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螃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96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螃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螃蟹、牛蛙、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方法
[0001]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螃蟹

牛蛙

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牛蛙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引入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养殖发展史,已在我国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中占有重要地位

牛蛙生长速度快

养殖周期短

大约只需6‑7个月即可上市,牛蛙蛋白质含量约
90%
,饲料效率高,可以有效地利用豆粕

花生粕等植物蛋白;另外牛蛙还是节能节水的养殖动物,能够适应高密度养殖,亩产产量高,是高效生产优质蛋白的水产养殖动物,适合重点开发

目前年养殖产量近
70
万吨,带动苗种

动保

饲料

流通

餐饮等行业发展,全产业链产值超
1000
亿元

[0003]牛蛙养殖模式主要有流水养蛙和换水养蛙,流水养蛙水深
10cm
,通过流水带走粪便残饵,养殖量3‑5万斤
/
亩;静水养蛙养殖水深
30~40cm
,通过池中放置蛙板,养殖量2‑4万斤
/


静水养殖蛙要频繁换水,成本大,养殖病害率相对于流水养蛙较高

不管流水养蛙还是换水养蛙,在旧水中都会有牛蛙的排泄物或者多余的饵料
,
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
造成河道生态环境污染

[0004]螃蟹养殖在水生植物丰富

水质清新

溶氧充足生物饵料丰富的生态环境中,能够吃掉水中的有机废物

藻类和浮游生物,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

[0005]鲢鳙鱼为滤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中的上层,能适应各种水体,鲢鳙主要进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消耗池底的残饵

粪便等,可以净化调节水质

[0006]鲫鱼生活在水体中的中下层,在水体中吃藻类和浮游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也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有用的鱼体生物质,提高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提供一种螃蟹

牛蛙

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方法,螃蟹养殖池塘中的水流入蛙池中,形成流水养蛙,蛙池中的水流入鲫鲢鱼池中,经过3个及以上鲫鲢池调节水质后,水质达标后又流入螃蟹养殖池塘中,形成一个闭环生态养殖循环体系,养殖的牛蛙病害少,解决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增加牛蛙的市场供应量,促进牛蛙全产业链的发展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螃蟹

牛蛙

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方法,具体为:蟹池中的出水口和蛙池的进水口相连,蛙池的出水口与鲫鲢池的进水口相连,鲫鲢池设有3个及以上,两两相连,调节水质,

号鲫鲢池的出水口与蟹池的进水口相连,形成一个闭环生态养殖循环体系

[0009]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牛蛙养殖具体方法:牛蛙养殖池为土池,中间设有1个宽
50cm
田埂,蛙池中固定塑料防水薄膜,塑料防水薄膜坡度
15
°
,塑料防水薄膜距离池塘地面
15cm
,水深
10cm
,池中放置蛙板

[0010]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牛蛙蛙池设有大棚,大棚顶部为双层,两侧为单层,冬天越
冬时大棚两侧帘子固定住,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夏天炎热时大棚两侧帘子掀起通风,大棚顶部增设有一遮阳棚

[0011]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蛙池中间田埂装有捕虫灯

[0012]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牛蛙池相连的

号鲫鲢池的面积是其余两个鲫鲢池的2倍

[0013]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鲢鳙鱼养殖密度为
300~500

/
亩,鲫鱼养殖密度为
2000~2500

/
亩,牛蛙养殖密度为
80~100

/

蛙板,螃蟹养殖密度为
600

800

/


[0014]本专利技术优点是利用蟹池的水流入蛙池中,形成流水养蛙,蛙池的水流入鲫鲢池中,牛蛙的粪便流入至鲫鲢池中,鲫鱼可食牛蛙残饵,鲢鱼食藻类

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经过3个及以上的鲫鲢池调节水质,水质达标后流入蟹池中,形成一个闭环生态养殖循环体系,此养殖模式既节能减排,又能解决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且此养殖方式下的牛蛙病害少,养殖效益高,增加牛蛙的市场供应量,促进牛蛙全产业链的发展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螃蟹

牛蛙

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示意图;图2为牛蛙池塘示意图;
100

蟹池;
200

蛙池;
210

塑料防水薄膜;
220

田埂;
230

捕虫灯;
300

鲫鲢鱼池;
400

池塘相连水管

[0016]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17](1)养殖池塘的准备:准备4个5亩的土池分别作为蟹池
100、
蛙池
200


号和

号鲫鲢池
300
,1个
10
亩的土池作为

号鲫鲢池
300
,蟹池
100
和蛙池
200
均为1个,鲫鲢池
300
为3个,放干池中的水,清理鱼池中的杂草,并暴晒
5d
,鱼苗或蟹苗或蛙苗投放前
7d
,均匀散入生石灰进行消毒

苗种投放前
3d
,放水至池塘
100
水深为
2m
,蟹池
100
和鲫鲢池
300
配备3台
3kw
的叶轮式增氧机

[0018]螃蟹池
100
的准备,池塘光照需充足,池塘坡比
1:2.5
,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螃蟹

牛蛙

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方法,具体为:蟹池中的出水口和蛙池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相连,蛙池的出水口与鲫鲢池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鲫鲢池设有3个及以上,3个鲫鲢池两两通过连接管相连,

号鲫鲢池的出水口与蟹池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相连,形成一个闭环生态养殖循环体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螃蟹

牛蛙

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牛蛙养殖具体方法:牛蛙养殖池为土池,中间设有1个宽
50cm
田埂,蛙池中固定塑料防水薄膜,塑料防水薄膜坡度
15
°
,塑料防水薄膜距离池塘地面
15cm
,水深
10cm
,池中放置蛙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螃蟹

牛蛙

鲫鲢鱼三段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牛蛙蛙池设有大棚,大棚顶部为双层,两侧为单层,冬天越冬时大棚两侧帘子固定住,夏天炎热时大棚两侧帘子掀起通风,大棚顶部再增设有一遮阳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螃蟹

牛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萍刘其根蔡星卢立涂翰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洋渔业清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