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8754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揭露一种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将待处理岩土数据进行数据分类,构建分类数据的数据通道,将岩土数据加载至数据通道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内,得到加载数据;构建加载数据的柱状图和空间模型,基于柱状图和空间模型,构建岩土数据的三维数据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岩土结构,基于岩土结构,确定岩土的应力机制,根据应力机制计算岩土的抗剪强度;利用模型,对岩土进行地层划分,计算岩土不同层级的岩土重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机场岩土的软土地层的勘探能够对某一段地基的地质情况进行比较和筛选,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减少错误和冲突,优化建筑性能,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等

[0003]目前,对于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一般通过处理,通过数据可视化平台进行数据展示,然而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看到客观的数据值,因而对于评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提高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对于施工安全分析的精确度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0006]采集岩土的待处理岩土数据,将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得到分类数据,构建所述分类数据的数据通道,将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加载至所述数据通道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内,得到加载数据;
[0007]构建所述加载数据的柱状图和空间模型,基于所述柱状图和所述空间模型,构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数据模型;
[0008]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分析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的岩土结构,基于所述岩土结构,确定所述岩土的应力机制,根据所述应力机制计算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br/>[0009]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对所述岩土进行地层划分,得到岩土层级,计算所述岩土层级中不同层级的岩土重度

湿度以及液塑限,根据所述岩土重度

所述湿度和所述液塑限分析所述岩土的变形性能;
[0010]根据所述抗剪强度和所述变形性能分析所述岩土的构造能力,并将所述构造能力作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数据处理结果

[00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得到分类数据,包括:
[0012]构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数据文本;
[0013]对所述数据文本进行文本分词,得到分词文本;
[0014]识别所述分词文本中分词语义,并根据所述分词语义对所述分词文本进行分词标注,得到标注分词;
[0015]基于所述标注分词,对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得到分类数据

[00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柱状图和所述空间模型,构建
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数据模型,包括:
[0017]在所述空间模型中构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坐标;
[0018]在所述三维坐标中添加三维坐标点,并将所述柱状图的图形数据转换为坐标参数;
[0019]将所述坐标参数输入至所述三维坐标点中,并为所述三维坐标点添加参数描述,得到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数据模型

[00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分析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的岩土结构,包括:
[0021]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查询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岩土的土壤颜色

及岩土纹理;
[0022]根据所述土壤颜色和所述岩土纹理判断所述岩土的构造特征;
[0023]基于所述构造特征判别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的岩土结构

[002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岩土结构,确定所述岩土的应力机制,包括:
[0025]根据所述岩土结构识别所述岩土的内摩擦角度;
[0026]根据所述内摩擦角度计算所述岩土的应力角度,并根据所述应力角度确定所述岩土的应力机制

[002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应力机制计算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包括:
[0028]根据所述应力机制确定所述岩土的内摩擦角度,根据所述内摩擦角度,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
[0029][0030]其中,
K
表示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
β
表示岩土的内摩擦角度,
ρ
表示岩土平均地层密度,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h
表示岩土深度,
sin
表示正弦函数,
cos
表示余弦函数,
σ
H
表示岩土临界破裂主应力,
v
表示岩土松柏比

[003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对所述岩土进行地层划分,得到岩土层级,包括:
[0032]采集所述岩土的切面图;
[0033]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对所述切面图进行地理建模,得到岩土地质模型;
[0034]对所述岩土地质模型进行纹理渲染,得到渲染模型;
[0035]利用所述渲染模型,对所述岩土进行地层划分,得到岩土层级

[003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所述岩土层级中不同层级的岩土重度

湿度以及液塑限,包括:
[0037]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所述不同层级的岩土重度:
[0038][0039]其中,
G
i
表示在第
i
层级下岩土重度,
w
i
表示在第
i
层级下岩土的质量,
v
i
表示在第
i
层级下岩土的体积

[0040]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所述不同层级的湿度:
[0041][0042]其中,所述
s
i
是指在第
i
层级下的湿度,
w
si
是指在第
i
层级下岩土的湿重,
w
di
是指在第
i
层级下岩土的干重

[0043]并利用液限蝶式仪法计算液塑限

[004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液限蝶式仪法计算所述岩土的液塑限,包括:
[0045]采集所述样岩土样本;
[0046]对所述岩土样本进行液限塑限实验,得到液限塑限数据;
[0047]利用所述液限塑限数据构建回归模型;
[0048]利用所述回归模型结合下述公式计算所述液限塑限数据的回归值:
[0049][0050]其中,
H
表示回归值,
m
表示液限塑限数据的数据组数,
ε
表示回归系数,
f()
表示回归模型,
X
i
表示所述液限塑限数据中液限数据的第
i
个数据,
Y
j
表示所述液限塑限数据中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软土地层机场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岩土的待处理岩土数据,将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得到分类数据,构建所述分类数据的数据通道,将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加载至所述数据通道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内,得到加载数据;构建所述加载数据的柱状图和空间模型,基于所述柱状图和所述空间模型,构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数据模型;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分析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的岩土结构,基于所述岩土结构,确定所述岩土的应力机制,根据所述应力机制计算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对所述岩土进行地层划分,得到岩土层级,计算所述岩土层级中不同层级的岩土重度

湿度以及液塑限,根据所述岩土重度

所述湿度和所述液塑限分析所述岩土的变形性能;根据所述抗剪强度和所述变形性能分析所述岩土的构造能力,并将所述构造能力作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数据处理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得到分类数据,包括:构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数据文本;对所述数据文本进行文本分词,得到分词文本;识别所述分词文本中分词语义,并根据所述分词语义对所述分词文本进行分词标注,得到标注分词;基于所述标注分词,对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得到分类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柱状图和所述空间模型,构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数据模型,包括:在所述空间模型中构建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坐标;在所述三维坐标中添加三维坐标点,并将所述柱状图的图形数据转换为坐标参数;将所述坐标参数输入至所述三维坐标点中,并为所述三维坐标点添加参数描述,得到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的三维数据模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分析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的岩土结构,包括:利用所述三维数据模型查询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岩土的土壤颜色

及岩土纹理;根据所述土壤颜色和所述岩土纹理判断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的岩土的构造特征;基于所述构造特征判别所述待处理岩土数据中的岩土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岩土结构,确定所述岩土的应力机制,包括:根据所述岩土结构识别所述岩土的内摩擦角度;根据所述内摩擦角度计算所述岩土的应力角度,并根据所述应力角度确定所述岩土的应力机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应力机制计算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包括:根据所述应力机制确定所述岩土的内摩擦角度,根据所述内摩擦角度,利用下述公式
计算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其中,
K
表示所述岩土的抗剪强度,
β
表示岩土的内摩擦角度,
ρ
表示岩土平均地层密度,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h
表示岩土深度,
sin
表示正弦函数,
cos
表示余弦函数,
σ
H
表示岩土临界破裂主应力,
v
表示岩土松柏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衎饶新泉刘同亮罗聪李立璇朱林祥方梦倩吴寒叶飞李水明蔡金平周建平李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