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61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

推理

判断

构思和决策等

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

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

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

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0003]柔性装配线,也称为可编程序装配线,是在非间歇传送装配的基础上,采用可编程序装配工作头进行多项产品的装配,柔性装配线通常由装配站

物料输送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装配站可以是可编程的装配机器人,不可编程的自动装配装置或人工装配工位

物料输送装置中输入的是组成产品或部件的各种零件,输出的是产品或部件

[0004]根据装配工艺流程,物料输送装置将不同的零件和已装配成的半成品送到相应的装配站

而现有的输送装置主要由传送带进行,在转运过程中,加工件长时间与传送带进行接触,伴随着不可避免的机械振动,附着于加工件表面或周围环境中的碎屑或油污往往附着于传送带的表面,在加剧传送带腐蚀或磨损的同时,增加了后续批次加工件因受二次污染程度增加,从而导致装配精度降低概率,为避免此情况的发生,需通过工人进行停机处理,对传送带进行清理维护及磨损部位的识别检测,此过程降低了柔性装配线的整体运行效率,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从而解决了传统柔性装配线中物料输送装置难以对由加工件表面掉落的碎屑油污进行主动的隔离清除,增加了输送装置的磨损消耗程度,也增加了后续批次加工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从而导致装配精度降低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和输送带,输送带安装于机架中

[0008]调节架,所述调节架活动安装于机架上部的滑轴上,机架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调节架数量为二,且两个调节架分别与双向螺纹杆的两个螺纹端连接,输送带安装于调节架中,调节架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多个内撑辊,且内撑辊抵靠在输送带的内侧壁上

[0009]接料板,所述调节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过渡架,过渡架的内侧倾斜安装有接料板,接料板位于输送带的下方

[0010]导向框,所述导向框对称安装于调节架的两侧,导向框位于输送带的上方,且导向
框内均匀安装有导向滚轮

[0011]驱动辊,所述调节架的下部转动安装有驱动辊,输送带抵靠在驱动辊的侧壁上,机架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协调轴,协调轴上滑动安装有套环,机架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

套环及驱动辊的端部均安装有驱动齿轮,且相对应的驱动齿轮之间分别通过多个链条传动连接

[0012]擦拭布,所述调节架的下部活动安装有收纳辊,擦拭布安装于收纳辊上,且擦拭布与输送带的外侧面贴合

[0013]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回收辊,回收辊上滑动卡接有套筒,擦拭布的一端端部缠绕于套筒上,回收辊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回收齿轮,协调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拨杆,且拨杆与回收齿轮卡合

[0014]优选的,所述调节架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贴合杆,贴合杆的一端与调节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扭簧,贴合杆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贴合轴,贴合轴位于输送带的下方,且贴合轴抵靠在擦拭布的侧壁上

[0015]优选的,所述调节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下位杆,下位杆分别位于驱动辊的下方两侧,下位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推离环,推离环抵靠在擦拭布的侧壁上,调节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检测盒,检测盒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位于驱动辊的正下方

[0016]优选的,所述下位杆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揉压板,揉压板的一端与下位杆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揉压板的另一端为圆弧状,揉压板的圆弧面贴合于输送带的外壁上,且揉压板的圆弧面均匀设置有凸齿,驱动辊的外壁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揉压板相吸附的永磁片

[0017]优选的,所述调节架的中部安装有张紧辊,张紧辊分别位于驱动辊的上方两侧,且张紧辊抵靠在输送带的侧壁上,张紧辊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嵌入槽,张紧辊的内部设置有与嵌入槽相连通的空腔

[0018]优选的,所述调节架的侧壁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推拉杆,推拉杆的端部与其中一个张紧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推拉杆的中部设置有卯榫卡合结构,且两个卡合结构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

[0019]优选的,所述调节架的端部活动安装有永磁杆,永磁杆穿插至输送带的下方,靠近永磁杆方向的输送带下层为倾斜姿态

[0020]优选的,所述过渡架的两侧均匀开设有滑道,滑道内滑动安装有翻转板,翻转板的端部与过渡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翻转板的中部为“V”形结构,翻转板位于接料板的上方

