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88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和加热膜,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电芯,加热膜沿第一方向贴合设置在电芯的侧面,可以增大的加热膜和电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加热膜包括膜片主体、加热材料层和加强筋,加强筋和加热材料层设置在膜片主体内。通过在加热膜中设置加强筋对加热膜提供支撑,可以提高加热膜的结构强度。并且加强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利用率。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模组的电芯底部设置加热结构对电芯进行加热,出现了电芯与加热结构的接触面积小而导致的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并且在电芯底部对电芯进行加热,容易导致电芯在高度方向上温差大的问题。在相关技术中,为解决此问题,在电芯的侧面对电芯进行加热,并采用支撑板给柔性加热膜提供支撑。在电芯的侧面设置支撑板支撑加热膜的结构冗余,占用空间,使得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低。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电池模组结构,保证加热膜对电芯的加热效率的同时,提高加热膜的结构强度,减小加热膜在电池模组中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可以保证其内加热膜对电芯的加热效率的同时,提高加热膜的结构强度,减小加热膜在电池模组中的占用空间。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和加热膜,所述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电芯,所述加热膜沿所述第一方向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侧面,所述加热膜包括膜片主体、加热材料层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加热材料层设置在所述膜片主体内。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片主体为一体设置,所述膜片主体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加热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片主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加热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膜片上,所述第二膜片设置于所述加热材料层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加热材料层同层设置。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加热膜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或者所述加热膜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加热膜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连接部;
[0010]所述第一延伸部贴合所述第一电芯组的所述电芯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
[0011]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所述第二电芯组的所述电芯侧面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
[0012]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同侧端部,且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电芯组端部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电芯组端部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加热膜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连接部;
[0014]所述第一延伸部贴合所述第一电芯组的所述电芯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
[0015]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所述第二电芯组的所述电芯侧面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
[0016]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同侧端部,且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电芯组端部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电芯组端部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
[0017]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电芯与所述加热膜的接触面积与另一所述电芯与所述加热膜的接触面积相等。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大于所述加热材料层的厚度。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加热膜贴合延伸的方向设置在所述膜片主体内。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为长方体、圆柱体中的一种,所述加强筋的材料为镍铬合金不锈钢。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导热层,在所述电芯组中,所述导热层设置在所述加热膜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导热层的一侧与所述电芯侧面接触,所述导热层的另一侧与所述膜片主体接触。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粘接胶,所述导热层为粘接层。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和加热膜,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电芯,加热膜沿第一方向贴合设置在电芯的侧面,可以增大的加热膜和电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加热膜包括膜片主体、加热材料层和加强筋,加强筋和加热材料层设置在膜片主体内。通过在加热膜中设置加强筋对加热膜提供支撑,可以提高加热膜的结构强度。并且加强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加热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加热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4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图5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2]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第一电芯组、第二电芯组和加热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图7中D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4]图9是图7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电芯、加热膜、导热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电池模组100;电芯组10;第一电芯组Z1;第二电芯组Z2;第三电芯组Z3;电芯11;第一侧面c1;第二侧面c2;加热膜20;膜片主体21;第一膜片p1;第二膜片p2;第一延伸部B1;第二延伸部B2;第三延伸部B3;连接部L;第一连接部L1;第二连接部L2;加热材料层22;加强筋23;第一容纳腔K1;第二容纳腔K2;导热层30;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和加热膜,所述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电芯,所述加热膜沿所述第一方向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侧面,所述加热膜包括膜片主体、加热材料层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加热材料层设置在所述膜片主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主体为一体设置,所述膜片主体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加热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主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加热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膜片上,所述第二膜片设置于所述加热材料层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加热材料层同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加热膜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或者所述加热膜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加热膜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贴合所述第一电芯组的所述电芯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所述第二电芯组的所述电芯侧面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依次交替贴合于奇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和偶数位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同侧端部,且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电芯组端部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电芯组端部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二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恒喜陈新定李左营张本府党奎江吉兵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