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数据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767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底数据中心,该海底数据中心包括:容纳通道,由海上伸入海底;所述容纳通道内设置有检修通道和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中设置有通信线缆;数据终端,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的底部;所述数据终端通过所述通信线缆与路上中继站通信连接;冷却系统,设置有冷却端和散热端;所述散热端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内部的侧壁上,与海水进行对流散热;所述冷却端设置在所述数据终端上,对所述数据终端的热量进行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底数据中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中心
,具体涉及海底数据中心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数据中心不消耗淡水,用海水冷却

水下相变液冷数据中心不需要高能耗的冷机空调制冷,节约电能,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紧贴沿海发达城市,数据延时低

水下相变液冷数据中心具有散热能耗低,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等特点

[0003]现有技术中,水下数据中心通常是将服务器与配电设备布置在同一个圆柱形罐体内,在罐体顶部布置水冷却管路系统,整体式的防护罩将其覆盖保护,通过将管体沉入到水下,利用水体对罐体内的发热设备进行降温

[0004]但是,由于水下数据中心位于水下,罐体均需密封设置,这样就导致维修人员无法直接进入舱体内部,所以,水下数据中心在维修和维护时,需要利用浮吊

驳船等特种工程船,将罐体吊出水面后,工作人员再进入到罐体内进行工作,施工时间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底数据中心,以解决水下数据中心在维修和维护时,施工时间长,效率地下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底数据中心,该海底数据中心包括:
[0007]容纳通道,由海上伸入海底;所述容纳通道内设置有检修通道和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中设置有通信线缆;
[0008]数据终端,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的底部;所述数据终端通过所述通信线缆与路上中继站通信连接;<br/>[0009]冷却系统,设置有冷却端和散热端;所述散热端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内部的侧壁上,与海水进行对流散热;所述冷却端设置在所述数据终端上,对所述数据终端的热量进行吸收

[001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数据终端设置在容纳通道中,技术人员在对数据终端进行维修和维护时,可以直接通过检修通道进入,无需利用浮吊

驳船等特种工程船,将水下数据中心整体吊出水面进行维护和维修,从而简化了操作流程,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大幅改善海底数据中心的可维护性,提高维护的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海底数据中心不需要单独建立岸站,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就近取电,线缆损耗极少,能有效提高电源使用效率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通道包括:
[0012]竖直通道,沿竖直方向由海上伸入海底;所述竖直通道内设置有检修通道和线缆通道;
[0013]水平通道,设置在所述竖直通道的底部,并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所述水平通道内适于放置所述数据终端

[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竖直通道为圆心,多个水平通道沿圆心的径向均匀分布

[0015]有益效果:技术人员在对每个数据终端进行维护时,由于检修通道与每个数据终端之间的距离相同,所以缩短了技术人员移动的距离,方便技术人员移动,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有多个水平通道

[0017]有益效果:可以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水平通道,从而可以增加数据终端能够进行冷却的数量,提高海底数据中心的容纳量

此种布局下可以实现单位体积内数据终端数量布置的最大化,同时还可以共用竖直通道,降低系统造价

同时,无需分建其他的海底数据中心,从而可以节省建筑成本

[00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通道还包括:
[0019]冷却通道,套设在所述竖直通道的外周;所述冷却系统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

[0020]有益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冷却系统可以与冷却通道的外壁贴合,使得冷却系统中较热的冷却流质与冷却通道的外壁进行换热,然后再利用冷却通道的外壁和海水的对流进行散热,从而无需额外设置散热装置

相较于目前常见用风冷和背板门散热而言,由于风冷和背板门散热会导致难以支持高热流密度的芯片,否则数据中心所在空间的体积热流密度会过高

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冷却系统,由于无需额外设置散热装置,因此还可以提升换热效率,可轻松突破高功耗高热流密度芯片

高密度服务器和高功率密度机柜的散热瓶颈,满足散热需求

[00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0022]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数据终端上,对所述数据终端的热量进行吸收;
[0023]冷凝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内壁四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却组件通过循环管路进行连接

[0024]有益效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冷却组件对数据终端进行冷却,吸收后的热量会通过冷凝组件传递至冷却通道的内壁上,然后再通过内壁与和海水的对流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升换热效率

同时,不再需要空调等相关设备,节省了大量的空间

[002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相变冷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循环泵

[002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冷凝器以及单向阀,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内壁四周;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相变冷板连接,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循环泵连接

[002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设置有
S
型通道或者
V
型通道

[0028]有益效果:相较于一般形状的冷凝器而言,通过将冷凝器设置成
S
型通道或者
V
型通道,可以增加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从而达到强化冷凝的目的,提高系统整体的冷却效率

[002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在靠近所述冷却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冷却通道贴合

[0030]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热件,可以直接将热量散失在海水,防止冷凝器与冷却通道的内壁贴合不严,导致热量散失较慢

并且,在设置导热件后,能够进一步降低导热热阻,提高传热效率,能够及时散热,可以防止将热量散失在冷却通道内

[003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
[0032]储液箱,串联在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循环泵之间

[003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
[0034]旁路泵,所述旁路泵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相变冷板之间,所述旁路泵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液箱上

[0035]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旁路泵,可以将少部分两相流态工质输送至储液箱释放热量,使其冷凝成液态,以维持储液箱内部的温度

由于相变状态下温度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通道,由海上伸入海底;所述容纳通道内设置有检修通道
(1)
和线缆通道
(5)
,所述线缆通道
(5)
中设置有通信线缆;数据终端
(3)
,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的底部;所述数据终端
(3)
通过所述通信线缆与路上中继站通信连接;冷却系统
(4)
,设置有冷却端和散热端;所述散热端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内部的侧壁上,与海水进行对流散热;所述冷却端设置在所述数据终端
(3)
上,对所述数据终端
(3)
的热量进行吸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通道包括:竖直通道,沿竖直方向由海上伸入海底;所述竖直通道内设置有检修通道
(1)
和线缆通道
(5)
;水平通道
(7)
,设置在所述竖直通道的底部,并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所述水平通道
(7)
内适于放置所述数据终端
(3)
;以所述竖直通道为圆心,多个水平通道
(7)
沿圆心的径向均匀分布;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有多个水平通道
(7)
;冷却通道
(2)
,套设在所述竖直通道的外周;所述冷却系统
(4)
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
(2)
中;所述冷却系统
(4)
包括: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数据终端
(3)
上,对所述数据终端
(3)
的热量进行吸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相变冷板
(45)
以及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循环泵
(44)
;冷凝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
(2)
的内壁四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却组件通过循环管路进行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冷凝器
(43)
以及单向阀
(42)
,所述冷凝器
(43)
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
(2)
的内壁四周;所述冷凝器
(43)
的另一端与所述相变冷板
(45)
连接,单向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欢来刘广志朱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