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835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包括厢体,设置于箱体一侧的箱门,设置于厢体内侧壁的至少一个悬挂机构,设置于箱体内壁的至少一个扶手,设置于箱体内的供氧装置;悬挂机构包括与箱体内侧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与箱体内侧壁连接的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连接的挂钩,与箱体内侧壁移动连接的用于推动第一转轴转动的至少一个推动组件,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推动组件与转动轴传动连接;供氧装置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氧气罐,设置于箱体内壁的供氧箱,供氧箱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接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一种固定式的升降设备,具体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

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
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电梯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
/
秒以下)

快速电梯(4~
12

/
秒)和高速电梯(
12

/
秒以上),常见的电梯有客运电梯

货运电梯等,依据应用场所的不同一般都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造,从而衍生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梯

在医院

疗养院等医疗场所中,电梯除了要应对常规的人员运载,也要适应医疗场所的特殊需求,比如病人的运载

定期进行消毒等,在运送病人时,经常需要运载行动不便的病人,比如手拿输液瓶的病人

肢体受伤的病人等,这类病人在进入电梯之后,操作上较为不便,需要紧急供氧的病人在电梯内无法得到及时供氧等,而目前的电梯难以应对医疗场所的使用场景,比如公开号为
CN202080794U
的专利公开的一种医用电梯轿厢,其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灯实现杀菌,但仍难以满足医疗场所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该电梯可以适应医疗场所的使用需求,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乘坐,亦可以实现紧急供氧,以及杀菌功能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0005]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包括厢体,设置于所述厢体一侧的箱门,设置于所述厢体内侧壁的至少一个悬挂机构,设置于所述厢体内壁的至少一个扶手,设置于所述厢体内的供氧装置;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与所述厢体内侧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厢体内侧壁连接的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的挂钩,与所述厢体内侧壁移动连接的用于推动第一转轴转动的至少一个推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在推动组件可以推动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二转动轴转动则带动挂钩转动,实现挂钩的打开和收起,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即可以收起挂钩,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将挂钩打开

所述供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厢体内的氧气罐,设置于所述厢体内壁的供氧箱,所述供氧箱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接头,所述供氧箱内还设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供氧箱的箱壁之间构成一储物空间,储物空间可以用于放置氧气管等医疗器械,便于及时取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移动连接于所述厢体内侧壁的齿条,与所述齿条连接的推动板,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匹配的第一传动齿轮

在用户移动推动板时,齿条使得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转动轴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匹配的第三传动齿轮

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
啮合,从而第一转动轴转动时,第二转动轴随之转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上设置有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与所述扶手连接的拉紧座,与所述拉紧座移动连接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下端穿过所述拉紧座,在所述按压杆的下端连接有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移动连接有一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端部穿过所述导向件,且所述移动杆的端部连接有一拉紧件,所述按压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移动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按压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按压杆的顶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拉紧座

拉紧组件可以用于拉紧推入电梯的轮椅

病床,避免出现过大的晃动

在向下压动按压杆后,向外拉出拉紧件,使得拉紧件勾住病床或轮椅,即实现拉紧

[0009]进一步的,所移动杆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件,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杆的端部

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配合,可以向拉紧件提供朝向上侧以及朝向厢体内壁的力,从而可以拉住轮椅或病床实现拉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拉紧件的底部设置有一内凹部,内凹部可供人体手指进入,便于拉出拉紧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厢体靠近顶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吊顶,所述吊顶与厢体顶部具有间隔,在所述氧气罐设置在吊顶的上端面

氧气罐通过管道连接到供氧箱的气接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吊顶设置有至少一个照明灯,以及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紫外线灯可对厢体内部进行杀菌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挂钩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上端部,所述推动组件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推动组件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下端部对应

即其中一个推动组件可以供用户手部进行操作,另一个可供用户脚部进行操作

[0014]进一步的,所述厢体的内壁设置有若干防撞条,所述厢体其中一侧内壁的下侧设置有按键面板,所述厢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框架

防撞条可以防止病床或者轮椅进入厢体内部时碰撞厢体内壁

设置在下侧的按键面板可供手部不便的人员使用脚进行操作

[0015]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设置了悬挂机构,在推动组件的配合下可以实现挂钩的打开和收起,方便用户在进入厢体内部时悬挂输液瓶

同时本申请设置了供氧装置,可以在厢体内实现供氧,更好地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

扶手上设置了拉紧组件,可以对进入轿厢的病床或轮椅进行拉紧,避免出现较大晃动

本技术的功能完善,可以灵活适应医疗场所,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的厢体内部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悬挂组件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供氧箱内部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拉紧组件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包括有:
[0023]厢体
1、
吊顶
11、
照明灯
12、
紫外线灯
13、
防撞条
14、
按键面板
15、
连接框架
16、
箱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功能医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设置于所述厢体一侧的箱门,设置于所述厢体内侧壁的至少一个悬挂机构,设置于所述厢体内壁的至少一个扶手,设置于所述厢体内的供氧装置;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与所述厢体内侧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厢体内侧壁连接的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的挂钩,与所述厢体内侧壁移动连接的用于推动第一转轴转动的至少一个推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供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厢体内的氧气罐,设置于所述厢体内壁的供氧箱,所述供氧箱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接头,所述供氧箱内还设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供氧箱的箱壁之间构成一储物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移动连接于所述厢体内侧壁的齿条,与所述齿条连接的推动板,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匹配的第一传动齿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医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转动轴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匹配的第三传动齿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上设置有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与所述扶手连接的拉紧座,与所述拉紧座移动连接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下端穿过所述拉紧座,在所述按压杆的下端连接有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移动连接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均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川田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