引起松弛的软颚

悬雍垂

舌头和扁桃体产生震动,进而发出声响

[0004]除了打鼾

口呼吸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外,很多病人同时也具有牙齿歪斜

错位

咬合不正

咬合不对位

等牙科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会通过齿列矫正的治疗来使牙科病人的多颗牙齿逐渐位移

旋转,而调整至正确的咬合位置,达到安格氏分类法
(Angle's Classification)

Class I
齿位关系,且让上下颚骨头逐渐位移至中心位置
(Centric Relation

CR)
的对应关系上

要达到牙齿移位

牙齿转动的矫正效果,一般需耗时2~3年左右,这不仅消耗牙科病人的时间,甚至可能因为耗时过久,病人还有可能放弃矫正的治疗

[0005]传统上,欲达到上述打鼾

口呼吸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改善,以及牙齿歪斜

咬合不对位的齿列矫正,通常需要通过不同的两个科别进行症状治疗

由于得不到根本的治疗,这样对病人来说,治疗的时间被延长了,治疗成本也提高了,非常不理想

[0006]因此,要如何让打鼾

口呼吸

睡眠呼吸中止症及牙齿歪斜

咬合不对位的齿列矫正,在一次牙科治疗里达到两者的医疗效果,还兼顾了矫正治疗的时间成本,这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以降低或消除因呼吸造成的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并让睡眠中止症患者或严重打鼾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恢复鼻呼吸功能,用以改善其打鼾的症状,消除打鼾的声响及频率,提升其睡眠质量

[0008]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让牙科病患于兼顾矫正时效性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骨头整形

齿列矫正

咬合矫正,并逐渐调整齿列,使其位移至安格氏分类法
(Angle's Classification)

Class I
齿位关系,且让上下颚齿列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矫正效果,依中心位置
(Centric Relation

CR)
的对应关系排列,同时还可以改善上下颚正常生长咬合的稳定性

[0009]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在于,让矫正的牙套具有上下颚固位的功能,从而使牙科病患上
下颚齿列的咬合能够对准尖窝关系
(Cusp&fossa)。
[0010]为了解决上述及其他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列矫正牙套,其用以矫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齿列或病患下齿列,该齿列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齿套部

一硬式下齿套部及一软式齿套部

该一硬式上齿套部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上牙位及至少一推抵凸块,多个客制化上牙位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上齿列,该推抵凸块位于该客制化上牙位的侧壁上;该硬式下齿套部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下牙位,多个客制化下牙位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下齿列;该软式齿套部包括有一承接部

一第一固定部

一第二固定部

一第三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外侧,该第二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外侧,该第三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内侧,该第四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内侧,该第一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位于该承接部的上半部,该第二固定部及第四固定部位于该承接部的下半部

[0011]为了解决上述及其他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齿列矫正牙套,其用以矫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齿列或病患下齿列,该齿列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齿套部

一硬式下齿套部及一软式齿套部

该硬式上齿套部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上牙位,多个客制化上牙位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上齿列;该硬式下齿套部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下牙位及至少一推抵凸块,多个客制化下牙位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下齿列,该推抵凸块位于该客制化下牙位的侧壁上;该软式齿套部包括有一承接部

一第一固定部

一第二固定部

一第三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外侧,该第二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外侧,该第三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内侧,该第四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内侧,该第一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位于该承接部的上半部,该第二固定部及第四固定部位于该承接部的下半部

[0012]为了解决上述及其他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再一种齿列矫正牙套,其用以矫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齿列或病患下齿列,该齿列矫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齿套部

一硬式下齿套部及一软式齿套部

该硬式上齿套部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上牙位及至少一推抵凸块,多个客制化上牙位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上齿列,该推抵凸块位于该客制化上牙位的侧壁上;该硬式下齿套部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下牙位及至少一推抵凸块,多个客制化下牙位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下齿列,该推抵凸块位于该客制化下牙位的侧壁上;该软式齿套部包括有一承接部

一第一固定部

一第二固定部

一第三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外侧,该第二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外侧,该第三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内侧,该第四固定部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内侧,该第一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齿列矫正牙套,用以矫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齿列
(91)
或病患下齿列
(92)
,其特征在于,该齿列矫正牙套
(1)
包括:一硬式上齿套部
(17)
,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上牙位
(172)
及至少一推抵凸块
(175)
,多个客制化上牙位
(172)
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上齿列
(91)
,该推抵凸块
(175)
位于对应客制化上牙位
(172)
的侧壁上;一硬式下齿套部
(18)
,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下牙位
(182)
,多个客制化下牙位
(182)
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下齿列
(92)
;及一软式齿套部
(15)
,包括有一承接部
(155)、
一第一固定部
(151)、
一第二固定部
(152)、
一第三固定部
(153)
及一第四固定部
(154)
,该第一固定部
(151)
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
(17)
外侧
(OutS)
,该第二固定部
(152)
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
(18)
外侧
(OutS)
,该第三固定部
(153)
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
(17)
内侧
(InS)
,该第四固定部
(154)
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
(18)
内侧
(InS)
,该第一固定部
(151)
及该第三固定部
(153)
位于该承接部
(155)
的上半部,该第二固定部
(152)
及第四固定部
(154)
位于该承接部
(155)
的下半部
。2.
一种齿列矫正牙套,用以矫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齿列
(91)
或病患下齿列
(92)
,其特征在于,该齿列矫正牙套
(1)
包括:一硬式上齿套部
(17)
,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上牙位
(172)
,多个客制化上牙位
(172)
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上齿列
(91)
;一硬式下齿套部
(18)
,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下牙位
(182)
及至少一推抵凸块
(185)
,多个客制化下牙位
(182)
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下齿列
(92)
,该推抵凸块
(185)
位于对应客制化下牙位
(182)
的侧壁上;及一软式齿套部
(15)
,包括有一承接部
(155)、
一第一固定部
(151)、
一第二固定部
(152)、
一第三固定部
(153)
及一第四固定部
(154)
,该第一固定部
(151)
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
(17)
外侧
(OutS)
,该第二固定部
(152)
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
(18)
外侧
(OutS)
,该第三固定部
(153)
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
(17)
内侧
(InS)
,该第四固定部
(154)
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
(18)
内侧
(InS)
,该第一固定部
(151)
及该第三固定部
(153)
位于该承接部
(155)
的上半部,该第二固定部
(152)
及第四固定部
(154)
位于该承接部
(155)
的下半部
。3.
一种齿列矫正牙套,用以矫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齿列
(91)
或病患下齿列
(92)
,其特征在于,该齿列矫正牙套
(1)
包括:一硬式上齿套部
(17)
,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上牙位
(172)
及至少一推抵凸块
(175)
,多个客制化上牙位
(172)
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上齿列
(91)
,该推抵凸块
(175)
位于对应客制化上牙位
(172)
的侧壁上;一硬式下齿套部
(18)
,包括有多个凹入状的客制化下牙位
(182)
及至少一推抵凸块
(185)
,多个客制化下牙位
(182)
可活动地套设该病患下齿列
(92)
,该推抵凸块
(185)
位于对应客制化下牙位
(182)
的侧壁上;及一软式齿套部
(15)
,包括有一承接部
(155)、
一第一固定部
(151)、
一第二固定部
(152)、
一第三固定部
(153)
及一第四固定部
(154)
,该第一固定部
(151)
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
(17)
外侧
(OutS)
,该第二固定部
(152)
位于该硬式下齿套部
(18)
外侧
(OutS)
,该第三固定部
(153)
位于该硬式上齿套部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奇卿
申请(专利权)人:黄奇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