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加强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47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2
本申请适用于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体加强结构及车辆,车体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第一加强构件包括至少一个交叉连接部,第二加强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电池包的一个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部,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均沿电池包的一个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车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加强结构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体加强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车辆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动车辆由于具备响应速度快,节能减排等优势,逐渐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电动车辆的动力来源于电池包,电池包通常布设在车辆底部,由于电池包的重量相对较大,使得在车辆转向时车体的跟随性相对较差,易导致车辆失衡,因此,需提高车辆的刚性以保证车辆在转向时的跟随性

[0003]专利号为
CN103429487A
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车体前部构造,其具备位于前室的内部且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前纵梁,在前室内配置于前室的宽度方向两侧且在内部配置有前轮用悬架的一对滑柱台,和结合于滑柱台的上部和与滑柱台相对的前纵梁且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加强构件

通过上述车体前部构造,可提高汽车的车体的扭转刚性以及横向弯曲刚性

[0004]但是,对于因安装电池包导致的车体刚性不足而引发车辆失衡的问题,仍无法得以解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体加强结构,安装于车辆内,所述车辆包括车体
(100)
,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
(100)
内的电池包
(200)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构件
(300)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
(300)
包括至少一个交叉连接部
(310)
;和,第二加强构件
(400)
,所述第二加强构件
(400)
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电池包
(200)
的一个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部
(410)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
(300)
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
(400)
均沿所述电池包
(200)
的一个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件
(300)
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
(400)
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体
(10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
(300)
包括第一加强杆
(320)
和第二加强杆
(330)
,所述第一加强杆
(320)
和所述第二加强杆
(330)
交叉形成所述交叉连接部
(310)。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杆
(320)
的中轴线

所述第二加强杆
(330)
的中轴线和所述加强部
(410)
的中轴线共面于第一参考面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
(500)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
(300)
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
(400)
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连接支架
(500)
与所述电池包
(200)
以及所述车体
(100)
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
(500)
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
(510)
,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
(520)
,所述第一连接部
(510)
与所述电池包
(200)
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
(520)
与所述车体
(100)
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
(510)
位于所述第一参考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
(520)
位于所述第一参考面的另一侧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
(500)
包括包裹部,所述包裹部包裹在与所述连接支架
(500)
相连的所述第一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立吉川晃司杨瑶相泽伸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