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01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监测终端通过对接触网线路关键部位进行监测;所述监测终端包括取电电路,所述取电电路包括过压保护模块、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温度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被取能终端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与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监测终端的取电电路中加入了温度保护模块,防止取能线路出现过热导致监测终端损坏的情况,使得监测终端能够正常工作,并对接触网线路关键部位进行监测实现接触网线路的故障预警。网线路的故障预警。网线路的故障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接触网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电气化高速铁路由于其供电的特殊性,其走廊单一,无备用线路,一旦线路发生故障跳闸,对于快速恢复线路供电显得极为关键。同时电气化铁路线路走廊处于部分处于荒郊野岭,其大部分走廊为山川、湖泊、隧道等关键部位,这部分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在关键部分安装监测终端对接触网线路进行监测实现接触网线路的故障预警。但是在夏季高温状态下,位于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的监测终端常因为温度过高出现损坏或者卡机,造成线路跳闸,高速铁路的线路发生故障跳闸时,监测终端因无法工作不能对接触网线路进行监测实现接触网线路的故障预警,由此就影响到接触网线路的故障点查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终端常因为温度过高出现无法工作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所述监测终端采用地电位形式安装,且监测终端通过对接触网线路关键部位进行监测;所述监测终端包括取电电路,所述取电电路包括过压保护模块、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温度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被取能终端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与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取电电路具体包括热敏电阻PTC、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MOS管M1、MOS管M2、晶体三极管M3、晶体三极管M4、晶体三极管M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感器L2和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L2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PTC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PTC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MOS管M1的漏极和电阻R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MOS管M2的漏极和稳压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MOS管M1的漏极和MOS管M2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M1的源极连接晶体三极管M4的发射极,晶体三极管M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晶体三极管M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后连接供电电压VCC,晶体三极管M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晶体三极管M4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M2的源极连接晶体三极管M5的发射极,晶体三极管M5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晶体三极管M5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后连接供电电压VCC,晶体三极管M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晶体三极管M5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M1的栅极和MOS管M2的栅极均连接晶体三极管M3的基极;晶体三极管M3的基极还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稳压
二极管D5的阴极;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M3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感器L1的一端和供电电压VCC连接;晶体三极管M3的发射极经过电阻R2后与二极管D5的阳极、电感器L1的另一端和地连接;所述电容C2一端与供电电压VCC连接,另一端连接地。
[0007]进一步的,所述被取能终端为太阳能供电端。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的提出了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通过在监测终端的取电电路中加入了温度保护模块,防止取能线路出现过热导致监测终端损坏的情况,使得监测终端能够正常工作,并对接触网线路关键部位进行监测实现接触网线路的故障预警,当接触网线路发生故障跳闸时,可以通过率先排查监测终端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故障排查,从而实现故障排除。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1]图1为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的取电电路的一个连接示意图;
[0012]图2为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的取电电路的另一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所述监测终端采用地电位形式安装,监测终端采用纯太阳能形式,且监测终端通过对接触网线路关键部位进行监测;所述监测终端包括取电电路,所述取电电路包括过压保护模块、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温度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被取能终端(太阳能供电端)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其中,电压输出端为监测终端的供电电池的输出端,供电电池的输出端还与监测终端的主板连接,为其供电;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与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
[0016]需要说明的是,监测终端采用纯太阳能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取电电路用于保证监终端稳定获取电能;其中,取电电路的过压保护模块对给监测终端供电的太阳能板采集的
电源进行稳压控制,过流保护模块对取电电路的取电过程中进行稳定电流控制,浪涌保护模块防止取电电路的取电过程中遭到浪涌破坏继续稳定供电以及取能,温度保护模块防止取电电路的取电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运行从而造成监测终端遭到损坏,保证监测终端稳定正常运行。
[0017]具体的,所述取电电路具体包括热敏电阻PTC、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MOS管M1、MOS管M2、晶体三极管M3、晶体三极管M4、晶体三极管M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感器L2和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L2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PTC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PTC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终端采用地电位形式安装,且监测终端通过对接触网线路关键部位进行监测;所述监测终端包括取电电路,所述取电电路包括过压保护模块、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温度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被取能终端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过流保护模块、浪涌保护模块和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过压保护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另一端与监测终端的电压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位可视化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电路具体包括热敏电阻PTC、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MOS管M1、MOS管M2、晶体三极管M3、晶体三极管M4、晶体三极管M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感器L2和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L2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PTC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PTC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MOS管M1的漏极和电阻R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斌李翔邱李明汤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高铁基础设施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