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263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涉及网络线缆领域,包括第一连接管套,所述第一连接管套的内部中心设置有第一衔接管套,所述第一衔接管套的内部设置有导向钢丝,所述第一衔接管套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分割板,所述分割板与第一衔接管套和第一连接管套之间构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网络线缆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抗拉绳,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抗拉绳,使装置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性,并通过设置的阻燃组件,这样当网络线缆本体发生短路后等自燃现象后可通过阻燃颗粒进行有效的阻燃,并通过第一填充层内部固定安装的柔性限位块,这样使装置的抗冲击性再一次的提高,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


[0001]本技术涉及网络线缆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

技术介绍

[0002]网络线缆是连接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线,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是超五类网络线缆,超五类网络线缆较之先前技术在传输速度、串扰、衰减和信噪比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
[0003]现有的技术公开号为CN202003764U的专利文献中提供网络线缆,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络线缆,主要包括麦拉层、铝箔层、外被层和编织层,所述麦拉层内形成的空腔中设有一组导线,导线之间通过骨架间隔开来并形成二个腔体;麦拉层外依次包覆有铝箔层、编织层和外被层,所述编织层和外被层之间具有半导电绝缘层。本技术抗干扰能力强,但是对比文件中的网络线缆抗冲击能力较弱,导致了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的问题,为此急需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以解决现有的抗冲击网络线缆在使用的时候,网络线缆抗冲击能力较弱,导致了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包括第一连接管套,所述第一连接管套的内部中心设置有第一衔接管套,所述第一衔接管套的内部设置有导向钢丝,所述第一衔接管套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分割板,所述分割板与第一衔接管套和第一连接管套之间构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网络线缆本体;
[0006]所述网络线缆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壁设置有抗干扰扰层,所述抗干扰扰层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阻燃组件,所述阻燃组件的外侧壁与衔接层的内侧壁相连接;
[0007]所述第一连接管套的外侧壁设置有隔热涂层,所述隔热涂层的外侧壁设置有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管套,所述第二连接管套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防护组件。
[0008]优选地,所述网络线缆本体的外侧壁与绝缘层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网络线缆本体的外侧壁尺寸与绝缘层的内侧壁尺寸相同。
[0009]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壁与抗干扰扰层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壁尺寸与抗干扰扰层的内侧壁尺寸相同。
[0010]优选地,所述阻燃组件包括第一填充层、阻燃颗粒和柔性限位块,所述抗干扰扰层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的内部填充有阻燃颗粒,所述第一填充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柔性限位块。
[0011]优选地,所述抗干扰扰层的外侧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二衔接管套,所述第二衔接管套的内部均安装有抗拉绳,所述第二衔接管套的外侧壁与衔接层的内侧壁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绝缘填充层,所述绝缘填充层的内侧壁与衔接层的外侧壁紧密贴合。
[0013]优选地,所述外防护组件包括耐磨管套、第二填充层、灭鼠药和硅胶凸块,所述第二连接管套的外侧距设置有耐磨管套,所述耐磨管套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的内部填充有灭鼠药,所述耐磨管套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硅胶凸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内腔,这样使内腔中的网络线缆本体,不会与别的网络线缆本体相互摩擦,这样避免了相互网络线缆本体相互摩擦产生的不稳定性,同时也通过导向钢丝使装置具有高抗冲击性;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抗拉绳,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抗拉绳,使装置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性,并通过设置的阻燃组件,这样当网络线缆本体发生短路后等自燃现象后可通过阻燃颗粒进行有效的阻燃,并通过第一填充层内部固定安装的柔性限位块,这样使装置的抗冲击性再一次的提高,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0017]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外防护组件,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外防护组件使装置可以受到多重保护,通过设置的第二填充层和灭鼠药,这样可以防止老鼠啃食,并通过设置的耐磨管套和硅胶凸块相配合,这样进一步的提高装置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网络线缆、绝缘层、抗干扰扰层、阻燃组件、第二衔接管套和抗拉绳的组合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阻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外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一连接管套;2、第一衔接管套;3、导向钢丝;4、分割板;5、网络线缆本体;6、绝缘层;7、抗干扰扰层;8、阻燃组件;801、第一填充层;802、阻燃颗粒;803、柔性限位块;9、第二衔接管套;10、抗拉绳;11、绝缘填充层;12、隔热涂层;13、铠装层;14、第二连接管套;15、外防护组件;1501、耐磨管套;1502、第二填充层;1503、灭鼠药;1504、硅胶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5]请参阅图1

4,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包括第一连接管套1,第一连接管套1的内部中心设置有第一衔接管套2,第一衔接管套2的内部设置有导向钢丝3,第一衔接管套2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分割板4,分割板4与第一衔接管套2和第一连接管套1之间构成内腔,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网络线缆本体5,通过设置的内腔,这样使内腔中的网络线缆本体5,不会与别的网络线缆本体5相互摩擦,这样避免了相互网络线缆本体5相互摩擦产生的不稳定性,同时也通过导向钢丝3使装置具有高抗冲击性。
[0026]请参阅图1

4,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网络线缆本体5的外侧壁设置有绝缘层6,绝缘层6的外侧壁设置有抗干扰扰层7,抗干扰扰层7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阻燃组件8,阻燃组件8的外侧壁与衔接层的内侧壁相连接,网络线缆本体5的外侧壁与绝缘层6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网络线缆本体5的外侧壁尺寸与绝缘层6的内侧壁尺寸相同,绝缘层6的外侧壁与抗干扰扰层7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绝缘层6的外侧壁尺寸与抗干扰扰层7的内侧壁尺寸相同,阻燃组件8包括第一填充层801、阻燃颗粒802和柔性限位块803,抗干扰扰层7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第一填充层801,第一填充层801的内部填充有阻燃颗粒802,第一填充层8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柔性限位块803,抗干扰扰层7的外侧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二衔接管套9,第二衔接管套9的内部均安装有抗拉绳10,第二衔接管套9的外侧壁与衔接层的内侧壁相连接,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绝缘填充层11,绝缘填充层11的内侧壁与衔接层的外侧壁紧密贴合,通过设置的抗拉绳10,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抗拉绳10,使装置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性,并通过设置的阻燃组件8,这样当网络线缆本体5发生短路后等自燃现象后可通过阻燃颗粒8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包括第一连接管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套(1)的内部中心设置有第一衔接管套(2),所述第一衔接管套(2)的内部设置有导向钢丝(3),所述第一衔接管套(2)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分割板(4),所述分割板(4)与第一衔接管套(2)和第一连接管套(1)之间构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网络线缆本体(5);所述网络线缆本体(5)的外侧壁设置有绝缘层(6),所述绝缘层(6)的外侧壁设置有抗干扰扰层(7),所述抗干扰扰层(7)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阻燃组件(8),所述阻燃组件(8)的外侧壁与衔接层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套(1)的外侧壁设置有隔热涂层(12),所述隔热涂层(12)的外侧壁设置有铠装层(13),所述铠装层(13)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管套(14),所述第二连接管套(14)的外侧壁设置有外防护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线缆本体(5)的外侧壁与绝缘层(6)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网络线缆本体(5)的外侧壁尺寸与绝缘层(6)的内侧壁尺寸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网络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6)的外侧壁与抗干扰扰层(7)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缘层(6)的外侧壁尺寸与抗干扰扰层(7)的内侧壁尺寸相同。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坤潘年涛欧阳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烨电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