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单元及导轨射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66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单元及导轨射灯,发光单元包括散热器、光源、前环、透镜和防眩罩,散热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散热器的高度,散热器具有第一腔体,在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腔体自散热器的第一端面向散热器内凹陷,光源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并与散热器连接,前环与散热器连接,前环位于散热器的第一端处,前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腔体内,透镜可拆卸地安装在前环上,透镜位于前环和光源之间,防眩罩可拆卸地安装在前环上,防眩罩正对透镜设置,前环位于防眩罩和透镜之间,防眩罩上设置有防眩结构。导轨射灯包括上述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具有结构较优、易于装配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易于装配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易于装配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单元及导轨射灯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光单元,以及设置有该发光单元的导轨射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导轨射灯为了解决眩光问题,会对导轨射灯的发光单元进行深度防眩设计,如图5所示,发光单元9的光源91深埋于发光单元9的灯体92内,使得光源91与发光单元9的前端之间具有足够的深度,并在灯体92的前端设置防眩环93,防眩环93的内壁面成型有台阶面931,以对光源91起到防眩效果。然而,这种设置方式存在的缺点是:灯体92呈长筒状,光源91深埋灯体92中部,且散热器94内置于灯体92内,导致外部气流难以流经灯体92内及散热器94,导致散热效果差,从而使得光源91的使用寿命低;此外,上述结构也使得发光单元9的装配难度大,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优、易于装配且使用寿命长的发光单元。
[000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光单元的导轨射灯。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单元,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所述散热器具有第一腔体,在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自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面向所述散热器内凹陷;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前环,所述前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前环位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处,所述前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透镜,所述透镜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前环上,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前环和所述光源之间;防眩罩,所述防眩罩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前环上,所述防眩罩正对所述透镜设置,所述前环位于所述防眩罩和所述透镜之间,所述防眩罩上设置有防眩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环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透镜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连接;所述前环上还设置有第三卡合部,所述防眩罩上设置有第四卡合部,所述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和两组以上的灯组,两组以上的所述灯组沿所述散热器的周向分布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透镜的数量、所述防眩罩的数量均与所述灯组的数量相等,两个以上的所述透镜与两组以上的所述灯组一一对应,两个以上的防眩罩与两个以上的所述透镜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组包括两颗以上的LED灯珠;所述透镜包括透光板和灯杯,所述第二卡合部成型于所述透光板上,一个所述透镜的所述灯杯的数量与相对应的一组所述灯组的所述LED灯珠的数量相等,两个以上的所述灯杯与两颗以上的所述LED灯珠一一对应,一个所述灯杯位于透光板和一颗所述LED灯珠之间;一个所述防眩罩的所述防眩结构的数量与相对应的一个透镜的所述灯杯的数量相等,两个以上的所述防眩结构与两个以上的所述灯杯一一对应,一个所述灯杯位于一个所述防眩结构和一颗所述LED灯珠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续宗钟亮亮周小科刘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