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聚合物基电介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874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薄膜电介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合物基电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物基电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薄膜电介质
,尤其是涉及一种聚合物基电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合物电介质因为其柔韧性

成本低

高工作电压

耐腐蚀性

自愈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能转换和存储系统中

但是聚合物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低
(<10)
,导致其储能密度低,在实际应用中保持着大体积

同时聚合物电介质通常耐高温能力差,在工作温度大于
120℃(
如电动汽车

航天航空

油气勘测

风力发电等
)
的严苛环境下必须使用冷却系统

因此,由于聚合物本身的限制导致的大体积

额外的冷却系统都不符合现代储能器件轻量化

节能化的设计理念

因此制备具备耐高温

高储能密度

高效率的薄膜电介质是目前储能领域急需解决技术难点和科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制备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
:以钛酸四丁脂
C
16
H
36
O4Ti
为钛源,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为粘结剂,盐酸多巴胺
C8H
11
NO2‑
HCl
为表面改性剂,通过静电纺丝

干燥

烧结

研磨

改性

烘干得到能够在涂膜胶体中均匀分散的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1DTiO2;
[0006]S2
:在溶剂
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中加入无机填料,无机填料为二维氧化铝纳米片和步骤
S1
得到的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超声搅拌待无机填料均匀分散在
DMF
中后加入聚酰亚胺
PI
,搅拌,得到可涂膜胶体,即二维氧化铝纳米片
/PI
胶体和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PI
胶体;
[0007]S3
:通过流延法将步骤
S2
得到的二维氧化铝纳米片
/PI
胶体和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PI
胶体制成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
[0008]S4
:对步骤
S3
得到的复合薄膜进行干燥

淬火

干燥,得到具备三明治结构的
(A

T

A)/PI
复合薄膜

[0009]优选地,所述步骤
S1
的详细步骤包括:
[0010]S1.1:
将钛酸四丁酯加入乙酰丙酮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到同质化分散的前驱体溶液
A

[0011]S1.2: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溶于乙醇中,磁力搅拌至
PVP
完全溶解,即得到同质化分散的前驱体溶液
B

[0012]S1.3:
将溶液
A
倒入溶液
B
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至溶液
A
完全溶于溶液
B
中,即得到同质化分散的前驱体纺丝液
C

[0013]S1.4:
将溶液
C
移至静电纺丝装置进行静电纺丝,即得到
PVP/TiO2复合纳米纤维
毡;
[0014]S1.5:
将得到的
PVP/TiO2复合纳米纤维毡经过干燥

烧结即得到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0015]S1.6
:取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到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完全分散均匀在去离子水中,即得
D
溶液;
[0016]S1.7
:取去离子水放入到烧杯,然后在超声震荡过程中将盐酸多巴胺
C8H
11
NO2‑
HCl
加入到上述去离子水中,待盐酸多巴胺完全被震散后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即得溶液
E

[0017]S1.8:
搅拌过程中将三
(
羟甲基
)
氨基甲烷
tris
加入到
D
溶液后,待
tris
完全溶解后,用针管吸溶液
E
一滴滴缓慢加入到
D
溶液中,液体颜色变化:白色变黄色,最后变褐色;
[0018]S1.9:
持续搅拌后离心洗涤,将离心后产物烘干即得改性后的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0019]优选地,在步骤
S1.1
中,乙酰丙酮作为螯合剂防止钛酸四丁酯水解,与钛酸四丁酯质量比为
25wt.


40wt.
%;
[0020]在步骤
S1.2
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为
1300000
,在乙醇中溶解度为
0.15g/ml

0.2g/ml
,搅拌温度为
30

50℃
,磁力搅拌子的转速为
200

400r/min

[0021]在步骤
S1.3
中,在密封条件下进行搅拌,时间为
10

12h

[0022]在步骤
S1.4
中,纺丝工艺参数为:电压
13kV
,接收装置与针头的距离为
20cm
,泵速
0.8mL/h
,滚筒转速
3000rpm

[0023]在步骤
S1.5
中,干燥温度为
60℃

70℃
,烧结条件为:
700℃
下热处理
3h
,其升温速率为
5℃/min

[0024]在步骤
S1.6
中,超声时间为
10

15min
,去离子水
50ml

[0025]在步骤
S1.7
中,去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以钛酸四丁脂
C
16
H
36
O4Ti
为钛源,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为粘结剂,盐酸多巴胺
C8H
11
NO2‑
HCl
为表面改性剂,通过静电纺丝

干燥

烧结

研磨

改性

烘干得到能够在涂膜胶体中均匀分散的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1DTiO2;
S2
:在溶剂
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中加入无机填料,无机填料为二维氧化铝纳米片和步骤
S1
得到的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超声搅拌待无机填料均匀分散在
DMF
中后加入聚酰亚胺
PI
,搅拌,得到可涂膜胶体,即二维氧化铝纳米片
/PI
胶体和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PI
胶体;
S3
:通过流延法将步骤
S2
得到的二维氧化铝纳米片
/PI
胶体和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PI
胶体制成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
S4
:对步骤
S3
得到的复合薄膜进行干燥

淬火

干燥,得到具备三明治结构的
(A

T

A)/PI
复合薄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的详细步骤包括:
S1.1:
将钛酸四丁酯加入乙酰丙酮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到同质化分散的前驱体溶液
A

S1.2: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溶于乙醇中,磁力搅拌至
PVP
完全溶解,即得到同质化分散的前驱体溶液
B

S1.3:
将溶液
A
倒入溶液
B
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至溶液
A
完全溶于溶液
B
中,即得到同质化分散的前驱体纺丝液
C

S1.4:
将溶液
C
移至静电纺丝装置进行静电纺丝,即得到
PVP/TiO2复合纳米纤维毡;
S1.5:
将得到的
PVP/TiO2复合纳米纤维毡经过干燥

烧结即得到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S1.6
:取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到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完全分散均匀在去离子水中,即得
D
溶液;
S1.7
:取去离子水放入到烧杯,然后在超声震荡过程中将盐酸多巴胺
C8H
11
NO2‑
HCl
加入到上述去离子水中,待盐酸多巴胺完全被震散后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即得溶液
E

S1.8:
搅拌过程中将三
(
羟甲基
)
氨基甲烷
tris
加入到
D
溶液后,待
tris
完全溶解后,用针管吸溶液
E
一滴滴缓慢加入到
D
溶液中,液体颜色变化:白色变黄色,最后变褐色;
S1.9:
持续搅拌后离心洗涤,将离心后产物烘干即得改性后的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1.1
中,乙酰丙酮作为螯合剂防止钛酸四丁酯水解,与钛酸四丁酯质量比为
25wt.


40wt.
%;在步骤
S1.2
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为
1300000
,在乙醇中溶解度为
0.15g/ml

0.2g/ml
,搅拌温度为
30

50℃
,磁力搅拌子的转速为
200

400r/min
;在步骤
S1.3
中,在密封条件下进行搅拌,时间为
10

12h
;在步骤
S1.4
中,纺丝工艺参数为:电压
13kV
,接收装置与针头的距离为
20cm
,泵速
0.8mL/h
,滚筒转速
3000rpm
;在步骤
S1.5
中,干燥温度为
60℃

70℃
,烧结条件为:
700℃
下热处理
3h
,其升温速率为
5℃/min

在步骤
S1.6
中,超声时间为
10

15min
,去离子水
5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玲敏谭艺鹏邓家裕冯梓文邓青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