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44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0
一种端盖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公众对能源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使得近年来能源的发展问题成为全球的关注热点,出现了众多不同的电池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的需求

[0003]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

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4]目前的电池主要包括壳体

电芯组件和端盖组件,壳体的一端开口,电芯组件容置于壳体内,端盖组件封闭壳体的开口

端盖组件主要包括盖板

绝缘件

集流盘

极柱等结构,安装时需将盖板

绝缘件和集流盘依次叠放,极柱穿设于集流盘

绝缘件和盖板

由于集流盘套设在极柱上,在将端盖组件安装到壳体的开口处时,集流盘可能相对极柱转动,导致错位无法入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盖组件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集流盘相对极柱转动导致错误无法入壳的问题

[0006]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盖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盖板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盖板自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具有间隔距离;绝缘件,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绝缘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位,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盲孔对位;集流盘,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所述集流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第三安装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位,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位;极柱,包括底盘和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底盘大于所述柱体,所述底盘位于所述第六表面,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防转柱,伸入所述盲孔,且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0007]通过设置防转柱,并开设盲孔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防转柱伸入盲孔且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集流盘与极柱之间在极柱的周向上实现相对固定,避免集流盘与极柱相对转动而导致集流盘错位而无法安装入壳

[0008]本申请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侧壁与所述防转柱的外周表面抵接,所述防转柱还与所述盲孔的内壁抵接,所述防转柱为陶瓷柱

设置防转柱与盲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抵
接,提升防转柱的限位效果,陶瓷柱还具有导热能力

[0009]本申请中,所述防转柱掺杂有碳

使得防转柱具有弱导电能力,能使得盖板带弱电,提升抗腐蚀能力

[0010]本申请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侧壁开设有多个凹槽,以使所述集流盘在所述第二通孔处形成轮齿状

通过开设多个凹槽使得第二通孔处形成轮齿状,可以保证第二通孔的内周侧壁与防转柱的抵接,可以起到固定防转柱的作用,防止防转柱转动

[0011]本申请中,所述防转柱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具有间隔距离

如此,防转柱传导热量时的高温不会烧熔绝缘件,保证结构的稳定可靠

[0012]本申请中,所述防转柱凸出于所述第六表面,且所述防转柱凸出所述第六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底盘的厚度

如此设置,可确保防转柱起到对集流盘绕极柱的周向旋转的阻挡效果,且防转柱不超出底盘,避免对电芯组件造成干涉而导致无法安装,也避免刮伤电芯组件

在集流盘的连接板略有变形而相对第四表面翘起一些的情况下,由于防转柱凸出于第六表面,还是可确保防转柱对连接板的转动有阻挡效果

[0013]本申请中,所述防转柱靠近所述盖板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靠近所述集流盘一端的径向尺寸,所述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防转柱靠近所述盖板一端的径向尺寸

设置如上的防转柱的形状,以及盲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关系,第二通孔与防转柱的尺寸关系,能够防止防转柱从第二通孔向地面一侧掉落

[0014]本申请中,所述防转柱包括相连的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柱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柱段伸入所述盲孔内,所述第二柱段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柱段的径向尺寸

如此,可保证第一柱段收容于盲孔,且保证第二柱段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15]本申请中,自所述盖板向所述集流盘的方向,所述防转柱的径向尺寸逐渐缩小,所述盲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逐渐缩小

如此,可保证防转柱至少部分收容于盲孔,且保证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从而确保盲孔的内壁

第一通孔的内壁起到对防转柱的支撑作用

[0016]本申请中,所述盲孔

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防转柱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盲孔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周,多个所述盲孔

多个第一通孔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与多个所述防转柱一一对应设置

设置多个防转柱以及对应的多个盲孔

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可以增强对集流盘与极柱之间防转动的效果

[0017]本申请中,多个所述盲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周等间距间隔设置

可对集流盘在极柱的周向上大致均匀的位置提供阻挡,从而使得每个防转柱对盲孔的侧壁

第一通孔的侧壁和第二通孔的侧壁具有大致相同的抵接压力,磨损情况也大致相等,从而避免某些防转柱受力过大而导致对盲孔的侧壁

第二通孔的侧壁或第二通孔的侧壁产生较大的磨损,避免某些位置产生结构变形损坏

[0018]本申请中,所述盲孔

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防转柱的数量均为4个

设置4个盲孔

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和防转柱,数量不至于过少而导致单个防转柱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盖板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盖板自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具有间隔距离;绝缘件,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绝缘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位,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盲孔对位;集流盘,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所述集流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第三安装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位,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位;极柱,包括底盘和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底盘大于所述柱体,所述底盘位于所述第六表面,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防转柱,伸入所述盲孔,且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侧壁与所述防转柱的外周表面抵接,所述防转柱还与所述盲孔的内壁抵接,所述防转柱为陶瓷柱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柱掺杂有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侧壁开设有多个凹槽,以使所述集流盘在所述第二通孔处形成轮齿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柱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具有间隔距离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柱凸出于所述第六表面,且所述防转柱凸出所述第六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底盘的厚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