[0021]优选的,所述翻转板的倾斜侧壁上均匀铺设有清洁刷,翻转板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挡杆,挡杆延伸至输送带的上方,接料板靠近输送带的一端倾斜向上,且接料板与过渡架之间连接有第三扭簧,且接料板的板面上均匀开设有漏槽,过渡架的下部活动安装有收纳绵,且收纳绵位于漏槽的下方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
在本专利技术中,双排输送带设计可提升加工件的运输量及运输效率,且通过切换双排输送带的驱动运转方向,还和实现同向运输或回转运输之间的适时切换,从而适应柔性装配线上不同工位之间的取件位置需求,提升适用性

[0024]2.
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永磁杆及擦拭布对输送带表面进行连续清理收集作用,可将
由加工件表面脱落的碎屑或油污进行清理收集,配合揉压板往复按压时对顽固杂质的刮离清除作用,进一步提升输送带输送表面的清洁程度,在提升后续柔性装配线清理维护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输送带因受外部杂质磨损或腐蚀而产生寿命降低的概率,也降低了多批加工件连续输送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的概率

[0025]3.
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擦拭布的定距回收,可使擦拭布与输送带之间的接触部位进行定时定距的错位更换,无需工作人员的介入,提升了对输送带的连续清理维护时长,也提升整个柔性装配线的生产稳定性及生产效率,设置的清洁刷可对加工件的表面进行适应性扫除清理,提升加工件自身的清洁程度,进而提升后续加工件之间的贴合装配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1)和输送带(2),输送带(2)安装于机架(1)中,其特征在于,调节架(3),所述调节架(3)活动安装于机架(1)上部的滑轴(
111
)上,机架(1)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
11
),调节架(3)数量为二,且两个调节架(3)分别与双向螺纹杆(
11
)的两个螺纹端连接,输送带(2)安装于调节架(3)中,调节架(3)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多个内撑辊(
31
),且内撑辊(
31
)抵靠在输送带(2)的内侧壁上;接料板(4),所述调节架(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过渡架(5),接料板(4)倾斜安装于过渡架(5)的内侧,接料板(4)位于输送带(2)的下方;导向框(
32
),所述导向框(
32
)对称安装于调节架(3)的两侧,导向框(
32
)内均匀安装有导向滚轮;驱动辊(6),所述调节架(3)的下部转动安装有驱动辊(6),输送带(2)抵靠在驱动辊(6)的侧壁上,机架(1)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协调轴(
12
),协调轴(
12
)上滑动安装有套环(
13
),机架(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电机(
14
),电机(
14
)的输出轴

套环(
13
)及驱动辊(6)的端部均安装有驱动齿轮(
10
),且相对应的驱动齿轮(
10
)之间分别通过多个链条(
101
)传动连接;擦拭布(7),所述调节架(3)的下部活动安装有收纳辊(
33
),擦拭布(7)安装于收纳辊(
33
)上,且擦拭布(7)与输送带(2)的外侧面贴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回收辊(
15
),回收辊(
15
)上滑动卡接有套筒,擦拭布(7)的一端端部缠绕于套筒上,回收辊(
15
)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回收齿轮(
151
),协调轴(
12
)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拨杆(
121
),且拨杆(
121
)与回收齿轮(
151
)卡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3)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贴合杆(
34
),贴合杆(
34
)的一端与调节架(3)之间连接有第一扭簧,贴合杆(
34
)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贴合轴(
341
),贴合轴(
341
)位于输送带(2)的下方,且贴合轴(
341
)抵靠在擦拭布(7)的侧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柔性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下位杆(
35
),下位杆(
35
)分别位于驱动辊(6)的下方两侧,下位杆(
35
)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推离环(
351
),推离环(
351
)抵靠在擦拭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龙周宇姜允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伽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