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23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与弹簧弹力相配合,实现触头的接通和分断的

交流接触器有两种工作状态:失电状态
(
释放状态
)
和得电状态
(
动作状态
)。
当吸引线圈通电后,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衔铁被吸合,与衔铁相连的连杆带动触头动作,使常闭触头断接触器处于得电状态;当吸引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复开,使常开触头闭合,位弹簧作用下释放,所有触头随之复位,接触器处于失电状态

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

电磁系统
(
弱电部分
)、
触头系统
(
强电部分
)
,现有的交流接触器的弱电部分和强电弱电之间基本无隔离,距离较近,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性不高

且现有的交流接触器无法实现模块化装配,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性能稳定可靠

装配效率高

高安全性的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

多组触头组件

用于驱动多组触头组件执行分合闸动作的电磁系统,所述的壳体包括罩盖

设置在罩盖内的弱电绝缘壳体

设置在罩盖内的强电绝缘壳体,所述的弱电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内壳

设置在第一内壳上的第二内壳,所述的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电磁系统的弱电容置腔,所述的强电绝缘壳体包括设置第一内壳上的第一外壳

设置在第二内壳上的第二外壳

设置在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外盖

设置在第二外壳上的第二外盖,所述的第一内壳与第一外壳之间

第二内壳与第二外壳之间

第一外壳与第一外盖之间

第二外壳与第二外盖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触头组件的强电容置腔,所述的罩盖内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相配合的卡子,所述的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分别设置有与卡子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的卡子卡合在卡槽内,且构成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与罩盖的卡接配合

[0005]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电磁系统

触头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弱电容置腔

强电容置腔,从而可实现电磁系统与触头系统的强弱电分隔,绝缘距离更大,安全性能更高,从而强电容置腔内的触头系统产生的磁场不会干扰弱电容置腔内的电磁系统,可避免该交流接触器因干扰磁场而误动作,有利于提高该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可靠性

电磁系统

触头组件与壳体采用模块化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且第一内壳

第二内壳

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装配在罩盖内,从而有利于提高该壳体的装配效率

从而该交流接触器具有结构简单

性能稳定可靠

装配效率高

高安全性的优点

[0006]特别地,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线圈架

设置在线圈架上的线圈

设置在线圈架内的铁芯

对应铁芯两端处设置在线圈架上的两个轭铁

转动设置在弱电容置腔内且与两个轭
铁相配合的衔铁组件,所述的衔铁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弱电容置腔内的注塑件

设置在注塑件上的衔铁

与注塑件联动配合且用于驱动触头组件执行分合闸的连杆,所述的衔铁两端具有延伸在注塑件外且与两个轭铁相配合的吸合部,所述的连杆随注塑件动作且可驱动触头组件执行分合闸动作

电磁系统集成模块化结构设计,从而可实现电磁系统与壳体的模块化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0007]特别地,所述的触头组件包括设置在强电容置腔内的支架

设置在强电容置腔内的静触头

设置在支架上且与静触头相配合的动触头

设置在支架上的弹簧支架

设置在弹簧支架与动触头之间的扭簧,所述的弹簧支架与连杆之间设置有联动轴,所述的联动轴随连杆动作且可带动弹簧支架动作

触头组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从而可实现触头组件与壳体的模块化装配,装配更便捷,且触头组件设置在强电容置腔内,从而可将触头组件与电磁系统分隔开,从而有利于提升该交流接触器的安全性能

[0008]特别地,所述的第一内壳上设置有卡板,卡板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的第二内壳上设置有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块,所述的卡接块卡合在卡接孔内,且构成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的卡接配合

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采用卡接配合方式连接,从而便于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的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0009]特别地,所述的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上分别设置有卡孔,所述的第一内壳

第二内壳上分别设置有与卡孔相配合的卡块,所述的卡块卡合在卡孔内,且构成第一外壳与第一内壳

第二外壳与第二内壳的卡接配合

第一外壳与第一内壳

第二外壳与第二内壳采用卡接配合方式装配,从而有利于提高该交流接触器的装配效率

[0010]特别地,所述的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内设置有卡接凸块,所述的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上分别设置有卡接凸块相配合的卡接槽,所述的卡接凸块卡合在卡接槽内,且构成第一外盖与第一外壳

第二外盖与第二外壳的卡接配合

第一外盖与第一外壳

第二外盖与第二外壳采用卡接配合方式装配,从而有利于提高该交流接触器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分解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罩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

多组触头组件

用于驱动多组触头组件执行分合闸动作的电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罩盖

设置在罩盖内的弱电绝缘壳体

设置在罩盖内的强电绝缘壳体,所述的弱电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内壳

设置在第一内壳上的第二内壳,所述的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电磁系统的弱电容置腔,所述的强电绝缘壳体包括设置第一内壳上的第一外壳

设置在第二内壳上的第二外壳

设置在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外盖

设置在第二外壳上的第二外盖,所述的第一内壳与第一外壳之间

第二内壳与第二外壳之间

第一外壳与第一外盖之间

第二外壳与第二外盖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触头组件的强电容置腔,所述的罩盖内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相配合的卡子,所述的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分别设置有与卡子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的卡子卡合在卡槽内,且构成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第一外盖

第二外盖与罩盖的卡接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结构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线圈架

设置在线圈架上的线圈

设置在线圈架内的铁芯

对应铁芯两端处设置在线圈架上的两个轭铁

转动设置在弱电容置腔内且与两个轭铁相配合的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鹏飞乐金辉张小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揽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