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98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竹筷分选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通过支撑传送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筷分选机
,尤其涉及一种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天然竹制筷子,缺陷多种多样,因为是天然生长,缺陷种类较多,导致缺陷检测繁杂,难以做到标准化检测,常见的竹制筷子缺陷种类包括:竹青

竹环

竹黄

青皮

破损

开裂

内碳

黑染

黄斑

虫眼

长短不一

乱节

弯筷

黑点

暗斑

黑竹斑

水渍斑

裂丝

凹陷等等,缺陷种类太多,常规的传感器难以准确分辨这么多种的缺陷

而这些具有缺陷的竹筷需要被识别分拣出来

[0003]申请公布号为
CN114935577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的筷子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通过输送带输送需要视觉识别的筷子,多个质检相机的拍摄方向正对输送带,通过在输送带下方安装多个翻转齿轮,通过翻转齿轮带动筷子转动一定角度,通过多次拍摄来获取竹筷各面的图像信息,通过分析图像信息的像素点与标准图像信息的像素点进行比对,来判断该竹筷是否为具有上述缺陷的竹筷,以此作为后续分拣的依据

[0004]上述专利中,从正对输送带的方向需要拍摄四次,即需要通过翻转齿轮将输送带上的竹筷进行3次翻转,每次翻转需要稳定控制竹筷转动地角度是
90
度,这样才能保证竹筷的侧面都被质检相机拍摄到,从而避免具有缺陷的竹筷被漏检

[0005]然而,特别对于截面为圆形的竹筷,采用翻转齿轮带动竹筷翻转的方式并不稳定,难以稳定地保证竹筷每次转动
90
度,在通过翻转齿轮带动竹筷翻转的过程中,容易因为竹筷的打滑

弯曲等因素导致竹筷难以翻转到位,或过度翻转,导致竹筷的部分区域没有被拍摄到,存在漏检的风险

[0006]因此,亟需改进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以保证每个竹筷都能得到全面的视觉识别,避免漏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亟需改进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以保证每个竹筷都能得到全面的视觉识别,避免漏检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连接于机架的输送装置

翻转机构

下压机构和视觉识别机构;
[0010]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为
X
向,所述输送装置设有沿
X
向一字等间距分布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上段的表面为光滑材质,所述限位件的下段的表面材质为粗糙材质,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竹筷本体沿
X
向等间距分布地限位在输送装置上,带动竹筷本体向
X
向移动,使竹筷本体通过限位件限位时,竹筷本体的轴向朝向
Y
向;
[0011]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组翻转组件,两组所述翻转组件对称分布于输送装置的两
侧;
[0012]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撑传送带,所述支撑传送带的线速度与输送装置的线速度相同,所述支撑传送带包括沿
X
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支撑部

第一下沉部

第二支撑部

第二下沉部

第三支撑部和第三下沉部,所述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上带面高度高于输送装置的支撑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上带面高度低于输送装置的限位件上端;所述第一下沉部

第二下沉部和第三下沉部的上带面高度低于输送装置的支撑上表面;
[0013]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限位块,所述下压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正上方,所述限位块下表面的
X
向长度大于或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下压限位块与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直径;所述下压限位块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直径;所述下压限位块与第三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直径;
[0014]所述视觉识别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且沿
X
向排列分布的,拍摄方向均朝向输送装置的第一质检相机

第二质检相机

第三质检相机和第四质检相机;
[0015]所述第一质检相机位于第一支撑部的
X
向反向的位置的上方;
[0016]所述第二质检相机位于第一下沉部的位置的上方;
[0017]所述第三质检相机位于第二下沉部的位置的上方;
[0018]所述第四质检相机位于第三下沉部的位置的上方

[0019]进一步,上述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中,所述视觉识别机构还包括第五质检相机和第六质检相机;
[0020]所述第五质检相机位于输送装置的
Y
向反向侧,所述第五质检相机的拍摄方向为
Y
向,所述第五质检相机的拍摄区域位于第二下沉部;
[0021]所述第六质检相机位于输送装置的
Y
向侧,所述第五质检相机的拍摄方向为
Y
向反向,所述第六质检相机的拍摄区域位于第三下沉部

[0022]进一步,上述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中,所述第一质检相机

第二质检相机

第三质检相机和第四质检相机均设有补光灯

[0023]进一步,上述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中,所述第五质检相机和第六质检相机均设有补光灯

[0024]进一步,上述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条以上的同步移动的输送链条,所述限位件为沿输送链条输送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凸块

[0025]进一步,上述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中,所述下压机构中还包括移动方向为
Z
向的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的缸体连接于机架,所述下压限位块连接于调节气缸的活塞杆

[0026]进一步,上述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中,所述下压机构的下部设有防滑层

[0027]进一步,上述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中,所述支撑传送带包括若干胀紧传动辊和若干支撑传动辊,所述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竹筷分选机的视觉识别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连接于机架的输送装置

翻转机构

下压机构和视觉识别机构;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为
X
向,所述输送装置设有沿
X
向一字等间距分布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上段的表面为光滑材质,所述限位件的下段的表面材质为粗糙材质,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竹筷本体沿
X
向等间距分布地限位在输送装置上,带动竹筷本体向
X
向移动,使竹筷本体通过限位件限位时,竹筷本体的轴向朝向
Y
向;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组翻转组件,两组所述翻转组件对称分布于输送装置的两侧;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撑传送带,所述支撑传送带的线速度与输送装置的线速度相同,所述支撑传送带包括沿
X
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支撑部

第一下沉部

第二支撑部

第二下沉部

第三支撑部和第三下沉部,所述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上带面高度高于输送装置的支撑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上带面高度低于输送装置的限位件上端;所述第一下沉部

第二下沉部和第三下沉部的上带面高度低于输送装置的支撑上表面;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限位块,所述下压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正上方,所述限位块下表面的
X
向长度大于或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下压限位块与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直径;所述下压限位块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直径;所述下压限位块与第三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竹筷本体配合部位所在位置的直径;所述视觉识别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且沿
X
向排列分布的,拍摄方向均朝向输送装置的第一质检相机

第二质检相机

第三质检相机和第四质检相机;所述第一质检相机位于第一支撑部的
X
向反向的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二质检相机位于第一下沉部的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三质检相机位于第二下沉部的位置的上方;所述第四质检相机位于第三下沉部的位置的上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邵武福临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