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844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两侧设有保温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顶部设有加热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外侧设有温湿度控制器,所述集水槽的内部设有供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机构与温湿度控制器的配合,恒温保温,起到更好的培育效果,采用保温板的配合,使加热机构关闭的时候能起到温度保留的作用,达到省电的效果,通过控制器与升降装置的配合,使在结束脱毒或检查培苗时能节省人力,通过将培养基倒入集水槽,通过供水机构给栽培槽内的培苗注入液体。栽培槽内的培苗注入液体。栽培槽内的培苗注入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用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发展鲜薯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有独特优势,但是目前甘薯种植受病毒病的影响严重,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种植的甘薯品种90%易感染病毒病,受病毒病影响甘薯产量减少30

50%,且病毒易在体内积累,导致危害逐年加重,是甘薯退化减产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因甘薯病毒病造成的损失高达40亿元,且国内外迄今尚未育出高抗病毒病的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苗是目前国际上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唯一有效的方法,脱病毒技术和脱毒苗快繁技术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不仅防止甘薯病毒病的发生,而且提高了甘薯的优良种苗产量和鲜薯品质;
[0003]现有的甘薯脱毒装置部分因是在容器内,由于数量多,所以换水换化学溶液时浪费时间,因为部分装置是用螺丝固定顶板,所以在收获或检查时需要人工拧开进行拆卸,浪费人力时间,因为培养槽批量生产时,温控及光照效果不佳,所以不能进行批量化育苗作业,造成育苗效率低下,因为培养槽在育苗的过程中长时间不浇水,所以容易造成干旱,不利于甘薯苗生长,易造成甘薯苗根部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已解决上述背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灯槽,所述灯槽的内部设有LED灯,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外侧设有玻璃门,所述玻璃门的底部设有拉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两侧设有保温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顶部设有加热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栽培槽,所述栽培槽的内侧设有注水孔,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外侧设有温湿度控制器,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部设有供水机构,所述灯槽的表面与装置主体内侧的顶部沟槽连接,所述LED灯的底部与灯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玻璃门的底部与拉槽的内部卡槽连接,所述保温板的一侧与装置主体的内壁胶粘连接,所述加热机构的表面与装置主体的顶部沟槽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部与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栽培槽的两侧与底座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注水孔的表面与栽培槽的内部贯穿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底部与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温湿度控制器的一侧与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槽的一侧与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供水机构的一端与集水槽的内壁贯穿连接。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机构的内部设有导热管,所述
导热管的表面缠有发热线,所述导热管与加热机构的一侧贯穿连接,所述发热线的表面与导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采用加热机构与温湿度控制器的配合,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能自动加热,起到更好的培育效果,采用保温板的配合,使加热机构关闭的时候能起到温度保留的作用,达到省电的效果。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电缸,所述电缸的一旁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有固定板。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电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升降杆的固定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采用控制器与升降装置的配合,使在结束脱毒或检查培苗时能节省人力。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供水机构的一端设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隔膜泵头,所述隔膜泵头的顶部设有出水孔。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抽水管的一侧与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与隔膜泵头的底部固定连接,出水孔的一端与隔膜泵头的内部固定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采用供水机构与温湿度控制器的配合,使栽培槽在换水时达到节省人力的效果。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1、本技术提供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通过LED灯的配合,使在夜间时对本技术提供照亮效果,通过温湿度控制器与加热机构中的导热管、发热线的配合,使在天气寒冷时对培苗起到温室作用,达到更好的培育效果。
[0017]2、本技术提供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通过温湿度控制器与供水机构的配合,使栽培槽在换水时达到节省人力和方便的效果。
[0018]3、本技术提供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通过升降装置与固定板的配合,使培苗生长时起到规划绿叶的作用,在收获时或检查时通过升降装置节省时间和人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27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装置主体;11、灯槽;111、LED灯;12、加热机构;121、导热管;122、发热线;13、玻璃门;14、保温板;2、底座;21、拉槽;22、升降装置;221、固定板;222、升降杆;223、电缸;224、连接板;23、栽培槽;24、注水孔;25、控制器;26、温湿度控制器;27、供水机构;271、驱动电机;272、抽水管;273、隔膜泵头;274、出水孔;28、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灯槽11,灯槽11的内部设有LED灯111,装置主体1的内部外侧设有玻璃门13,玻璃门13的底部设有拉槽21,装置主体1的内壁两侧设有保温板14,装置主体1的内侧顶部设有加热机构12,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2,底座2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22,底座2的内部设有栽培槽23,栽培槽23的内侧设有注水孔24,底座2的底部设有控制器25,底座2的外侧设有温湿度控制器26,底座2的一侧设有集水槽28,集水槽28的内部设有供水机构27灯槽11的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侧的顶部沟槽连接,LED灯111的底部与灯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玻璃门13的底部与拉槽21的内部卡槽连接,保温板14的一侧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胶粘连接,加热机构12的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顶部沟槽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灯槽(11),所述灯槽(11)的内部设有LED灯(11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外侧设有玻璃门(13),所述玻璃门(13)的底部设有拉槽(2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壁两侧设有保温板(1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侧顶部设有加热机构(12);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22),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栽培槽(23),所述栽培槽(23)的内侧设有注水孔(24),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有控制器(25),所述底座(2)的外侧设有温湿度控制器(26),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有集水槽(28),所述集水槽(28)的内部设有供水机构(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12)的内部设有导热管(121),所述导热管(121)的表面缠有发热线(122),所述导热管(121)与加热机构(12)的一侧贯穿连接,所述发热线(122)的表面与导热管(121)的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22),所述升降装置(22)的底部设有连接板(224),所述连接板(224)的顶部设有电缸(223),所述电缸(223)的一旁设有升降杆(222),所述升降杆(222)的顶部设有固定板(2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24)的顶部与电缸(22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222)的底部与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明杜帆帆侯文邦张小梅李友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