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66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包括编织成型的带体,带体为矩形,带体的一端植入有至少两排钩圈,另一端植入有一排钩扣,带体上设置有两只向外凸出的胸托杯,带体的中部为单层结构,胸托杯由带体的中部一体模压成型,在穿着后,带体将人体胸部处包裹完整的一圈,带体本身具备的弹性,能够保证不会脱落,也更能适应不同体型的用户,且穿着后,带体会对人体造成轻微的压力,使穿着感更加的舒适。适。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胸托,特别是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

技术介绍

[0002]内衣是每位女性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目前女性在穿着一些衣服时,如晚礼服,经常会穿着隐形内衣,目前市面上的隐形内衣在穿着时,隐形内衣是直接贴合在人体上的,这样一来,容易出现隐形内衣脱落的现象,从而会给女性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包括编织成型的带体,所述带体为矩形,所述带体的一端植入有至少两排钩圈,另一端植入有一排钩扣,所述带体上设置有两只向外凸出的胸托杯,所述带体的中部为单层结构,所述胸托杯由带体的中部一体模压成型。
[0006]所述胸托杯的底部边缘植入有定型钢圈。
[0007]所述背扣弹力带的膜压部位渗透有定型胶。
[0008]所述带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分叉部和右分叉部,所述左分叉部内的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一内层布,所述左分叉部内的另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二内层布,所述钩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层布与第二内层布之间;所述右分叉部内的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三内层布,所述右分叉部内的另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四内层布,所述钩扣固定在所述第三内层布和第四内层布之间。
[0009]所述左分叉部和右分叉部之间为所述带体的合并部;所述带体由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组成,所述上层织带由上层经线、上层包覆经线与上层纬线交叉编织而成;所述下层织带由下层经线、下层包覆经线与下层纬线交叉编织而成,当所述上层包覆经线只与所述上层纬线交织、所述下层包覆经线只与所述下层纬线交织时,为所述左分叉部或右分叉部,当所述上层包覆经线、下层包覆经线同时与上层纬线、下层纬线交织时,为所述合并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带体的一端植入有至少两排钩圈,另一端植入有一排钩扣,带体上设置有两只向外凸出的胸托杯,带体的中部为单层结构,胸托杯由带体的中部一体模压成型,在穿着后,带体将人体胸部处包裹完整的一圈,带体本身具备的弹性,能够保证不会脱落,也更能适应不同体型的用户,且穿着后,带体会对人体造成轻微的压力,使穿着感更加的舒适。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0013]图2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0014]图3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0015]图4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0016]图5是两只胸托杯为独立的示意图;
[0017]图6是左分叉部的分解图;
[0018]图7是右分叉部的分解图;
[0019]图8是左分叉部或右分叉部或双层结构处的组织结构图;
[0020]图9是合并部的组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0024]参照图1至图9,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包括编织成型的带体1,所述带体1的一端植入有至少两排扣片7,另一端植入有一排钩片8,所述带体1上设置有两只向外凸出的胸托杯2。
[0025]在穿着后,所述带体1将人体胸部处包裹完整的一圈,所述带体1本身具备的弹性,能够保证不会脱落,也更能适应不同体型的用户,且穿着后,带体会对人体造成轻微的压力,使穿着感更加的舒适。
[0026]第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带体1的中部为单层结构,所述胸托杯2由带体1的中部一体模压成型。
[0027]第二种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述带体1的中部为单层结构,所述带体1的中部上侧编织形成两只向上延伸的延展部19,所述胸托杯2由延展部19及延展部19下侧的带体1一体模压成型。
[0028]即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编织时,同时编织有所述延展部19,或者编织为一条宽度较大的带体,通过裁剪的方式将多余的布料裁切(该工艺需要在经纬线中添加热熔丝材料,通过热切后,能够起到封边的效果,防止散口)。
[0029]第三种实施方式参见图3,该背扣弹力带还包括两只胸垫20;所述带体1的中部为具有双层结构的双层部,两只所述胸垫20的下端插入所述双层部内并固定,所述胸托杯2由胸垫20及双层部与胸垫20的交叠部位模压形成。
[0030]第四种实施方式参见图4,该背扣弹力带还包括两只胸垫20;所述带体1的中部为具有双层结构的双层部,所述双层部的上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延展部19,两只所述胸垫20的下端插入所述双层部内,两只所述胸垫20的其余部位被所述延展部19包覆,所述胸托杯2由胸垫20与双层部及延展部19的交叠部位模压形成。
[0031]进一步,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带体1为矩形。
[0032]进一步,所述延展部19在所述内侧带体和外侧带体上对应于胸部有两只,即数量共为4只。
[0033]如图3

5所示,两根竖直的虚线之间为双层部,由内侧带体和外侧带体组成。
[0034]在以上的四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胸托杯2的底部边缘植入有定型钢圈。
[0035]在以上的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扣弹力带的膜压部位渗透有定型胶,(如硅胶、TPU、PUR等单个或复合材料),作为所述胸托杯2的承托塑形,模压后定型。
[0036]所述胸托杯2可以是相对应两个乳房是相连的,为一个胸垫,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胸垫,相应的所述双层部为独立的两个(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将所述双层部连通,形成一个双层部。
[0037]在本技术中,参见图6

7,所述带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分叉部3和右分叉部4,所述左分叉部3内的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一内层布5,所述左分叉部3内的另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二内层布6,所述扣片7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层布5与第二内层布6之间;所述右分叉部4内的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三内层布9,所述右分叉部4内的另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四内层布10,所述钩片8固定在所述第三内层布9和第四内层布10之间。
[0038]进一步,参见图8

9,所述左分叉部3和右分叉部4之间为所述带体1的合并部;所述带体1由上层织带11和下层织带12组成,所述上层织带11由上层经线13、上层包覆经线14与上层纬线15交叉编织而成;所述下层织带12由下层经线16、下层包覆经线17与下层纬线18交叉编织而成,当所述上层包覆经线14只与所述上层纬线15交织、所述下层包覆经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包括编织成型的带体(1),所述带体(1)为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的一端植入有至少两排钩圈(7),另一端植入有一排钩扣(8),所述带体(1)上设置有两只向外凸出的胸托杯(2),所述带体(1)的中部为单层结构,所述胸托杯(2)由带体(1)的中部一体模压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胸托杯(2)的底部边缘植入有定型钢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扣弹力带的膜压部位渗透有定型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隐形背扣弹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分叉部(3)和右分叉部(4),所述左分叉部(3)内的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一内层布(5),所述左分叉部(3)内的另一侧固定有不具有弹性的第二内层布(6),所述钩圈(7)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层布(5)与第二内层布(6)之间;所述右分叉部(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洋李石连
申请(专利权)人:敦明无缝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