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及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15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及蓝牙耳机,其中,耳机内腔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一端向外凸出成封头端,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安置辅助发声元器件;壳体内设置有扬声器,扬声器设置于封头端,并适配于封头端的内部空间,且扬声器的出音面朝向辅助发声元器件设置;壳体朝向耳道的一侧开设有出音孔,出音孔位于扬声器与辅助发声元器件之间。蓝牙耳机包括耳机内腔结构及挂耳,挂耳安装于壳体背离封头端的一端。通过将扬声器的出音面端朝向辅助发声元器件设置,使扬声器适配封头端的内部空间,以此形成大体积单元堆叠于中部、小体积单元分布于外围的堆叠形式,进而提高耳机内部单元堆叠的紧凑度,提升耳机内腔的空间利用率,并促进耳机整体的小型化。小型化。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及蓝牙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蓝牙耳机
,进一步地涉及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及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0002]动圈耳机,是一种依靠振膜来发声的耳机,其原理是由处于永磁场中的音圈在信号电流的驱动下产生磁场,驱动与之相连的带磁性的振膜在磁场影响下振动发声。动圈耳机由于全频段都有较好的表现力,听感佳,且成本低廉,广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已发展成为耳机行业的主流。
[0003]相关行业中,动圈耳机通常包括外壳与喇叭,喇叭整体呈锥形,并设置于外壳内;并且,为了符合发声原理,适配用户耳道,喇叭大尺寸的振膜部位通常朝向用户耳道一侧,而用于辅助发声的其他不同尺寸的元器件则设置于喇叭小尺寸的一侧,远离用户耳道。但是,由于动圈耳机本身体积较小,此种堆叠方式使得动圈耳机内部单元布置不够紧凑,外壳内腔空间利用率较低,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及蓝牙耳机,用以使耳机内部单元堆叠得更加紧凑,提升耳机内腔的空间利用率。
[0005]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向外凸出成封头端,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安置辅助发声元器件;
[0008]出音孔,所述出音孔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耳道的一侧;
[0009]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封头端内,并适配于所述封头端的内部空间,所述扬声器的出音面朝向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设置,且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之间。
[0010]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生产时,将扬声器的出音面朝向辅助发声元器件设置,使扬声器适配封头端的内部空间,以此形成大体积单元堆叠于中部、小体积单元分布于外围的堆叠形式,提高耳机内部单元堆叠的紧凑度,有效提升耳机内腔的空间利用率,并促进耳机整体的小型化。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电池之间。
[0012]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将出音孔设置于扬声器与电池之间,使扬声器的出音面靠近电池设置,使大体积的电池与扬声器的出音面靠近设置,有效提升耳机内部单元堆叠的紧凑度。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还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扬声器背离所述电池的一侧,且所述磁铁适配于所述封头端的内部空间。
[0014]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将小体积的磁铁设置于封头端内位于扬声器背离电池的一侧,利用小体积的磁铁填充耳机内部的小尺寸空间,有效提升耳机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扬声器出音面的外缘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
[0016]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轴向的一端与所述扬声器出音面外缘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一支架轴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抵接;
[0017]所述第一支架内部形成有音腔,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音腔部分的侧壁对应所述出音孔开设有通孔。
[0018]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利用第一支架将扬声器与电池分隔,形成音腔,并将扬声器固定于壳体内部,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有助于节省企业生产成本。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电池背离所述扬声器的一侧,所述主板的一端靠设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抵接;且所述电池通过电线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0020]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通过将主板倾斜设置于壳体内,使壳体整体形状沿自身轴向延伸,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耳机内部单元堆叠的紧凑度,从而进一步缩小耳机整体的体积。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所述电池与所述壳体内壁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二支架,以支撑和固定主板。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内腔位于自身轴向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设置,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0023]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借助支撑板增大第一支架与电池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减少第一支架抵损电池的情况发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均铺设有缓冲垫。
[0025]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缓冲垫用于隔离电池与支撑板、电池与第二支架,减少电池因同支撑板、第二支架撞击或摩擦致损的情况发生,有助于进一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的外壁固定绕设有绝缘胶带。
[0027]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绝缘胶带用于隔离电池与其他单元,防止短路。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充电顶针,所述充电顶针通过柔性线路板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充电顶针处开设有避让孔。
[0029]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充电顶针用于对接耳机充电仓的弹簧针,对耳机进行充电;使用时,充电顶针贯穿避让孔,并与充电仓内对应的弹簧针接触,电流经充电顶针引导,通过柔性线路板穿过主板,后经电线流入电池储存,以此实现对耳机的充电作业。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顶针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靠近所述扬声器的一
端,所述柔性线路板背离所述充电顶针的一侧设置有补强板。
[0031]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补强板用于支撑柔性线路板,加强柔性线路板的结构强度,以便充电顶针与耳机充电仓内对应的弹簧针正常对接。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线路板背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粘黏有双面胶,所述柔性线路板通过所述双面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壁。
[0033]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借助双面胶将柔性线路板固定于壳体内壁,固定方式简单,便于操作,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00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磁铁背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开设有泄音孔,所述壳体外壁对应所述出音孔与所述泄音孔均罩设有防尘罩。
[0035]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泄音孔用于平衡耳机壳体内腔压力,保证耳机音质。
[00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封头端的一端呈敞口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处固定罩设有盖体,所述主板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盖体抵接;且所述盖体对应所述主板开设有散热孔。
[0037]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耳机使用时,主板等元器件工作并产生热量,开设散热孔,以便主板等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向周围环境散失,减少主板等元器件过热致损的情况发生。
[0038]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还包括挂耳,所述挂耳安装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封头端的一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向外凸出成封头端,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安置辅助发声元器件;出音孔,所述出音孔开设于所述壳体朝向耳道的一侧;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封头端内,并适配于所述封头端的内部空间,所述扬声器的出音面朝向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设置,且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电池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发声元器件还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扬声器背离所述电池的一侧,且所述磁铁适配于所述封头端的内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出音面的外缘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轴向的一端与所述扬声器出音面外缘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一支架轴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抵接;所述第一支架内部形成有音腔,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音腔部分的侧壁对应所述出音孔开设有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电池背离所述扬声器的一侧,所述主板的一端靠设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抵接;且所述电池通过电线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所述电池与所述壳体内壁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二支架,以支撑和固定主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内腔位于自身轴向的中部设置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历吴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