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开发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持续有效治理害虫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优势天敌的大量释放,使得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大大减少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
寄生蜂是农林生态系统害虫的重要天敌资源,其分布广
、
种类多,是生物防治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
。
自复寄生蜂
(Autoparasitoids)
是防治农业害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之一,主要分布在蚜小蜂科
(Aphelinidae)。
浅黄恩蚜小蜂
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
是自复寄生蜂大家族中典型的兼性自复寄生蜂,该寄生蜂能够防治多种粉虱害虫,尤其对为害发生严重的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annadius
和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具有较好的潜在防治潜能
。
[0003]相对其他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的雄蜂需要通过寄生其他寄生蜂
(
同属或其他属寄生蜂
)
的幼虫或蛹来进行繁育
。
多数研究认为丽蚜小蜂老熟幼虫最适宜作为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雄次级寄主
。
在产雌初级寄主方面,温室白粉虱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个体更大,控害寄生和取食能力更强
。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既有利用烟粉虱为初级寄主来繁育雌蜂,又有利用温室白粉虱来繁育雌蜂的方法
。
但现有的雌蜂还存在雌蜂个体小导致的控害能力弱等问题
。
因此进一步筛选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繁育寄主,构建新寄主高效翻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方法,繁育出个体更大控害能力更强的浅黄恩蚜小蜂,进而提升该蜂对粉虱害虫的控害能力,对更高效的防治粉虱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
个体更大的浅黄恩蚜小蜂也有助于进一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该寄生蜂的相关控害机制机理
。
[0004]螺旋粉虱
(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
属于半翅目粉虱科,目前已知的在寄主超过
500
种,
2006
年在我国海南首次被发现,自入侵以来给海南省的农
、
林业生产和发展带来了重大经济和生态损失
。
相对于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螺旋粉虱各龄若虫均显著大于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其中螺旋粉虱四龄若虫平均体长可达
1.061mm、
平均体宽可达
0.880mm。
对于该虫研究多集中于害虫综合治理,尚无关于利用该虫作为天敌繁育寄主的研究报道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
本专利技术方法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个体更大,羽化率更高,耐高温能力更强;对烟粉虱等粉虱害虫的取食和寄生数量更多,具有更强的控害能力
。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0008]浅黄恩蚜小蜂的初代雌蜂和初代雄蜂交配,以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进行繁育,获得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所述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交配后,再次以螺旋粉虱为寄主进行繁育,获得所述浅黄恩蚜小蜂雌蜂
。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初代雌蜂以温室白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获得
。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初代雄蜂以温室白粉虱为初级寄主,以丽蚜小蜂为二级寄主繁育获得
。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初代雌蜂和所述初代雄蜂按雌雄比
3:1
进行交配
。
[0012]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粉虱寄生在辣椒植株上
。
[0013]进一步地,所述辣椒植株为长至
12
~
18
真叶时的植株
。
[0014]进一步地,所述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的繁育条件为温度
28
~
32℃
,湿度
60
~
70
%,光周期为
16L:8D。
[0015]进一步地,再次以螺旋粉虱为寄主进行繁育时,交配后的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与所述螺旋粉虱按照
1:20
的比例接蜂
。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螺旋粉虱作为初级寄主在繁育浅黄恩蚜小蜂中的应用
。
[0017]进一步地,所述浅黄恩蚜小蜂为雌蜂
。
[001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选取个体更大的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较大的繁殖初级寄主可以为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营养,繁育出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个体更大,羽化率更高
。
[0020]本专利技术选取适应于高温生活的螺旋粉虱和适应高温的浅黄恩蚜小蜂
(
高温品系
)
旨在提升子代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使繁育出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耐高温能力更强
。
[0021]与现有技术中利用烟粉虱或温室白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个体更大,羽化率更高,耐高温能力更强;对烟粉虱等粉虱害虫的取食和寄生数量更多,具有更强的控害能力
。
[0022]本专利技术方法繁育出的个体更大的寄生蜂,为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型寄生蜂相关研究中提供了更有力的材料
。
同时本专利技术为进一步工厂化高效繁育自复寄生蜂
‑
浅黄恩蚜小蜂和提升浅黄恩蚜小蜂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
[0024]图1为螺旋粉虱成虫;
[0025]图2为不同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其中,
A
为以烟粉虱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
B
为以温室白粉虱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
C
为以螺旋粉虱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
[0026]图1和图2中昆虫背部绿色标注部分为昆虫的体长,其中图1中螺旋粉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浅黄恩蚜小蜂的初代雌蜂和初代雄蜂交配,以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进行繁育,获得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所述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交配后,再次以螺旋粉虱为寄主进行繁育,获得所述浅黄恩蚜小蜂雌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雌蜂以温室白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获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雄蜂以温室白粉虱为初级寄主,以丽蚜小蜂为二级寄主繁育获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雌蜂和所述初代雄蜂按雌雄比
3:1
进行交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粉虱寄生在辣椒植株上
。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悦,王晶,罗宏伟,张俊杰,钱胤凯,阮开宇,章思腾,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