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抗菌材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抗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医用导管是连接人体内外的通路,可实现对疾患处给药
、
引流
、
清洗等医疗手段,其用量占据医疗器械的
40
%以上,但每年因介入导管造成机体感染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其安全性直接影响治疗成果
。
[0003]目前应用于医用导管以聚氨酯和硅胶材质为主,其中,聚氨酯导管耐受性好,力学性能稳定,医疗安全性高,但其表面浸润性差,在导管的介入和撤出过程中刺痛性强,仅能用于短期检测,应用局限性高;硅胶导管柔软,生物相容性高,表面易浸润,但其保型能力差,易发生形变,导致介质输送障碍,需要定时监测维护,加大医护工作强度
。
此外,该类外介入高分子材料本身不具有免疫功能,其表面黏附病菌后无法及时被机体识别清理,进而造成病菌滋生,导致医疗感染
。
如粪便引流管和导尿管,引出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菌,且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抗菌医用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
、
聚醚二元醇
、
硅基抗菌单体和
1,4
‑
丁二醇缩聚而成;所述硅基抗菌单体由以下方法制备:步骤
A1
:将1‑
氯己烷
、
三乙胺和苯混匀,通入氮气保护,升温至
65
‑
75℃
,搅拌并间断加入二烯丙基胺,控制总加入反应时间为3‑
4h
,反应结束减压旋蒸,对旋蒸底物水洗
、
干燥,得到叔胺化基体;步骤
A2
:将叔胺化基体
、
阻聚剂
、
碳酸钠和二氧六环混匀,通入氮气保护,预升温至
80℃
,通入氯甲烷增压至4‑
5bar
,之后继续升温至
95
‑
105℃
,回流反应2‑
2.5h
,反应结束减压旋蒸,得到季铵化基体;步骤
A3
:将季铵化基体
、
硫代乙醇酸
、
二甲基苯基膦和二甲基乙酰胺混匀,通入氮气保护,升温至
80
‑
90℃
,搅拌并辅以
300
‑
400W/m2紫外辐照,反应
1.2
‑
1.6h
,反应结束反复加入去离子水减压旋蒸,得到改性单体;步骤
A4
:将改性单体
、
胺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
、
氯化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混匀,升温至
70
‑
80℃
,搅拌并间断加入分子筛干燥剂,恒温回流反应
1.6
‑
2.2h
,反应结束减压旋蒸,对旋蒸底物水洗分液,得到硅基抗菌单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二烯丙基胺
、1
‑
氯己烷
、
三乙胺和苯的用量比为
0.1mol
:
0.14
‑
0.18mol
:6‑
8mL
:
35
‑
45mL。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叔胺化基体
、
阻聚剂
技术研发人员:陈三玲,裴海燕,李强,罗育浩,柳意,王丽,潘伟,刘捷,闫钧,王志超,谢芝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