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930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是全球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
,
更是实施低碳减排政策最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单元

编制包含能源排放和物质代谢中隐含排放在内的城市全范围碳排放清单
,
阐明其时间和空间演变规律
,
并定量化描述其在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因素共同驱动下的演化轨迹
,
不仅可以加深对城市尺度碳排放演化规律的理解
,
还能为精细化与网格化的低碳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因传统碳清单核算方法不具备空间分析能力
,
且受城市尺度数据获取性等因素的限制
,
过去的碳排放研究较多的关注来自能源消费的排放
,
分行业部门的碳排放在城市内部精细空间的分布格局
,
以及城市碳排放如何受到多时空要素驱动发展演化等均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br/>[0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
,对城区内的区域按照不同职能的进行区域划分;步骤
S2
,统计划分的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步骤
S3
,根据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计算每个区域的碳排放量步骤
S4
,对碳排放量进行汇总,计算城区整体碳排放量;在步骤
S1
中,根据不同职能对区域划分完成后,根据区域位置进行进一步划分,在步骤
S4
中,对不同职能划分的区域进行校验,判定碳排放量是否合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
S1
中,按照不同职能将城区内区域划分为四类,分别记为第一类区域,第二类区域,第三类区域

第四类区域与第五类区域,对于任一类区域,其包括若干子区域,对第
i
类区域,
i

1,2,3,4,5
,对其内包含的子区域进行标号,记为
i
类第一区域
Ai 1

i
类第二区域
Ai2

...

i
类第
N
区域
Ain
;在所述步骤
S2
中,所述碳排放参量包括,第一碳排放参量,第二碳排放参量,第三碳排放参量,第四碳排放参量,第五碳排放参量,第六碳排放参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
S3
中,在计算任一区域
Aij
碳排放量
F

Aij
时,
j
=1,2,
...

n
,设有单一区域碳排放量计算函数
F

Aij

f(x),
设定,
F

Aij

Cij
×
c+Dij
×
d+Eij
×
e+Gij
×
g+Hij
×
h+Lij
×
l
其中,
Cij
为区域
Aij
内的第一碳排放参量,
Dij
为区域
Aij
内的第二碳排放参量,
Eij
为区域
Aij
内的第三碳排放参量,
Gij
为区域
Aij
内的第四碳排放参量,
Hij
为区域
Aij
内的第五碳排放参量,
Lij
为区域
Aij
内的第六碳排放参量,
c
为第一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d
为第二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e
为第三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g
为第四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h
为第五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l
为第六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类区域的计算补偿参数数值设置不同,其中,第一类区域的第一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第二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和第四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的数值大于其他各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数值;第二类区域的第一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第三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和第六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的数值大于其他各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数值;第三类区域的第一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第五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大于其他各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数值第四类区域的第一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第三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

第五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和第六碳排放参量计算补偿参数的数值大于其他各碳排放参量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珠王清勤周立宁郑良基李佳玉裴钰张帅徐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