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群塔布置及转换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
BIM
技术的大型群塔布置与转换施工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为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一批多层
、
大跨度
、
大空间的大型工程开始不断的出现,此类工程上部结构往往采用大跨度桁架或网架结构
。
该类钢结构工程施工时,其构件如果采用大型汽车吊或履带吊吊装极易产生卡杆现象,而普通塔吊起重量又难以满足大型钢构件吊装需求,因此需安装超大型塔吊来解决
。
又因该类工程地下室结构形式与普通工程类同,除少数钢骨混凝土柱(劲性柱)中型钢自重较大以外,其余构件对塔吊起吊性能要求低,因此上部结构施工阶段与地下室施工阶段对于塔吊的型号
、
数量
、
性能要求不完全一致
。
[0003]由于上述不同施工阶段对于塔吊需求的不同,在传统施工中采用满足钢结构阶段吊装需求为主的大型塔吊布置方案时,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
BIM
的群塔布置及转换施工方法,适用于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模型建立,所述模型包括结构模型
、
场布模型
、
塔吊模型以及参数判定单元,所述参数判定单元包括用于检查塔臂不同半径吊重值的覆盖单元;
S2
参数设置,根据
S1
中结构模型的钢构件重量及对应距离的覆盖单元区域赋予颜色等级参数;
S3
群塔布置,对地下
、
地上两施工阶段分别进行群塔布置,根据
S2
中颜色等级参数选择塔吊初始位置和数量
、
确定塔臂吊装半径;
S4
单塔调整,在
S1
中参数判定单元还包括空间剪切单元,通过所述空间剪切单元对塔身周边结构构件剖切,分析塔吊布置对结构施工的碰撞影响,对每台塔吊位置精确调整,若不符合应回到
S3
对群塔重新布置;
S5
合并转换,经
S4
满足布置要求后将
S3
中所述地下室阶段
、
地上钢结构阶段合并并将相邻的塔吊划为一组,通过
BIM
模拟转换时间节点
、
流程以及相应机械要求进行每组塔吊的转换安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的群塔布置及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1
中,结构模型包括分别与地下
、
地上两施工阶段对应的地下室模型
、
上部结构模型,所述塔吊模型包括地下室施工阶段的转换前小塔吊以及适用于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的转换后大塔吊,且所述塔吊模型对塔吊臂长
、
塔身高度赋予参数调节属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的群塔布置及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2
中参数设置包括:
S2.1
根据钢构件自重设置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江,钟将,刘云荣,任泽军,金昊,
申请(专利权)人:钟将金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