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悬挂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2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悬挂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缆悬挂件,包括支架,支架的前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夹持爪,支架的前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持爪,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共同夹持在电缆本体上,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持爪包括第一弧形夹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悬挂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悬挂件
,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缆悬挂件


技术介绍

[0002]电缆在临时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电缆悬挂件进行使用,目前市面上的电缆悬挂件通常是采用支撑的方式对电缆临时搭建,电缆悬挂件对电缆的支撑部位通常设置为光滑结构,容易导致电缆在悬挂时出现位移和晃动,产生位移

晃动的电缆表面会出现磨损,为了保证电缆适宜特殊的要求,电缆的钢带铠装结构会设置为特定的形状,电缆的外护套套接在电缆的钢带铠装结构外壁时,电缆的外护套会分布有凸出部和凹陷部,此时光滑结构的电缆悬挂件对电缆支撑时,电缆外护套的凹陷部会降低电缆外护套与电缆悬挂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大电缆在电缆悬挂件上晃动的概率,同时电缆在电缆悬挂件上晃动时,电缆外护套凸出部的磨损速度也会增大

[0003]因此,现有的电缆悬挂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缆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悬挂件,包括支架(
34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
34
)的前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夹持爪(
10
),所述支架(
34
)的前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持爪(4),所述第一夹持爪(4)和第二夹持爪(
10
)共同夹持在电缆本体(6)上,所述第一夹持爪(4)和第二夹持爪(
10
)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持爪(4)包括第一弧形夹套(
44


与第一弧形夹套(
44
)相对的第二弧形夹套(
45


固定连接在第二弧形夹套(
45
)顶面的套接环(
29


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夹套(
44
)顶面的旋转柱(
30


固定连接在套接环(
29
)上的第一压片(
37


固定连接在旋转柱(
30
)上的第二压片(
42


固定连接在旋转柱(
30
)内壁的固定柱(
41


固定连接在固定柱(
41
)内壁的套接柱(
40
)和螺纹连接在套接柱(
40
)端部的圆形压片(
39
),所述第一压片(
37
)的内壁抵接有上连接杆(
36
),所述第二压片(
42
)的内壁抵接有下连接杆(
43
),所述上连接杆(
36
)与弧形条(
35
)的一端连接,所述下连接杆(
43
)与弧形条(
35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连接杆(
36
)通过固定条(
38
)固定连接在第一压片(
37
)上,所述下连接杆(
43
)同样通过固定条(
38
)固定连接在第二压片(
42
)上,所述套接环(
29
)套接在套接柱(
40
)的外壁,所述第二弧形夹套(
45
)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抵接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夹套(
44
)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抵接结构(
32
),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和第二抵接结构(
32
)均抵接在电缆本体(6)上,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和第二抵接结构(
32
)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压片(
42
)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块(9),所述滑动块(9)与支架(
34
)的上部滑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悬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包括第一弧形胶圈(5),第一弧形胶圈(5)的一侧开设有收纳槽(
14
),所述收纳槽(
14
)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调节胶条(
13
),所述第一弧形胶圈(5)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上调节杆(
11
),所述第一弧形胶圈(5)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调节杆(
16
),所述第一弧形胶圈(5)的上部螺纹连接有转动螺杆(
12
),所述第一弧形胶圈(5)的下部插接有滑动杆(
15
),所述滑动杆(
15
)与调节胶条(
13
)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
12
)与调节胶条(
13
)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悬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胶圈(5)和第二抵接结构(
32
)外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17
),所述转动杆(
17
)的端部与收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于建昭杨涛张志鹏李震乔乐贾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邹平市供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