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雷专利>正文

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65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属于建筑模板支撑,用于早拆体系,其包括设有螺纹底杆的底板,螺纹底杆螺纹通过螺纹调节杆与支撑杆螺纹连接并通过螺纹轴套限位,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穿设于支撑框的框架导向套内,框架导向套位于支撑框的底端且与支撑框内部的框架腔室贯通;所述支撑框的顶端具有与主龙骨搭接限位的顶部限位槽;所述支撑框的底端通过框架导向套与支撑杆上的限位轴搭接,限位轴位于支撑杆的杆体导向孔内并与支撑杆内的复位结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


[0001]本申请属于建筑模板支撑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用于早拆体系的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过程中多通过模板的搭建形成供混凝土浇注的空间,待浇注的混凝土凝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部分模板支撑结构,可实现部分建筑材料的周转,降低周转时间及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

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105952145A
所公开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用早拆顶托,其公开了一种支撑托

支托

早拆托及支撑柱在内的支撑结构,并且支撑托设置于支托之上,早拆托设置于支撑柱上,早拆托设置有便于拆卸的凸耳

[0003]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实现早拆支撑系统中对于主肋(主龙骨)的支撑与脱离,但是其实际上只能够实现对主龙骨底部的支撑,而无法实现对主龙骨侧面的限位,且同时采用平面板体结构的支撑托与主龙骨接触,还存在一定的脱离可能性

在实际使用时,其需要通过螺杆(螺纹调节杆)及两个调节螺母实现对套环

底部支撑杆的调节,调节方式及调节的灵活性

适应性并不高,需要操作人员根据日常经验进行调节顶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其通过伸缩调节的功能实现顶升的可视化,便于操作人员的竖向高度调节;而且还通过对主龙骨接触的支撑托重新设计实现两者连接位置处稳定性的提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与螺纹底杆固定为一体,所述螺纹底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调节杆,螺纹调节杆通过螺纹结构与支撑杆连接,在支撑杆与螺纹调节杆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螺纹轴套,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穿设于支撑框的框架导向套内,框架导向套位于支撑框的底端且与支撑框内部的框架腔室贯通;所述支撑框的顶端具有与主龙骨搭接限位的顶部限位槽;所述支撑框的底端通过框架导向套与支撑杆上的限位轴搭接,限位轴位于支撑杆的杆体导向孔内并与支撑杆内的复位结构连接

[000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支撑杆内的复位结构包括与限位轴连接为一体的升降压板,升降压板为圆形板体且沿支撑杆的内壁滑动;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还设置有杆体固定板,杆体固定板与支撑杆的内壁固定为一体,在杆体固定板与升降压板之间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压板

杆体固定板连接

[000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管体封堵块封堵,管体封堵块的外径大于支撑杆的外径;所述管体封堵块的顶端连接有锥形驱动块

[000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支撑框的两端加工有框体侧孔,框体侧孔的内部设置有与支撑框一体的框体转轴,框体转轴上同轴设置有夹持轴套,夹持轴套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摆臂

夹持臂,驱动摆臂位于框架腔室内并与锥形驱动块接触,夹持
臂位于支撑框的外部并与夹持部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驱动摆臂为弯折角度为锐角的
L
型板体,所述锥形驱动块为倒置的锥台型结构,在锥形驱动块与驱动摆臂的接触位置处加工有平滑过渡结构

[00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夹持部与主龙骨的接触面加工有防滑纹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3]1、
本申请通过在支撑杆上加工有沿支撑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杆体导向孔以及沿杆体导向孔运动的限位轴,且所述限位轴能够克服复位结构向下运动并被杆体导向孔限位,通过限位轴与杆体导向孔的配合,实现支撑杆在竖向方向的伸缩调节及限位,可与底部的螺纹调节杆

支撑杆配合,提高竖向调节的灵活性

[0014]2、
本申请通过在与主龙骨连接的支撑框两侧设置有与支撑杆配合的驱动摆臂

夹持臂,并通过夹持臂带动夹持部与主龙骨接触,实现主龙骨两侧位置的限位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中
I
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本申请的俯视图

[0018]图4是图3中
A

A
部分的剖视图

[0019]图5是本申请的使用状态图(未包括次龙骨上方连接的模板)

[0020]图中:
1、
支撑框;
2、
夹持部;
3、
夹持臂;
4、
夹持轴套;
5、
框体转轴;
6、
框体侧孔;
7、
顶部限位槽;
8、
驱动摆臂;
9、
锥形驱动块;
10、
管体封堵块;
11、
框架腔室;
12、
框架导向套;
13、
支撑杆;
14、
限位轴;
15、
升降压板;
16、
杆体导向孔;
17、
压簧;
18、
杆体固定板;
19、
螺纹调节杆;
20、
螺纹轴套;
21、
螺纹底杆;
22、
底板;
23、
主龙骨;
24、
次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









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说明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0022]在下述段落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表述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设计规范

标准文献等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0023]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如图1至5,包括放置于水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包括底板(
22
),底板(
22
)与螺纹底杆(
21
)固定为一体,所述螺纹底杆(
21
)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调节杆(
19
),螺纹调节杆(
19
)通过螺纹结构与支撑杆(
13
)连接,在支撑杆(
13
)与螺纹调节杆(
19
)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螺纹轴套(
20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
13
)的顶端穿设于支撑框(1)的框架导向套(
12
)内,框架导向套(
12
)位于支撑框(1)的底端且与支撑框(1)内部的框架腔室(
11
)贯通;所述支撑框(1)的顶端具有与主龙骨(
23
)搭接限位的顶部限位槽(7);所述支撑框(1)的底端通过框架导向套(
12
)与支撑杆(
13
)上的限位轴(
14
)搭接,限位轴(
14
)位于支撑杆(
13
)的杆体导向孔(
16
)内并与支撑杆(
13
)内的复位结构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模支撑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
13
)内的复位结构包括与限位轴(
14
)连接为一体的升降压板(
15
),升降压板(
15
)为圆形板体且沿支撑杆(
13
)的内壁滑动;所述支撑杆(
13
)的内部还设置有杆体固定板(
1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郑文考
申请(专利权)人:张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