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吊装单叶片的防抗杆计算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吊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吊装单叶片的防抗杆计算方法及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当今风电机组为满足大功率发电需要,正向大直径重型叶轮方向发展,叶轮整体吊装相比以往更加困难,因此,叶轮分体吊装因重量较轻
、
易于安全操控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
虽然叶轮分体吊装较整体吊装相对简单易行,但是单支叶片重量加重
、
尺寸超长,吊装时仍存在很大困难
。
目前,通过加大起重机吨位型号
、
或者重新调整起重机站位
、
或者凭借施工经验等办法已经不能安全
、
高效地进行单叶片吊装施工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吊装单叶片的防抗杆计算方法及装置,以快速
、
准确地判断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防抗杆安全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提高了工程效率和安全性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起重机吊装单叶片的防抗杆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起重机的工作状态构建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的侧视角度模型;基于所述侧视角度模型计算所述起重机在目标位置与起重机臂杆的水平距离;当所述起重机的机舱不偏转时,构建所述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的第一俯视角度模型;基于所述俯视角度模型和所述起重机在目标位置与起重机臂杆的水平距离,计算叶片边缘与所述起重机臂杆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叶片边缘与所述起重机臂杆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防抗杆安全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起重机的工作状态构建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的侧视角度模型,包括:基于起重机的工作状态,确定起重机回转中心
、
起重机臂杆根绞部
、
单叶片就位时的叶片重心和轮毂重心
、
起重机臂杆在轮毂中心高度时投影点
、
轮毂中心在0米地面时投影点以及起重机臂杆头顶点对应的位置;沿所述起重机臂杆根绞部确定平行线相交于所述起重机臂杆头顶点和轮毂中心在0米地面时投影点的连线,得到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的侧视角度模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侧视角度模型计算所述起重机在目标位置与起重机臂杆的水平距离,包括:基于所述侧视角度模型确定第一距离计算公式;获取所述单叶片的风机轮毂中心高度
、
起重机臂杆根绞部距离地面垂直高度
、
起重机臂杆的长度
、
起重机的作业半径和起重机回转中心与起重机臂杆根绞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并基于所述第一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起重机在目标位置与起重机臂杆的水平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的第一俯视角度模型,包括:确定起重机回转中心
、
起重机臂杆根绞部
、
单叶片的叶片重心和轮毂重心对应的位置;以所述单叶片的叶片重心为起点,确定与叶片边缘线垂直的第一垂线,并确定所述第一垂线与叶片边缘的第一交点;以所述第一交点为起点绘制水平线,并确定所述水平线与起重机臂杆投影线段的第二交点,得到所述起重机吊装单叶片时的第一俯视角度模型;其中,所述起重机臂杆投影线段为起重机臂杆根绞部与所述单叶片的叶片重心之间的线段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俯视角度模型和所述起重机在目标位置与起重机臂杆的水平距离,计算叶片边缘与所述起重机臂杆之间的距离,包括:基于所述俯视角度模型确定所述单叶片的叶片重心和所述轮毂重心之间的距离
、
所述轮毂重心和所述起重机臂杆根绞部之间的距离,以及重心线段与所述起重机臂杆投影线段的夹角;其中,所述重心线段为所述单叶片的叶片重心和所述轮毂重心之间的线段;基于所述单叶片的叶片重心和所述轮毂重心之间的距离
、
所述轮毂重心和所述起重机臂杆根绞部之间的距离,以及重心线段与所述起重机臂杆投影线段的夹角,确定第二距离计算公式;获取叶片重心至叶片边缘的最短距离
、
起重机吊装单叶片作业半径
、
起重机吊装轮毂作业半径和起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昕冲,谢松武,张新国,李亚飞,宋成立,张建忠,刘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